《知否》:都说大娘子蠢,她到底蠢在哪儿
文/汤小小
01
每次写到大娘子,很多读者都会留言说:我的智商和大娘子一样。
大娘子的蠢简直有目共睹,反正至今我没看到一个人说她聪明的。
某天我忽然有了好奇心,都说大娘子蠢,她到底蠢在哪儿呢?说一个人蠢很容易,但只有总结她具体哪些方面蠢,才对大家有警醒作用嘛,至少以后咱们不犯这些错,也会显得比她聪明一点。
稍微总结了一下,发现大娘子的蠢还真是有套路。
首先,她老是说话跑题。
明明有理也说不过,不是她口才不好,其实她挺伶牙俐齿的,说起来没完没了,气势上也足,关键是,她老跑题。
比如第一集里,华兰出嫁,袁家说好了公婆来送聘礼,结果公婆没来,只让大儿子来了。

大娘子的直觉告诉她,这事儿不对,这是婆家看不起华兰。所以她第一时间大发雷霆,还说咱们不嫁了。
按理说,接下来应该好好跟盛纮理一理这件事儿,摆明自己的立场,给出解决方案。
比如,自己的立场就是袁家这么怠慢华兰绝对不行,不能让他们顺顺利利地过了这一关。
解决方法嘛,要么让袁家按原定计划来,不然就回去。或者稍微退一步,让他们用其他方法弥补。
可是大娘子是怎么做的呢?她把气全部撒在盛纮身上,先是说他找的婆家不好,然后又说他不心疼华兰,只心疼墨兰。

这就是明显跑题,明明在说华兰聘礼的事儿,一会儿怪找的婆家不好,一会儿怪丈夫偏心,要打击的面太广,结果到后来自己都不知道为啥生气了,被盛纮三言两语糊弄了过去。
但凡她别跑题,只抓住一件事儿要结果,根本不可能被轻易糊弄。
这个错很多人特别容易犯,比如老公过节没买礼物,你不高兴,于是开始摆脸色,数落他工资低不管孩子,越想越生气,最后两个人大吵一架,他觉得你莫名其妙,你的问题也没得到解决。
这其实就是跑题。
正确的做法是,你围绕过节没买礼物这件事展开,可以生气,可以数落,但别跑到其他问题上。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除了生气数落,你得掰扯出一个结果来,所有没有结果的吵架都是浪费精力。
比如,结果可以是让他给你补一个礼物,或者洗一个星期的碗。不能吵完就吵完,啥结果都没有,下次他还是不长记性,反正不买礼物也没什么严重后果嘛。
其他事情同理。
记住,除了极个别时候是为了发泄情绪,大多数时候,吵架是为了要结果的。

02
大娘子第二个表现,是总抓住小事儿不放。
每次林小娘有一点点错,她马上揪住不放。比如孔嬷嬷打三个姑娘那段,林小娘说要替她们受罚,被孔嬷嬷好好教育了一顿。
这本来是小事,结果孔嬷嬷一走,大娘子马上命人打林小娘板子,说她丢了盛家的脸。
结果呢,盛纮倒是把她训斥了一顿。
这就是典型的喜欢抓小错,但是,小错都是不打紧的,除了羞辱一下对方,根本伤不了根基。

别说大娘子这智商了,就连英国公的独女张大娘子,在小错上找小妾的麻烦也没有占过便宜。
比如明兰家办合府宴时,本来沈国舅带着张大娘子去的,小妾沈氏也追了过去。在明兰家,张大娘子看不下去小妾的作派,直接开怼,她身边的嬷嬷还趁机揪了沈氏。
结果呢,沈国舅护着小妾,其他人也觉得她不懂事,居然大闹人家的合府宴。
沈氏来参加合府宴,说一些风言风语,虽然不对,但这是小事儿,张大娘子跟她过不去,就显得没有主母风范,也伤不了对方。
但是到后来,沈氏犯下大错,扣下接生的太医,差点让张大娘子一尸两命。这个时候张家发难,连皇后都无法袒护沈氏,只能把她赶出去。
关键是,这样不但清理了沈氏,张大娘子的名声也没有损失,反而博得了很多同情分,以及别人对她的敬佩。
大事上占住理了,要毫不手软,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小事儿就别天天吵来吵去,因为不起作用。

这种错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不管婆媳之间,夫妻之间还是亲戚同事之间,老是为一些小事争来争去,这样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小肚鸡肠。就连以后对方犯了大错,可能别人也会觉得是不是你栽赃的呀。
所以小事儿上别争来争去,等对方犯了大错,你占有绝对道德优势,再一招致命。
偏偏很多人小事儿上计较,真遇到大事吧,又轻易放过了。
比如老公平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人喜欢抓住不放,吵来吵去,遇到老公不给家用,甚至出轨家暴这样的事儿吧,又轻易原谅他了,甚至不计较。
这就是典型的大娘子做派。
结果是,你天天吵来吵去,看上去很凶,实际家庭地位一点都没提升,还让别人都讨厌你,甚至糊弄你。

03
大娘子的第三个表现,是遇到大事时抓不住重点。
大娘子有两次扳倒林小娘的机会。
一次是林小娘害死卫小娘,谁都看得出来有问题。所以大娘子一直觉得,这事儿就是林小娘的错,这次她肯定翻不了身了。
结果呢,林小娘一通狡辩,不但无过,还显得有功了。
她天天往卫小娘房里送好吃的,还把自己的女使送过去。这些确实看起来都没问题,没什么好指责的。
但其实大娘子知道,这背后肯定有问题。
她知道有问题,却不知道找证据,所以林小娘一通狡辩,她气得发抖,却也没办法驳倒对方,白白错过了一次机会,给人留下蠢的印象。
第二次机会是盛纮被留在宫里,林小娘变卖田产。
大娘子倒是第一时间抓住了对方,可她同样没想到拿证据。
她完全凭借猜测,觉得林小娘私自出门肯定是偷情。就算觉得对方是偷情,也得拿到证据才行啊。
可大娘子根本想不到这一点,她总觉得,事情明摆着嘛,谁还能说什么。

这也就是在古代,要是放到现在,没有证据,别人可是会反告你诬陷的。
为什么张大娘子能借着难产的事扳倒小妾沈氏?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天就是沈氏把太医扣住了,证据确凿,谁都不能抵赖,就算皇后和沈国舅想偏袒都没办法。
试想一下,如果沈氏扣太医这件事儿别人不知道,或者做得隐秘一点,不强行扣,而是装病拖住太医,那就不是故意了,可能张大娘子就扳不倒她。
祖母被下毒时,明兰得知是康姨妈下的毒,第一时间就去找证据了,直接把罪名订死。所以后面王家不管怎么说,都只会围绕怎么减轻罪名,而不会一口咬定毒不是康姨妈下的。
如果明兰不找这些证据呢?
康姨妈死不承认,仅凭大娘子的供词很难让人信服,万一大娘子再临时反水,那就彻底没辙了。
所以,遇到大事儿,一定要有充足的证据,不能全凭想象。
当初卫小娘难产而死,大娘子如果排查一下有疑点的人,找到太医,就能把林小娘钉死,而不是让她把罪过说成了功劳。
林小娘变卖田产,但凡大娘子去查一下,拿到证据,同样可以趁着盛纮不在家,理直气壮地把林小娘发卖了。
如果没有证据,在别人看来,就成了狗咬狗,有理也容易变得没理。
到了墨兰和梁晗私会的时候,大娘子一听说,照样激动地想过去抓人,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板上钉钉的事儿,看那贱人还怎么狡辩。
幸亏身边的嬷嬷拦住了她,说让主君过来亲自看看,那才是板上钉钉。结果这一次,林小娘真的就没办法狡辩了。

试想一下,如果大娘子当时把人绑了,以她平时对林小娘的态度,墨兰再死不承认,盛纮是不是会怀疑她在栽赃?
证据证据证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证据的事儿别瞎说。
04
最后再总结一下,大娘子之所以让人觉得蠢,一是吵架老跑题,二是总抓住小事不放,三是遇到大事不知道找证据。
咱们反过来做,就会显得比她聪明一丢丢。
吵架要记得为什么吵,并且要吵出结果,不能不了了之。
小事儿别太计较,反正争来争去也不会有结果,还会让人觉得你心胸狭窄。
遇到大事一定要拿到证据,让对方无法辩驳,并且占住理了一定要个合理的结果,不能太心软轻轻放过。
除此之外,不管别人说什么,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一定要弄清楚这么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最坏的结果能不能承受,想清楚利益关系再行动。不然很容易被利用。
大娘子就是这么被自己姐姐利用的。
很多人之所以被骗钱,也是被对方迷惑了。
有些机会,宁愿错过,也不要想不清楚就跳起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