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不可错过的门:听郑京和的巴赫无伴奏偶感
郑京和(Kyung-Wha Chung)灌录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全集,演奏初听有些失望,仔细听却发现越来越多让人佩服之处,不知稍后是否有机会写一写。可这几日听,很多的感触并不完全是关于演奏本身,而是深感这位大师抓住了一个时间的机会。

她先前手指受伤,几年无法演奏,而只能在茱莉亚教书。对这样一位黄金年代末尾冒起的演奏家来说,不啻是巨大的打击。因为郑先前的事业,其实也受到一些音乐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展开。在受伤—痊愈—复出的过程之后,她立刻展开大规模的巡演,并且录了这一套巴赫无伴奏全集(先前录过两首)。
彼时,小提琴家的技巧水平距离高峰期,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她还是有一套独特而完整的理解,新旧(风格)交融,且能在自己的复出状态之下,寻得一个“最优解”——局限始终尽力被隐藏在后台,那种诠释观点的完整性,不越出安全区,又带给人很多反思。
然而听着听着,至少我会感到,大师果然珍惜时间啊。之前暂停的影响颇为复杂,小无又是如此之大的挑战,却是说录就录。每一位小提琴家何时灌录这套作品,都是Ta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郑京和早年没有录全,在那前途未卜的几年中,她应该是苦恼于这种错过的。毕竟,演奏家伤到不能演,之后一切都是未知数。

于是一复出,就立刻录音,因为能否复出是未知数,复出之后,又将走到哪一步,也是未知数。可能过了这村没这店,这个时间点来到,怎么也要抓住、抓好。灌录巴赫之后,小提琴家又在现场演了这些曲目,但至少就国内的几场来说,反响普遍不太好。
我没去听现场,但从录音中的情况来判断,此时小提琴家整场拉小无,对于持续力和精确度的考验,确实过大了。
这套曲目是最强硬的考验,正如宁峰拉现场版全集,不管你是否喜欢他的演绎,那绝对是当下最具品质与持续力的一场式全集。到最后一首,都只是状态下降,而绝非脱型。如果没有那个持续力,任何分量过重的现场,或许都不应当考虑。
因为这多少是另一种炫技,而不胜负荷的炫技,基本都是不可取的。可至少反复听郑京和的唱片,让我感到音乐之外的内涵,必定包括:人应当敏感于某种机会,尤其是某种阶段性的机会,它如同一扇门,如果开启时你不进去,就不知道何时会关闭。而一旦关了,能否再次开启就更加未知。

不久之前,传来郑京和再次手伤,取消多场演出的消息。当时没有特别惊讶,因为无论新伤,还是反复,其实都是演奏家生活中的常态。只是越多聆听她那套巴赫无伴奏,我就越感到抓住某一时段,某一不可复制的阶段的重要性。这位大师抓得太好了,似乎是一切都让她明白只能如此。
说到这里,我几乎有点怀疑,会否有人会对此做鸡汤化的理解?但也无所谓,鸡娃家长应该不会看到这些文字吧。或者哪怕是看了,这也应该是他们日常浏览的内容里,最最小清新的一类。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我们谈论艺术中的“暗面”:爱乐者们演出的拉赫玛尼诺夫,为何值得关注? (6人喜欢)
- 最近三场不容错过的钢琴独奏会 (7人喜欢)
- 当夜长评:希格诺四重奏(Signum Quartett)呈现真正德国式的室内乐美学 (9人喜欢)
- 谈谈水蓝与国交的组合的上海首秀 (2人喜欢)
- 这些不难买到的好唱片(2025.5):每月推荐5款新唱片和比较新的唱片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