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之旅(5)——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仅次于耶路撒冷与梵蒂冈的宗教圣地,是法兰西最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这里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天使显灵的奇迹。

主人公大天使长圣米歇尔,意为“与神相似”。传说当撒旦带领天堂三分之一的群星从天堂坠下时,正是米歇尔率领天堂大军与魔王对抗将其击败。圣米歇尔一直是最为知名有号召力的天使。

公元708年,在海浪滔天的诺曼底小城阿夫朗什,主教奥伯特在梦中遇到天使长显灵,要主教去为他在大海中建起一座教堂。但奥伯特醒来后就忘记了这回事。在大海中建造教堂,主教觉得这不是天使显灵而是今年的葡萄酒收成不错。看奥伯特一直没有动静,天使长又专门给他显灵了两次。在最后的一个梦境中,他甚至用手指点了主教的脑颅,把这个工作点到过度愚笨的主教脑壳里去。醒来的主教摸到了脑颅的上的凹洞,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梦境,而是天使的奇迹。如果今天去到阿夫朗什,你还可以在教堂的珍宝室看到奥伯特主教的头盖骨,上面还留着天使给他点出的那个洞。
可是如何在大海中建造教堂呢?奥伯特一筹莫展,直到发现了圣马洛海湾里的这座小山。其实在奥伯特的年代这里根本称不上是座山,不过只是海里一处可以在落潮时突出海面的礁石丛罢了。等到了海水涨潮时,连接礁石与大陆的海滩小路又会重新隐没在海水之下。这样的礁石没啥用处,当地人只是将其作为一处坟山。
听到主教奥伯特要在这里建造教堂,人们纷纷觉得那是异想天开。但主教这次没有放弃,这可是战斗天使圣米歇尔交给他的任务。他成功筹措到了资金并说服了当地居民,利用一条涨潮时才有的羊肠小道将建筑材料搬上小岛,终于成功修建起第一座献给圣米歇尔的简陋教堂。这座野山得到了一个以后会让他名扬天下的名字,圣米歇尔山。

远离尘世的圣米歇尔山是一个很适宜修道隐居的地点,但那并不是个适合隐居的年代。那些来自北欧的维京人划着高窄细长的龙船,像刀子一样在欧洲大陆上割出一道道伤口。他们抢劫、杀人无恶不作,拥有漫长海岸线的诺曼底是他们最理想的狩猎场。
圣米歇尔山在那些个充满动荡与鲜血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不仅是寻找内心的平静,凭借地势之利这里从一个小小的教堂修道院被建设成为了一座简陋的要塞。穷苦人们逃入圣山只为求得一时之活命。当诺曼底终被封给厌倦杀戮在此定居的维京首领时,圣米歇尔山已是一个小小的市镇。
维京人的定居可不代表和平到来,随着而来是百年的英法战争,诺曼底在这场战争中一直是冲突前线。当黑太子爱德华率领英格兰雇佣军在法国大陆烧杀掠夺之时,当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面对几倍于己的法兰西重装骑士绝望喊出“今日并肩作战者皆是我的兄弟”时,当圣女贞德在奥尔良举起法兰西的民族大旗后又被出卖以女巫罪名被烧死在火刑架之上时,圣米歇尔山不曾停止战斗。
而且,他从未被敌人真正攻破过。
圣米歇尔山的地形,让进攻部队穿越泥泞湿陷的滩涂去攻击那被石墙围绕堡垒的时间实在有限。加上在松软的滩涂上走路都非常艰难,大型攻城器械们更是寸步难行。这里实在是一个很适合防守的地点,依靠几名训练有素的骑士和充足的物资就可以长时间抵挡敌人的进攻。

于是大家慢慢开始说,这里是被大天使圣米歇尔所保佑的,不会被攻克的堡垒。随着人们的口耳相传,这里成了法兰西最知名的朝圣地。天使圣米歇尔的职责是与魔鬼战斗,军人们来到这里祈求获得战场上的胜利,僧侣们来到这里渴望瞻仰天堂的荣光,普通人则来到这里希望获得面对残酷现实的勇气。
这里越来越有名,规模也随之增长。即使在大革命后那段抛弃上帝奉理性为王的时期,这里的教堂修道院教士一度被驱逐并短暂做过监狱,却又很快重新被新生的法兰西共和记起。他被重建为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象征,山上的建筑得到了修复扩建。
法兰西的这条朝圣之路今天还在。人们虽已不坐颠簸的马车,依靠火车与汽车将朝圣之旅的路程疲劳扫平。但前来朝圣的心情,那看到圣山第一眼的激动与崇敬依旧与当年的朝圣者相互辉映。圣山上没有什么华丽的壁画、珍贵的雕塑、镶金的珠宝。他也根本不需要这些外物。顺着陡峭的阶梯,越过奥伯特时代奠基的基础,走过中世纪战乱的庇护所,沿着哥特式的飞扶壁直遥而上。在最高处的圣米歇尔执剑与魔鬼搏斗金像注视下,来到山顶的最高平台。那里一边是郁郁葱葱的修道院回廊,一边是悬崖下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天堂与尘世,一切那么近,一切又那么远。

当我在通往圣米歇尔山的木质栈桥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看着被灯火照耀泛起金色光彩的圣山,突然明白了他缘何长久站立在这里,为何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到此朝圣,为何他被称为法国的精神图腾。
他是一个哨兵,在这海水共长天一色的诺曼底,即使会被海水包围,即使与大陆注定分离,依然永远警觉地面对着黑夜与敌人。
坚定信仰,守卫希望。
今夜如此,夜夜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