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 犯罪心理解析 课程笔记
李玫瑾 犯罪心理解析 课程笔记。5集版本的。说是犯罪心理,基本上是溯源青少年心理的形成,和现在网红的风格一样,不只是犯罪专家,更是育儿专家啊!
1、心理问题都有发展性,要在对象年岁之前找根源问题;
2、罪犯喜欢写暴力情节的作文,如果主角都是女性、小男孩,说明本人还是有“恐惧”的心理;而且心理根源可能就在对应的主角年龄时期。
3、亲切和熟悉能够造就 安全 的心理环境。人感到安全,才会有产生依恋的基础。
4、对心理现象的及时预防,其实就是降低犯罪率的长期主义办法。关注所有人的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成长
5、“依恋”是父母实现对孩子教育的资本。如果小时候没有培养好依恋感情,长大后的教育就会很难顺畅实现。
6、如果早年管教不严,就容易轻视生命、价值、意义。唯一能救赎的就是在他最幼小时期他心理最依恋的人。
7、宠溺容易导致骄横、任性、自私的心理性格。(说不得听不得批评、坐不住/对自己没有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说不得)
8、6岁之前是非常关键的心理教育期,心理是否健康,性格是否能培养,就在这个时间、同时孩子一定要自己抚养;
9、外部的刺激最终带动的还是内心的问题。一定要向内观照和推测相关的原因。
10、情感的丰富与否,会表现成话语的表达多少,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社会性、社交能力。
11、孩童时期用过激行为换取父母关心的,父母如果回应,就会为他长大后的行为有不好的示范,用不成熟不正确的行为来“拿捏”父母,换取想要的物质或精神的东西。
12、孩子性格培养方法
(1)抑制任性:3岁前后要对他说“不行”;
(2)鼓励沟通:鼓励说出理由,同时要听别人意见;
(3)延时满足:购买玩具延迟一周,努力才能活动;
(4)克制冲动:给予诱惑,令其自行自我克制;
(5)防止自私:食物分享、替人考虑;
(6)防止娇气:跑步和游泳练就性格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