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劝你结婚,但别急着生娃
某个周末的早晨,当我睁开眼的时候已经快中午11点,陈先生一个人去买菜回来了。 某个工作日的早晨,在我洗漱化妆的时候,陈先生爬起来给我下饺子准备午餐盒。
某个加班的傍晚,精神疲惫的我给陈先生发了条微信问:能来接我吗?他快速回复了:ok。
作为一个曾经恐婚的独立女性,在结婚五年后忍不住感叹:结婚真好啊。

1 我为什么劝你结婚
我是一个计划狂,十年前就在豆瓣上创建了“计划强迫症”的小组。现在因为工作的原因,planning几乎成了我的职业病,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必须要有计划,其中包括目标、行动方案、截止日期、KPI等等。
2013年毕业回国,又决定回到家乡银行端着铁饭碗过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日子,于是谈恋爱和结婚被自动列入了我的人生计划里。 虽然没有变态地做一个计划表,但是我脑子里也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个怎样的伴侣,以及如何让自己能够吸引到喜欢的人。 后来顺利恋爱两年谈婚论嫁,到结婚的前几天我开始恐婚。不确定结婚这件事是不是必要的,不确定结婚了会不会过得更好,也不确定未来的日子会有怎样的变化。我对结婚这个决定,一度产生了怀疑。

曾经的我一个人过得也是相当滋润的,工作稳定,收入够花,爱好广泛,生活丰富,想不出必须结婚的理由。结婚后的一两年里,我觉得婚后生活跟我之前的生活也没什么区别,才放下心来,觉得结婚对我来说影响不大,婚后生活如单身一般自由,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直到现在和陈先生两个人在异国他乡相濡以沫五年,才越来越觉得有一个人陪伴在身边有多么重要和幸福;直到年过三旬,经历了社会的摧残、生活的压力,才体会到婚姻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以前觉得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明白了” 这句话是放屁。后来发现虽然年纪并不代表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所增加的生活压力、社会阅历、挫折痛苦,叠加起来以后确实会让人能够更加体会到一些道理。20岁的夫妻,30岁的夫妻,40岁的夫妻和50岁的夫妻,他们对于婚姻的期待和理解是不一样的。
我现在的体会是,结婚最实际的好处,就是在你人到中年的时候,有个人和你一起分担中年危机。无论是房贷压力、职场教训、社会关系,还是生活琐碎、饮食起居、健康烦恼。 你的父母、朋友、兄弟姐妹都无法和你分担所有的中年危机,也无法完全地理解你的压力,只有那个被结婚证和你绑定在一起、朝夕相处、利益相关的枕边人,才能和你一起去分担和成长。当然了,前提是你遇到一个靠谱的伴侣。 他会在你收入骤减的时候做你的经济支柱;他会在你遇到职场霸凌的时候给你裸辞的勇气;他会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你适当的安慰;他会在你加班熬夜的时候为你做个夜宵;他会在你生病住院的时候帮你办完手续;他会在你累的不想动的时候替你做完家务……人到中年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个共同面对残酷人生的靠谱队友,不仅可以让自己稍微缓缓,还能让父母少操劳一些。

有的人会觉得自己一个人也能应付得来,不需要伴侣的分担和支持,当然了,如果你足够强大和独立,不结婚也可以过得很好。但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的人,如果遇见了对的人,结婚可以让你过得更好。我们那么努力,不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变成更好的自己吗?结婚也是一条可以考虑的途径。
当然了,要强调一个大的前提,就是找到一个靠谱的伴侣。因为和一个错误的人结婚,代价比单身一辈子可能更高。
2 怎样找到靠谱的伴侣
如何才能找到靠谱的伴侣呢?作为一个Marketing从业者,我希望能够从理性的“市场营销策略”的角度出发,去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了解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产品。
如果你并不十分肯定自己会坚持单身一辈子,那么建议在最适婚适育的年龄去寻找人生伴侣,也就是22岁到28岁左右。因为这个年龄段是正式进入社会,开始经济和人格独立的成长阶段,每个人的未来都有潜力,别人对你的期望还没有那么高,而你也能够脱离父母,独立承担起组建一个家庭的责任。 我并不想把人类物化,只是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从市场营销的角度,20多岁的年轻人无疑是职场和婚恋场上最吃香的“明星产品”。如果你迟早要把自己放在市场上“卖”出去,那为什么不趁自己“保质期最新鲜、效果最好、名气正旺”的时候把自己放在市场上,然后用合适的营销宣传去遇到最佳买主呢? 婚恋的市场上最大的需求就是20多岁的年轻男女,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卖方市场,你拥有最强的bargaining power(议价能力)。放在找对象这件事情上的意思就是,你更有可能遇到心仪的优质对象。

其次,探索产品功效,制定营销方案。 我觉得找对象和找工作是一个道理,需要清楚自己的优势短板和期望值,寻找适合自己的对象。在面试的过程中,能够大方展示自己的优点,适当隐藏自己的短板。 如果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卖出去,就要探索产品的目标群体是谁,客户需求是什么,产品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同时产品本身的功效是什么,期望获得的反馈是什么,从而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放在找对象这件事上,就是先了解自己的性格、习惯、价值观等,清楚自己对另一半的期望,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对方会喜欢什么样的特质,在对方面前去展示自己的这些特质。 当然人人都期待一场偶遇的浪漫爱情,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每天996地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恋爱这件事,也没有机会去偶遇。与其等着天上掉下个对象,还不如自己先认真的规划分析一下。 关于“营销”自己,如果你需要找工作,就应该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你的需求、你的专业背景和优势,这样别人在有工作机会的时候才会推荐给你。对于找对象也一样,让你的亲戚朋友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伴侣,你的期望和优势,别人才会在遇见合适的人的时候想起来给你牵个线。

再次,测试市场反应,快速升级换代。 产品卖出去之后,就要做市场反应和客户反馈的调研,看看有哪些需要做调整,然后更新换代去更加精准地适应市场。 在谈恋爱里面,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的过程中,需要去观察、去磨合、去沟通,看看两个人是否价值观匹配、生活习性相同等等,是否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提升两个人的关系,最终是否可以走向婚姻。 婚前需要睁大眼,把对方身上的点放大来看,观察细微末节,确认是个靠谱的人。婚后需要闭只眼,容忍对方的小毛病和缺点,关注对方好的地方。 这些可能20多岁的人还无法理解,甚至觉得过于现实,但我想过了30岁依然单身却想找对象的人会明白,年纪大了想遇到合适又心动的人,是多么难。如果在20多岁怀揣浪漫和热血的年纪,在我们还能不顾一切去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能够同时理性地考虑婚恋这件事情,可能就不会有中年恨婚了。

3 如何维护婚姻关系
不仅仅是我和陈先生的婚姻关系,在我观察的很多身边幸福婚姻的家庭中,有三个关键的因素。 第一,夫妻关系大于一切。 很多人都知道应该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但到底在生活中怎样做才叫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呢? 首先,遇到任何事情,先和对方商量。 伴侣应该是你无话不说的朋友,两肋插刀的知己,互相信任的战友。不需要欺骗和隐瞒。很多伴侣之所以会撒谎,是因为怕对方生气,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如果想让对方诚实,就要在相处的过程中学会理性处理问题,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对方遇到任何事情,才会去跟你商量,因为Ta知道你会帮忙想办法,而不是暴跳如雷地指责Ta。 其次,拒绝父母亲戚的任何干涉。 有一些人结婚以后遇到事情首先就去找父母,有的夫妻两个人屁大点矛盾总喜欢拉上父母亲戚来评理,还有的父母即便子女结婚了但总是放心不下,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事事都要管。如果想让婚后两个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就应该避免让其他人掺合进来。因为只有两个人关起门来,敞开心扉,共克时艰,才能体会到婚后是你们两个人在过日子。 最后,不因为孩子而忽略二人世界。 生孩子以后,夫妻的矛盾会多很多,因为家务活儿和压力会突然增加,而且育儿教育是个大话题,每个人的观点都会不同。我觉得生孩子是比结婚需要更慎重的一件事情,在决定要孩子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沟通。谁照顾月子,谁晚上喂奶,谁洗尿布,谁负责接送,上什么学校等等,其实是可以在决定生孩子之前先探讨一下。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后,依然要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这个是需要双方达成一致的。如果一个人花了更多的精力时间照顾孩子,另一个人什么都不用做,那么孩子就会和父母一方更亲密甚至变成Ta世界的全部,而另一方会越来越觉得孩子跟自己没啥关系,甚至觉得这个家庭里自己是被孤立的。

第二,经济独立等于平等话语权。 我有的时候天天在家喊着要辞职,但其实就想听陈先生说一句:想辞就辞,我养你。可惜的是,他也是个很理性的人,他会思考后说:现在还不行,再过几年等我的收入再稳定一些。在我的撒泼耍赖下他才发现我想要的不过就是一句安慰话,于是才不情不愿地说:想辞就辞吧,反正不会让你没饭吃。 其实我觉得,无论对方怎样甜言蜜语、信誓旦旦地说“我养你”,也不要把本该自己承担的社会压力施加在对方的身上。作为普通的打工人,大家都知道挣钱的不容易,才会体谅对方的辛苦,也才会一起去为一个家庭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任何一个事物,只有你自己投入了心血,才会珍惜,孩子是这样,家庭也是。如果夫妻里有一方不用投入,那必然没有那么珍惜。
你可以不上班,但你不能没有收入。因为经济独立就等于平等的话语权。即便一开始的时候,赚钱养家的人没有怨言,但日子久了也会发现,没钱就是不硬气。

第三,有自己的爱好和社交圈。
结婚后两个人的人脉和社交圈会很自然的交汇在一起,尤其是如果夫妻二人在同一个行业或公司,那么可能两个人的圈子是完全一样的。还有的人结婚以后会更多地进入对方的社交圈,而忽略了自己以前的爱好和圈子。但我还是建议,婚后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爱好和小圈子。 因为每天朝夕相处,日日相对,是很无聊的。这就是为什么激情退去,鸡毛蒜皮的日子让很多人觉得婚姻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有自己独立的爱好和小圈子,意味着你在婚后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时间和空间,可以暂时离开一下对方,让自己沉浸在喜欢的事情里。同时,也意味着你在对方不熟悉的领域有自己的一小方天地,可以给对方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婚姻需要磨合甚至妥协,但不应该放弃自己原本热爱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可能是你保持快乐的源泉,你生活的动力,甚至是你人生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关照自己,才能学会去爱别人。

4 为什么婚后别急着生孩子
即便恋爱的时间很长,结婚和恋爱也是两码事。 结婚以后两个人的性格、喜好、习性、价值观、原生家庭等差异才会显现出来。所以,婚后依然需要时间去了解和磨合。在还没有完全进入两个人都舒服的婚后相处模式之前,就把婚后生活最大的挑战“育儿”放在面前,压力和矛盾会陡然增加。 结婚了可以离婚,生了孩子却没办法再塞回去。做父母这件事情,需要比结婚更加慎重。 孩子没有权利选择父母,他们是被动出生长大的,一段错误的婚姻可能不会影响你的后半生幸福,但错误的婚姻里出生和成长的孩子,一生都会受到影响,而孩子成为你和错误对象的纽带,也会同时影响你的后半生。 我见过太多年轻的夫妻,很早结婚生子,然后又很快离婚。 我并不认为离婚就不对,而是想提醒大家,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成长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里。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作为有权利赋予生命的成年人,在决定生孩子之前,就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婚姻状况,学会处理婚姻关系,判断对方适不适合做父母,想清楚到底是不是那个共度一生的人。避免稀里糊涂生下孩子,然后又一气之下离婚。 我不赞成为了孩子忍辱负重,凑合过日子,只是很多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在做决定之前,多一些沟通和思考,多一些规划和准备,不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草率鲁莽付出代价。

生孩子,经济上的准备不是最主要的,心理上的准备才是关键。尤其是女人。 即便我现在生活在新西兰这样一个相对女权的国家,依然会发现生孩子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有时候并不是社会对女性不公平,而是不可抵抗的自然规律。怀孕会影响激素从而影响身体的状态;生孩子和身体恢复会影响工作时间;哺乳会影响精神和睡眠。你必须为了孩子在事业上做出一定的牺牲。这个牺牲可能会让你错过升职加薪,错过你大显身手的项目,错过你喜欢的岗位机会。 当你发现你变成了一个天天围着孩子的屎尿屁,丧失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还不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你是否能接受这样的生活? 除此之外,两个人对孩子的投入是否均等,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是否一样,两个人的原生家庭能提供怎样的帮助,孩子的费用和经济压力如何解决等等,如果不能沟通好,都可能会成为夫妻争吵的的导火索。

如果说结婚是通往更好的生活、练就更好的自己的途径之一,那么生育也是一样。我们给母亲扣了太多的高帽子,但作为女人来说,无论结婚还是生子,都应该是为了自己,从自身真正需求的角度出发,才能把未来即将面临的困难考虑进去,而不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怨天尤人。 所以,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应该你说了算。上面写的,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 1、一口气写下不生孩子的100个理由,而生孩子的理由只需要一个
Alina霖子
个人成长教练|内在动机分析师
市场营销|澳新代购|自媒体运营
极简生活践行者
📍移民定居新西兰
咨询微信号:Alinalinzi2020
“人生有无限可能,我不愿画地为牢”

Alina霖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教练技术再强,也救不了没有商业思维的你 (3人喜欢)
- 在日本吃了一顿饭,我找到了一人公司的真谛 (9人喜欢)
- 打造你的“精神乌托邦”:I人专属的线上一人公司系统
- 实现每天工作4小时后,我顿悟了一人公司的真相 (97人喜欢)
- 高能量人生的底层秩序:能量不同频的人,注定走不远 (3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