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134):后院火起
说完了宋辽之间的战争,我们再来说说在这期间另外所发生的一些事,而这些事的主角绝对少不了那个永远都会抢戏并给自己加戏的李继迁。
公元999年6月,就在辽国下诏伐宋的前一个月,被宋朝“招安”之后的这一年半里乖得不能再乖的李继迁率领万余人攻掠河西,例行巡边的宋军虎翼军指挥使李璠与其不期而遇。人多势众的李继迁随即包围了这支宋军并发动了攻击,激战中李璠亲手阵斩数十名党项骑兵,身中数枪仍然奋力杀贼,最后他的战马因中箭无数而猝然倒地,而他最终也壮烈地死于贼众的乱枪之下。
两个月后,李继迁再次率军攻掠麟州,眼见贼人势大,麟州守将立即向邻近的府州宋军求救。府州知州折惟昌(折御卿的次子)亲自率领自己的弟弟折惟信和叔父折海超率军赴援。可是,折惟昌虽然忠勇可嘉但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或许他还以为此时的李继迁所部不过还是一群数千人的蟊贼,但事实上李继迁再不是以前的那个掏光家底也只能带几千人出来游击大队长了。
两军即将接战之时折惟昌才发现自己这次轻敌了,他竟然被李继迁给包围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李继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在实力上远远地超过了他,但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战端开启,李继迁以优势兵力向宋军冲锋并命令士兵万箭齐发,宋军这边带头冲锋的折惟昌当场中箭落马。折惟昌立马抓起地上的弓箭准备射杀贼寇,这时候他的一个裨将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他并让他赶快杀出重围。事已至此,折惟昌只得率部突围,他纵马持枪一路劈杀,李继迁所部竟无人能挡。勇武绝伦的折惟昌最后是杀出了重围,可他的弟弟折惟信和叔父折海超却在这一战里为贼所困最终死于贼阵。
折惟昌败走之后,李继迁全力围攻麟州,但进化这种事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进化了将近百年的辽国人都拿城墙没办法更何况还是你李继迁。在麟州城下李继迁啃了将近一个月的城墙,但他啃得满嘴是血也没能啃出一个缺口。于是,他再又打起了府州的主意,但这一回吃一堑长一智的折惟昌就没那么好对付了。双方在埋井峰展开激战,折惟昌还是亲自领兵与府州兵马钤辖宋思恭一同迎敌,此战李继迁大败,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跑回老窝猛敲自己的脑瓜子:我为什么就啃不动城墙?
这些就是宋辽两国这年正式开战前李继迁在宋朝西北边疆所做出的“成绩”。
不管这些事是否是辽国人的授意以求让宋朝两面受敌,但至少有个事实是跑不掉的,那就是大宋朝堂上的那些仁德君子当初所提出的并被其追随者甚至是被如今的道德标兵所尊崇的——对穷凶极恶且没有开化的敌人要以德服人、更要以礼待人的策略被李继迁连着狠狠地抽了好几个响亮的耳光。
你宋朝对我李继迁示好,我就不打你了?你跪下了,我就不踹你了?你躺下了,我就对你温柔了?那好,既然你这么喜欢受虐,我就让你更爽一点!哦,对了,虽然我现在脾气不好打了你,可每个月的俸禄和赏赐你还得按时给我送过来,我毕竟还是你们宋朝的官儿,你们不能拖欠我的工资,要不然我还要打你!
这里我还想再问一次:是谁让那个在赵光义的铁血打击之下只能蜷缩在荒漠戈壁里与狼共舞的土匪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变成了如今的国之巨寇?是朝堂之上的那些饱读圣贤之书坚持要以德服人、以礼待人的圣人门徒和谦谦君子。可是,李继迁是人吗?他是狼崽子,而且还是白眼狼。
反之,同样是对付敌人,看看宋朝甚至是各朝各代的那些饱学和儒雅之士又是如何对付自己内部的政敌的?赶尽杀绝不留后患!有人说这种对内凶残对外柔媚的做派是儒家思想的遗毒,但我对此持保留意见,因为此类现象放之于整个人类社会其实并非罕见。窝里横、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攘外必先安内、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竭尽所能地展现给外人,把自己最丑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家人,这些现象想必我们都不陌生。因此,与其说这是思想毒瘤,倒不如说是人性使然。
宋朝这边对李继迁此时的所作所为选择了忍气吞声毫无表示,对辽的战事才是他们当前压倒一切的大事。等到宋辽两国正式开战后,李继迁很狡猾地选择了在一旁看大戏。他就想看看宋辽这两个他眼里的庞然大物到底谁能咬死谁,然后他好趁火打劫为自己捞取点好处和利益。傅潜的作为想必是让李继迁笑掉了大牙,甚至连他这个党项人都从内心深处用自己的后脑勺鄙视了傅潜无数回,他甚至会幻想如果他能像傅潜那样领兵十万该如何跟辽国人大干一场。
不过,李继迁终究还是个急性子,本来他是想等到宋辽之中有一方被打残了之后他再动手,可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在他面前狂暴嗜血的宋朝人竟然在辽国人面前像是没了胆儿的太监:既然辽国人可以在河北大地横行无忌,那么如果我现在趁着宋朝人暂时被吓得虚脱的时候去偷一把鸡会不会也有大便宜可捡呢?不过,且慢,这宋朝人畏惧辽国人,可他们对我一直非常的暴力,我得耍点花招才行。
李继迁的花招又是什么呢?说来很搞笑,是一个封建小迷信。在这年的十二月,即辽国铁骑在河北大地横行肆虐而傅潜却宁死不出战的时候,一件怪事开始在李继迁的部众中疯传开来并传到了宋朝人的耳朵里:某天,一块从天而降的大石头准确无误却又恰到好处地砸在了李继迁的大帐外,在将地面砸出一个大坑以后,只见这块大石头上面笔迹刚劲有力地写着几个汉字——天戒尔勿为中国患。
这句话不用翻译都能知道它的意思,而这件事也无疑是老天爷在告诫李继迁不要再招惹宋朝,否则下一次这块石头就会直接把他的大帐连同他自己本人直接砸成一团渣。这事到底有没有发生不好说,但它所传递的讯息就是李继迁从此不敢再为害宋朝了,可关键就在于这是李继迁一手导演的,那他的目的何在?很简单,麻痹宋朝人。别说是当时,就是现在的某些高级知识分子都对此类灵异事件深深地信服,那么当时斗大的字一个也不认识的党项人以及宋朝人又会怎么想呢?是不是两方的部众和百姓都会觉得李继迁从此会当一个乖宝宝了呢?
宋朝的右班殿直卢斌将此事奏报给了赵恒,赵恒问他该如何看待此事,卢斌的回答一针见血:“陛下,这是李继迁在搞鬼把戏,我看他肯定在酝酿对我们的大举进犯,我们应该在西北加强防备!”
卢斌话音刚落,几天后,李继迁便突然带领一万多名骑兵进攻宋朝在陕西的腹地延州(今陕西延安)。
如果我没记错,这应该是李继迁自起兵以来第一次把自己的手伸向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固有势力范围之内。而且,请注意李继迁此时带来的兵力,几年前他也曾有过一次领兵万人作战的经历,但那是他联合了其他部落一同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并非是他自己本部的人马,可就是从这一年起他李继迁有了随时都可以拉出一支万人队的实力。拥有如此规模的军力,当他再次劫掠宋朝边地时就已经不能再用“袭扰”这个词了,那样会让李继迁觉得是在羞辱他,我们现在对他的军事行动应该给一个更适合的词语——入寇!
李继迁带着这一万人马心潮澎湃地来到了延州,看这架势会让人觉得他这次定然会杀得一个尸山血海而还,搞不好他还会一举攻下延州导致西北震荡继而让整个东亚大地的格局重新洗牌。可悲的是,李继迁来得时候有多激动走的时候就有多狼狈和屈辱。事实证明,不管宋朝在辽国面前是什么样子,但在李继迁的面前,宋朝是他一生都要仰视的对象。
面对突然而至的李继迁万人大军,在两宋数百年历史里几乎籍籍无名的陕西转运副使张佶率兵出战迎敌,结果是李继迁所部竟然一触即溃,随即就风驰电掣地滚回了老窝。此战在史书里几乎都没有什么笔墨,只是一句简单的“李继迁却之”。
以上便是宋辽在开战前以及战事结束之时李继迁同志的工作成绩以及他在被宋朝封为西北五州之主后对宋朝的报答。贼已成寇,宋朝现在即使悔青了肠子也无济于事,但刚刚被辽国蹂躏了一番的宋朝此时根本无心也无力再发重兵对其进行剿杀,赵恒和他的大臣们现在最紧迫最急切的敌人不是李继迁,而是自己的家贼——帝国西南的蜀川大地再又兵火连天。
公元1000年1月17日,赵恒从河北大名府班师回朝。这一路上他心里的滋味定然那叫一个很是不爽,西北的李继迁再又作乱且实力急剧膨胀,北边的战事又被怕死鬼傅潜给耽误从而让辽国在河北疯狂地扫荡了一回,等他组织好兵力正想反击可敌人却跑光了,这会儿的赵恒浑身纵有千钧力气却只能是猛捶自己的大腿。就在此时,一个消息的突然传来让他立即就再又血压陡然升高起来,这个消息的震撼力之大甚至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心力交瘁的他差点想要吐血:驻防成都的宋军于这年的正月初一发动兵变杀死了成都驻军的主帅符昭寿并占据了成都,知州牛冕和西川转运使张适于兵变当日顺着绳索从城墙上逃离出城。
赵恒在极速赶往开封的路上旋即任命工部侍郎雷有终(雷德骧的儿子)取代牛冕为益州知州兼平乱主帅,御厨使李惠、洛苑使石普、供备库副使李守伦为川、峡两路捉贼招安使,由他们率领步骑八千即刻先行前往蜀川平乱。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成都的这起兵变是怎么回事,而要说起这件事首先就得提到成都驻军的主帅符昭寿。
符昭寿可是大有来头,他是符彦卿的儿子,而这个符彦卿就更是了不得。符彦卿的老爹是符存审,又名李存审——因为他是李克用的养子,曾官至后唐宣武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都总管。他的九个儿子更是个顶个的勇武强悍,这兄弟九人均为镇守一方的军事将领,其中六人最后官至节度使,而符彦卿在这兄弟九人当中排行老四。
符彦卿13岁便能纵马骑射,史书记载其年少便有勇有谋,善于兵事。当年后唐皇帝李存勖在“兴教门兵变”中被乱兵所射杀,守护在他身边的少量亲兵里就有符彦卿,这些人里面还有一个人正是后来宋军覆灭后蜀的主帅王全斌(此事在之前提到王全斌的时候有过介绍)。
在亲眼看到李存勖咽气之后,王全斌与符彦卿伏地痛哭然后各自奔命而去,此二人也从此开始走上了各自的名将之路。符彦卿先后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担任军职,在这期间,他征讨后唐叛将王都;跟随归德军节度使王宴球于嘉山大败南下劫掠的辽军并收复定州;后晋时期于铁丘之战中率领百骑将身陷辽军重围的主帅高行周成功救出;跟随李守贞讨伐叛乱的平卢节度使杨光远;石重贵反辽之后,符彦卿于阳城之战中大败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此战让耶律德光几乎是单骑逃遁,而符彦卿的威名由此传遍整个辽国。
后周建国,战功卓著的符彦卿开始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出任外藩,而此时的符彦卿也可谓是功成名就功勋盛隆。早在后汉时期他就被加封为中书令、魏国公,再拜为太保、平卢军节度使。后周建国之后,郭威又封他为大名府尹、天雄军节度使并加封王爵——卫王。柴荣后来改封他为魏王,赵匡胤当皇帝之后他则被加封为太师。
作为在战场上靠着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一代名将,相比于军事上的成就,符彦卿在政治上的成功其实也毫不逊色。他的三个女儿都是皇后,其中两个都是嫁给了柴荣,分别是后周的宣懿皇后(姐姐)和宣慈皇后(妹妹),也就是说符彦卿是后周朝的国丈。另一个皇后则是宋朝的懿德皇后,她的老公则是赵光义,当然,她是在死后才被追封的皇后,因为她死的时候赵光义还没当皇帝。
这里额外再提一下柴荣的第一任皇后宣懿皇后。她之前本是嫁给了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后来李守贞据河中反叛被时任后周大将的郭威所剿灭,李氏父子畏罪自杀。郭威的士兵冲入城中见到了这位未来的宣懿皇后,只见她临危不惧地大喊道:“我乃魏国公符彦卿之女,郭将军与我父交往甚厚,你们速带我去见他!”
郭威被其沉着勇敢所叹服,于是把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这才有了后来的宣懿皇后。
好了,说完了符彦卿以及他的三个女儿,我们再来说他的这个儿子符昭寿。虽说将门出虎子,但将门里的犬子其实也不少,这个符昭寿基本上就是个没啥本事的衙内,典型的子不类父,但凭借父亲的恩荫,他还是混得相当不错。
公元998年,符昭寿被派往成都出任益州兵马钤辖。这老小子到了成都很快就被锦官城的繁华所迷醉,他为人骄狂且不理军务,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突然迷上了当时的超级奢侈品、号称蜀中一绝的蜀锦。要说你着迷也就算了,可他突然变身为美术家和艺术家,他觉得这个蜀锦完全可以更加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于是他就把蜀锦的手艺工人们集中起来想尽办法地让蜀锦变得更加地高大上。至于说制作蜀锦的主要材料,也就是那些布匹和绸缎,他从来不买或是嘴上说买但却不给钱,抑或就是直接让自己的仆人到店铺里去明抢。
符昭寿的这些仆人也知道自己毕竟是要去打劫,为了能够毫发无损地成功打劫,也是为了让打劫更有震慑力,这些仆人就把符昭寿手底下的大兵们给派上了用场。更可恶的是,这些大兵们不但要去压场子,还得充当打劫的土匪和搬运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士兵还会被符昭寿的仆人们呼来喝去,他们由此反倒让这些士兵成了他们的仆人。如此一来,不止是被打劫的商贩恨上了符昭寿的这些狗腿子,就连这些士兵们也恨不得将这些狗仗人势的家伙给暴打一顿。
当然,这些都不足以酿成兵乱。符昭寿的驻军里有两个军团,分别由都虞侯董福和王均统领,董福的军团平日里军纪严明,而王均的部下则是喝酒赌博啥事都来,于是符昭寿就对他们分别对待。简而言之,在发放各种福利以及换军装的时候,董福的军团都是优先予以照顾和保障,而王均的部下则像是后娘养的,只能挑剩下的,军服也是不给发新的。
公元999年12月下旬,成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典礼,数以万计的民众争相观望。这可就让王均的部下们彻底丢了大脸,董福的士兵个个衣甲鲜亮威风凛凛,而他们则是衣衫褴褛活脱的一群土匪兵,这让王均的部下们在众人面前是既羞愧又愤怒。典礼结束,王均的部下个个都愤愤不平满嘴的脏话乱喷,符昭寿就此终于是把王均所有部下的火都给拱了起来,这为他们不久之后被别有用心之人成功地鼓动起来造反提供了先决条件。
几天后的公元1000年正旦节,成都城里的各位军政高官们都在府衙里摆酒庆贺新千年的到来,而符昭寿则在为即将返回开封述职的太监送行。兵变就发生在这一天,此前因为违犯军纪而被符昭寿惩处的小兵赵延顺等八人将马厩里的马全部解开绳索,然后把它们驱赶进了符昭寿的帅府,随即他们以驱马为由进入帅府当场斩杀了符昭寿以及他身边的两个仆人。在这之后,他们伙同其他对符昭寿有怨气的乱兵进入军器库取出兵器正式发动暴乱。
闻听兵变,正在府衙里喝酒吃肉的知州牛冕和转运使张适这两个文官最先想到的不是平乱,而是赶紧出城保住老命再说。成都的驻军都监王泽倒是没乱,可他此时的一个昏招却酿成了此后的大乱。他把王均找来对其一顿训斥:“作乱的人都是你的兵,你现在马上去给我把这事摆平,要不然你的小命也不保!”
当王均带着前去平乱的人狗刨兔子喘地赶到帅府门口时,只见作乱的始作俑者赵延顺正一手提着符昭寿的人头,一手握着带血的长剑满脸惶恐地看着自己的长官。乱兵这时候已经将拒绝跟他们一起作乱的都巡检使王绍荣给绑了,而指挥使孙进因为不肯附逆也被当场擒拿。
在原地愣了会儿神之后,赵延顺突然跪倒在地对王均说道:“大哥,事已至此,要不你来做我们的大王吧!我们拥立你为蜀王!”
一众乱兵这时候也纷纷围在王均的身旁请他当王,这场景和当初赵匡胤在陈桥驿被人黄袍加身时极为相似,就差没给王均一件黄袍子套上。出人意料的是,王均沉思片刻竟然同意了。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王均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就算他把这些乱兵都给摆平了,可事后朝廷要是追责的话,估计他也是难逃那一刀,况且此时如果他不从很有可能会落得跟符昭寿一个下场。左右都是个死,还不如过把瘾再死,于是乎,本来是来平乱的王均就此成了乱兵之主。
在杀死了孙进并勒死了拒不附从的王绍荣之后,王均于血腥的现场自封为蜀王并改年号为化顺,同时还立即设置文武百官从而正式与宋朝分疆而立。
-
奎奎爱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2 08: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