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你学会了吗?
沟通变少,关系变淡,可能是听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聊聊《非暴力沟通》中的倾听,对应的就是这本书中的第七和第八两章。
非暴力沟通要做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跟自己的连接。
这是一个发生在内部的过程,不断的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第二件事,用非暴力沟通去表达自己,从而可以让别人更了解我们。
第三件事,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倾听他人,从而可以更多的去了解别人,让我们彼此靠近,从而心意相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如何去倾听他人?
关于倾听的重要性,几乎在所有沟通的书籍或者方法里都会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而且也有大量的研究支持说,倾听能力强的人会拥有更多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在非暴力沟通的倾听中,有它自己强调的要点。
01
非暴力沟通倾听的第一大要点:
我们要知道妨碍我们听懂他人的障碍都有哪些?
这些障碍我把它总结为对他人的偏见和10种行为模式。
对他人的偏见指的是:我们脑海中对他人已有的想法,判断,甚至是成见。
在现实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当你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你会很生气,想要还击。
可对方却表现得一脸委屈的说:“我说了什么吗?你就这么生气,是不是不让我说话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你对听到的对方的指责,表达需要和请求的理解方式有问题。
当我们非常在意别人对我们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当我们对自己有太多的标准和评判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对方说的话,他的某些语气,在脑海里转化成一种指责或是埋怨。
所以,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尝试放下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一些自动化的认知反应。
它让我们用全身心去倾听,用身体的五感去观察内心,去体会那些感觉,从而在感受和需要层面贴近对方。
如果你听到对方跟你说:“你怎么可以那样跟我说话?”
当你带着偏见,用脑子去倾听的时候,你很可能听到的是指责。
而听到指责后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两种反应:
一是,不想承担对方的指责。
我们可能会跟他说:“我怎么就不能这样跟你说话呢?你怎么不想想你是怎么跟我说话的?我这样说话有什么问题吗?”
这样的反唇相讥,就是两个人的指责模式就此开启。
另一种,我们会委曲求全的替别人负责。
也许我们会说:“我那样说话是不是让你很伤心?”
这句话听起来还挺替别人着想的。
但这也不是真正的用心在倾听对方。
也不是在给予对方反馈。
而当我们用非暴力沟通,用心去倾听时,我们可能会这样来回应:
当对方说:“你怎么可以那样和我说话?”
我们会说:“听起来你很伤心,因为你需要体贴,是这样吗?”
大家有没有听出这两种表达之间的区别?
当我们说:“我那样说话,是不是让你伤心? ”
大家体会一下我们的关注点:我们自己做错了什么?
而上面【听起来你很伤心,因为你需要体贴,是这样吗?】在这样的表达中,我们才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上。
所以,第一种表达是表达了我们的想法,
而第二种表达才是我们关注了对方的需要和感受。
在聆听中,我们除了要给大脑放假,用全身心投入,去关注对方之外,在回应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十大行为模式的障碍。
这10大模式分别是:
第一个:给建议。
听到一半,你就急不可耐,
“我想你应该如何如何”
这就是给建议。
第二个:做比较。
我们可能会对这个人说:“你的这些都不算什么,有的比你惨的多了。”
第三个:说教。
“你可不能这样做,因为什么什么道理?”
第四个:安慰。
“这没有关系的,你还是很棒的,不要往心里去。”
大家要格外注意【安慰】,尤其是在对方非常痛苦的时候,你的安慰无异于在否定他痛苦的感觉。
好像是他不应该有这么深的痛苦一样。
第五个:回忆。
还没有来得及听别人说完,你就想到了你自己很多的往事。
“你说的让我想起了我的事情,balabala……”
第六个:否定。
“开心一点,我们人都需要正能量”。
第七个:同情。
“你真是太可怜了”。
同情解决不了问题。
第八个:询问。
“你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尤其是在对方没有说完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内容和细节。
第九个:辩解。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解释。
“我本来想联系你的,可是最近实在太忙了,我也不是故意的。”
第十个:纠正。
“事情的经过不是你说(想)的那样”。
不过请注意,并不是说,我们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和对方去沟通,去表达。
而是我们在倾听对方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一种觉察,要知道我们说的这些话,到底是在允许对方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是我们自己本能的在防御:
比如,我们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去体会对方的痛苦和烦恼,从而用这样的话去打断别人,去妨碍对方继续倾诉下去。
在非暴力沟通中,没有非得或者绝对不能做的事情。
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话语和行为是促进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阻碍了我们之间的情谊相通?这都是取决于运用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全身心的,耐心的,保持关注的倾听,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所强调的倾听状态。
02
第二个要点是,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对方了解,我们听懂了他所说的话。
这样,对方才能知道他被听到了,被懂得了,被了解了,他才愿意继续和我们进行沟通。
怎么做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听懂了他?
及时反馈。
我们要先去倾听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听完了这些之后,我们可以主动去表达我们对他的理解。
在表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我们需要用疑问句来表达。
尽量的用疑问句来表达。
“你说你很累了,现在是需要休息,是吗?”
疑问句的表达留有余地,有利于别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一个必要的补充,或者是纠正。
第二点,我们可以把自己对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或【请求】,用自己的话说给对方听,从而确认我们是不是听懂了。
比如,我们可以表达对他观察的理解。
“昨天我没有回家,你心情不太好,是因为这个事吗?”
另外,我们也可以表达对他【感受】和【需要】的理解。
“你有点灰心,你是希望得到一些肯定是吗?”
因此,我们还可以确认他的【请求】。
“你是不是想让我帮你按摩一下?”
第三点,如果你实在不太清楚他的感受或需要,那么在提问前,就要先提及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是确实有点搞不明白你到底指的是哪件事,你能告诉我吗?”
先说自己不明白,而不是指责人家没有讲明白,承担自己不明白的责任和后果。
这会鼓励对方主动表白他们自己。
第四点,在反馈时,我们说话的语气。
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要知道,在表达中的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还要重要。
因为语言是可以骗人的,但是非语言信息却往往会真实的传达我们的心情和感受。
当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对说话人语气的敏感度远高于词语本身。
比如同样一句话,
“你怎么了?”,用温柔平缓的语气,传递的就是关切的心情。
“你怎么了?”,用短重急的语气,传递的就是一种不耐烦的情绪。
所以,非暴力沟通真的不是一种机械式的表达。
而且,我们学了四要素,最忌讳的就是用它机械式的表达。
因为所有的表达背后,都要先有一个【自我倾听】和【自我修通】的过程。
而非暴力沟通是自我修通后的一种自然的呈现,所以态度和语气就尤为重要。
这里我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非暴力沟通并不是要让我们完全不顾及自己,去强行的无私的专注他人的倾听。而是我们也要随时感受自己。
当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很痛苦,没有办法倾听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倾听我们自己。
我们要保持对自己感受的敏锐的觉察度,要在发现自己感受的时候,先体贴和照顾自己。
我们可以大声提出自己的请求,请求对方先暂停。
这里的大声,是为了提醒对方注意我们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并不是要去指责或者大声喊叫。
我们也可以暂停尝试,换一个环境。
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等我们平静下来再回来。
所以请大家注意,非暴力沟通永远都不是一个单向的沟通。
它并不强迫我们必须要做什么,它是一个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都非常公平的沟通方式,或者是一种沟通的理念。
非暴力沟通相信,只要是人,就都有他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这些感受和需要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
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03
第三个要点,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
比如说,对方拒绝沟通,一直沉默,或者情绪失控时,我们又如何做到倾听呢?
首先,如果对方拒绝我们。
也就是当对方对我们说【不】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出现很多的想法和评判,感觉很失落,甚至有被抛弃的感觉。
比如,对方说:“我不想和你说话”。
如果你带着内心的评判,很有可能会想:
“他一定是不在乎我,我这样上赶着跟他说话好好沟通,他居然说不想和我说话,他是不是不再爱我了?很烦我了。他一定觉得我很不好”等等好多想法和评价都来了。
那么,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其实让自己也受到了伤害。
不过我们要知道,非暴力沟通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这个人的需要。
也就是说,
当人们采取任何一个行为的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他当时的一个需要。
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人说【不】的时候,他背后也一定有一个是有一个需要的。
我们听到【不】的时候,
首先,要放下所有的想法和评判,仅仅去看他【不】的后面【需要】的是什么?
当他说:“我不想和你说话”。也许他的需要是想要安静。
当他说:“我不想做家务”。也许他现在很需要休息。
当他说:“我不想吃饭”。也许他需要的是更多的自主。
如果他说:“我不想考试”。也许他需要的是更多的自信。
当我们能够听到【不】后面的需要,了解他说【不】背后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会和这个人在此刻建立一个很深的连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理心,真正的陪伴和倾听。
而对方会在这种倾听,陪伴和允许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安全。两个人的关系就会更加贴近。
之后, 你可以再考虑,是不是还要提出你自己的建议。
不过提出建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谨慎。因为真的只有每个人自己才知道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对他人充分的信任,把他自己生活的责任,交还给他自己。
可是太多的时候,我们是在还没有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就开始急着替他人操心了。
这样做,只会让我们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界限模糊,混乱不堪。
非暴力沟通始终让我们从自我倾听开始,然后再去倾听他人,最后才是尝试诚实的表达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沟通,通常都缺乏自我倾听,以及真正的倾听他人的环节。
不进行自我倾听,我们都很难了解自己和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又怎么可能在倾听他人的时候,可以传达出那份尊重和允许呢?
其次,当遇到对方沉默不语,情绪失控或者误解我们时,
我们要做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先要放下成见和对对方的评价,去找到对方这些行为背后的需要。
也许【需要】未必能一下子找到,但若我们能保持对需要的这份关注,就会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另外,人的感受也是非常复杂的。
很多时候,我们体会到的可能只是感受冰山的一角,所以,足够的耐心和开放度会让我们更多地倾听到自己及他人。
最后,如何去判断,我们的倾听什么时候可以暂告一个段落?
标志一:
当一个人充分表达了自己,并且也觉得我们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放松下来。
你去观察他的松弛的状态。当他放松的时候,你也会感到放松。
这样两个人在放松的时候,就会更紧密的贴近在一起。
标志二:
对方停止去谈话了。
如果我们还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还有话要说,就不妨直接的问一下,
“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的吗?”
好,以上就是我们梳理出来的,非暴力沟通【倾听】的三大要点。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的内容,需要我们在书中慢慢的去体会。
如果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尝试倾听他人,那就快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