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丹培拉绘画方法
一、材料
木板是丹培拉绘画最理想的依托材料,从早期的绘画起就被用作绘画的底材,因为它密实、坚固,所以具有很多特殊优点,在不同的国度使用着各不相同的木材。例如在意大利使用白杨和柏树木料,在德国则使用松树、冷杉树和落叶松、椴树、山毛榉等木料,而在北欧几乎只用柞树木料,很少用榆木和桤木。在中国一些地区也生长这些树木,除以上树木外还有许多密实、不易变形的树木都可以用作丹培拉绘画的底材。在使用时需要选择干燥一年以上完全风干的木料。
1、木板(一块或多快,大小尺寸根据需要自定)制作一块或多块所用的时间是同样的。如没有条件,可以用大芯板(细木工板代用)。
2、布用于裱木板,略大于所裱版面。一般用细麻布、棉布(如有新布,可先浸水,晾干,避免伸缩变形。)
3、动物胶—兔皮肤、皮胶或明胶。我们以明胶为例。
4、石膏粉或白垩粉(大白粉)。
二、主要用具
制底需必备一些用具,在操作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1、需配一个电磁炉,大小锅各一个。
2、量杯两个(相同大小),一个用于量粉一个量水。
3、5厘米宽刷,用于涂胶、涂底子。
4、大刮刀或大调色刀。
三、制作程序
1、配制重胶(1:7)
用量杯或勺量一份胶比七份水。在放置小锅中浸泡2小时以上使胶软化,然后在大锅中隔水加热,缓缓搅拌,至胶完全溶化,胶不能煮沸,即可停火或保温,胶趁温使用。
2、涂底胶
在板面和板底及四边,用刷平涂重胶(1:7)。然后以四颗图钉钉尖朝上,涂胶面向下置放湿板待干,不能日晒或烘干,需一夜晾干。
3、裱布
预备一硬毛刷或粗布团,或一木块,裱布时擦布用。
先清理布底布面,不附有毛线杂屑。再检查要涂重胶的木板,如有轻微弯曲,选取拱起面作画面上胶。
平铺布在板面上,用刷在板面与布面均匀涂胶。然后有杆把湿布挑起,再在板面均匀涂胶一遍,一手以杆挑布,一手拿干刷沿板边缓缓的落布,随落随擦,务必使接触板面的布贴实板面,不能有气泡,不能有任何杂质毛线存于板上或板与布之间。布贴服板面后,再用干刷或粗布团或木块,顺势平擦布面,使布更贴服于板,同时挤去多余的胶。板面裱布完成后要封裱四边,顺势转折布贴边,转折处以整齐少凸起为佳。
裱布完成后,在布面四边,板底平涂胶一遍,为防止木板变曲,用力均匀。最后在图钉尖上晾干。需两昼夜。
干后,可用砂纸轻轻打磨板面。
4、涂白底
分四次,薄涂十二层,用刷涂,每层刷方向不同,两层如十字,四层如米字,交叉涂胶层,每层纹路方向不同,有利层层结合。
涂白底程序:先以第一只小准备1:8胶水。如前法隔水加热,胶溶开即可,按比例将一份大白粉,混合热胶中调匀。
调匀方法:可用汤匙沿锅壁压开粉的粗团块,使粉均匀溶入胶中,或用筛网缓缓将粉筛开入胶。在被加热胶用热水保温,不可加热,继续加热便会出现小气泡,干后成小空点。最好能预算用量混合的粉,多余涂料,难以再用,只能抛弃。
四次含胶比例不同,第一、二、三层:胶水比例为1:8,胶粉比例为1:1。(1份含有水和胶总和相同量的粉)
第一层涂成,隔20分钟待干。即涂第二层,再隔20分钟后涂第三层。三层完成后需3小时待干。
第四、五、六层:胶水比例为1:10,胶粉比例为1:1。
第四层,隔20分钟后涂第五层,再隔20分钟后涂第六层。三层完成后需隔夜待干。每层间隔20分钟待干,九层完成后需隔3小时。
第十、十一、十二层:胶水比例为1:12,胶粉比例为1:1。
最后三层,可用刷平涂后,再用刮刀顺势抹平刷痕及整平面板。
每层间隔20分钟待干,十二层完成后,隔两昼夜。(制板需用1周时间)
5、磨光
在磨光之前,将木炭粉或颜色粉均匀涂到完成后的白色底板上,把整个板面涂满不留一点白色。再用砂纸包上木块均匀打主要原磨,把涂满黑色或有颜色粉的地方全部打完,直到全部呈白色的板面。最后将粉末用布擦净,然后用手掌轻轻来回擦揉达到像大理石板面一样光润。制底要严格按照步骤程序。底子好坏直接影响作画效果,没有很好的底子,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拉是英语 Tempera 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搅拌”,后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也常单用于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中国有“蛋培拉”“坦培拉”等多种译音。也有根据使用媒介译作“蛋清胶粉画”“蛋清画”“蛋白画”“蛋彩画”等。丹培拉并非只使用蛋液,也使用其它材料做媒介,所以音译较为恰当。
通常人们以画家使用的颜料来鉴别各类画种,以颜料中所含的粘合剂(媒介)来为颜料命名,即色粉与油结合是油画颜料;色粉与阿拉伯胶结合是水彩颜料;色粉与植物胶或骨胶结合是中国画颜料;色粉与蜡结合是蜡笔或彩色铅笔;色粉与鸡蛋等乳液结合就是坦培拉颜料。
人造颜料是用化学方法制造的,与天然矿物颜料不同。有些极佳的颜料如翠绿、钴蓝等,就属于这种人造颜料。许多画家拒绝使用化学方法制作的颜料,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画中一切令人讨厌的变化都是由于使用了这种人造颜料引起的,其实这是毫无根据的。这种认为是因为古代大师们并没有用用过任何化学颜料,因此他们的画才能保存得那么好,完全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古代大师们常用铅白、拿浦黄、朱砂、铜颜料和硫化染料等化学颜料。古代大师的许多画之所以具有极大耐久性,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画是以高超的手艺和正确的技法画出来的。检验颜料的方法是对颜料进行化学分析的可能性在于各种颜料对酸或碱的反应不同。但由于制造商家都各自为降低成本的保密制造工艺,使我们无法对颜料进行分析。对各种颜料的检验是否耐光、耐久,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用胶水与颜料粉混合,薄薄地涂于不会变黄的白纸上,待干后把纸的一半盖上,露出一半放在阳光下晾晒,看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变化,便会找出可靠的颜料。
在用媒介调磨颜料粉时,会出现水溶颜料和油溶颜料,一般矿物颜料与水容易溶合,而有机颜料与油溶合。在与水溶时色粉会浮在水的表面,这时用水量,颜料粉多量,慢慢研磨,待完全溶入后再加水。在与油不溶时,颜料会出现颗粒难以研磨,这时先用水溶合后加媒介研磨。不论水溶、油溶颜料,最好把粉先放进调色盒中用水浸泡后与媒介研磨为佳。
传统丹培拉颜色,是拜占庭艺术家用天然颜料构筑他们的色系:(1)矿物质颜料,如赭黄、土绿、天青石。(2)动物颜料,胭脂红和胭脂红漆(这两种颜料中都含有从胭脂虫身上提取的成分)。(3)植物颜料,茜草玫瑰红(取自茜草的根部)。有些过去使用的颜料如今已不可得,因为它们是用其他方法制造的,或者确实太昂贵了。我们今天却拥有极为丰富的新颜料(人造颜料),如镉、钴、浓绿、锌白和钛白。这些颜料调制丹培拉绘画用色时非常有用,但应从慎使用。还有许多其他颜色,我们不愿在此涉及,因为它们太艳了,无法在传统丹掊拉绘画中使用。也有一些颜料是半透明或透明的,如:锌白是透明色,因此用它不会影响任何与它调到一起的颜色的存在。铅白一直是最常用的白颜料,它是半透明色,铅白有毒,使用时多加细心。颜色的生命也有长短之别,有永久性的、半永久性的及非永久性的。非永久性颜色对圣像画毫无用处,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多加注意。
有些颜料吸水容易迅速溶解,但有些则缓慢并在未完全浸透前呈沙泣状。我们在作画之前,对颜料的需求是不断的,因此所有颜料都事先用蒸馏水研磨好,这是一件耗时间的辛苦工作。把研磨好的颜料面团放入密封容器里保存,待以后用时再加入蛋黄乳液。这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这样研磨的颜料的优点是可以用于各种不同乳液比例,而且要在装有颜料的容器中加适量的水,保持颜料不会变干。假如颜料将要变干的话,也容易用调色刀搅成可使用状态,然后再与乳液混合使用。
丹培拉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一种乳液结合剂,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含有油和水两种成分,多使用蛋黄或全蛋为乳化剂,然后打入适量的亚麻仁油和树脂油。在乳液中,油分子稳定地分散于水中,两者结合可以得到一种强有力的乳浊液,将这种乳浊液调和色粉加水稀释描绘于画面,数秒钟后就能变干,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膜、变硬,坚韧牢固不再为水所溶。欧洲古代画家发现并运用了乳液的亲油亲水性,发明了坦培拉绘画。除鸡蛋坦培拉外,还有水胶坦培垃、干酪素丹培拉等。
丹培拉颜料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适于精细描绘。丹培拉绘画有绸缎般的悦目光泽,自然、柔和是其特色。由于颜料能速干,画家们在绘制过程中无须等待,可连续作画,缺点是不能像水彩那样晕染产生“水味和湿气”。坦培拉绘画稳定、牢固,最能保持颜料的鲜艳度,寿命比其它画种(包括油画)长。
用鸡蛋调色作画可追溯到古希腊和中世纪,属丹培拉的雏形。据说13世纪佛罗伦萨画家契马布埃首创坦培拉技法,其弟子乔托加以完善,后来此技法盛行于意大利、尼德兰和法兰德斯等国家和地区。油画的形成发展,使它一度受到冷落,当代艺术家在研究古典绘画作品时重新发现了它的艺术价值,而且开始探索坦培拉绘画更广泛的表现空间。
丹培拉的乳液配制与绘画方法:
丹培拉绘画的媒介剂——乳液分天然乳胶和人工合成乳液两大类。欧洲传统丹培拉绘画使用鸡蛋丹培拉乳液,现代画家也使用干酪素乳液和甲基纤维素乳液。其配制方法如下:
(1)鸡蛋丹培拉乳液
①水性蛋黄丹培拉乳液:一个蛋黄加入等量或二分之一的清水,再滴入几滴白醋,使其乳化并防腐。
②油性蛋黄丹培拉乳液;(1∶2)达玛上光油与亚麻仁油按2∶1混合后,取两小勺混合剂加入一个蛋黄,再滴入几滴白醋。
③全蛋丹培拉乳液:即蛋清、蛋黄一起替代蛋黄使用,可以根据画家需要按上述两种方法配制水性或油性全蛋坦培拉乳液。全蛋丹培拉乳液的另一配制方法:一个全蛋、半份(1∶2)达玛上光油、半份亚麻仁油和一份清水。
(2)干酪素乳液
取50克干酪素放入盛有125毫升清水的电热锅中加热至沸腾,再加入15~20克碱式碳酸铵(先用温水溶化),不断搅拌,使干酪素充分溶解后,再兑入125毫升清水制成胶液,加 1%的铅白用以防腐。该胶液作为水性乳液可以直接用来调色作画,也可以加入适量的达玛上光油和亚麻仁油使用。
(3)甲基纤维素乳液
取甲基纤维素31克,兑入2.2升清水,搅拌溶解后即可使用。直接用于绘画时,最好混入半份或等量乳胶。一份甲基纤维素加半份达玛上光油、半份亚麻仁油和一份水即可配成油性甲基纤维素乳液。
坦培拉绘画的方法:
(1)多采用木板等硬支承材料,在底板上贴一层纱布或其它布料。
(2)白垩底子或石膏底子。不使用油质底子。
(3)用丹培拉乳液调和色粉作画。
(4)在与画幅等大的素描纸上画出严谨、工整的素描搞,再拷贝到画底上,喷上稀薄的矾水后便可着色。
在作画过程中,丹培拉乳液最好随用随制,因为此乳液时间过长会变质或出现油水分离现象。调色时根据着色需要蘸水稀释。第一步,以水彩画方式用平头笔铺大体色,接着用小号毛笔以浑厚的小笔触逐步施色塑造。由于坦培拉颜料的半透明性,大面积施色不易涂匀,故采用罩色与小线条排列的技法作细致描绘。敷色原则是由浅及深、先薄后厚。坦培拉的绘画特色:能精细描写物象,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色彩的鲜艳度,而且干得快(落笔后几秒钟即干),可反复多层绘制。
木板是丹培拉绘画最理想的依托材料,从早期的绘画起就被用作绘画的底材,因为它密实、坚固,所以具有很多特殊优点,在不同的国度使用着各不相同的木材。例如在意大利使用白杨和柏树木料,在德国则使用松树、冷杉树和落叶松、椴树、山毛榉等木料,而在北欧几乎只用柞树木料,很少用榆木和桤木。在中国一些地区也生长这些树木,除以上树木外还有许多密实、不易变形的树木都可以用作丹培拉绘画的底材。在使用时需要选择干燥一年以上完全风干的木料。
1、木板(一块或多快,大小尺寸根据需要自定)制作一块或多块所用的时间是同样的。如没有条件,可以用大芯板(细木工板代用)。
2、布用于裱木板,略大于所裱版面。一般用细麻布、棉布(如有新布,可先浸水,晾干,避免伸缩变形。)
3、动物胶—兔皮肤、皮胶或明胶。我们以明胶为例。
4、石膏粉或白垩粉(大白粉)。
二、主要用具
制底需必备一些用具,在操作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1、需配一个电磁炉,大小锅各一个。
2、量杯两个(相同大小),一个用于量粉一个量水。
3、5厘米宽刷,用于涂胶、涂底子。
4、大刮刀或大调色刀。
三、制作程序
1、配制重胶(1:7)
用量杯或勺量一份胶比七份水。在放置小锅中浸泡2小时以上使胶软化,然后在大锅中隔水加热,缓缓搅拌,至胶完全溶化,胶不能煮沸,即可停火或保温,胶趁温使用。
2、涂底胶
在板面和板底及四边,用刷平涂重胶(1:7)。然后以四颗图钉钉尖朝上,涂胶面向下置放湿板待干,不能日晒或烘干,需一夜晾干。
3、裱布
预备一硬毛刷或粗布团,或一木块,裱布时擦布用。
先清理布底布面,不附有毛线杂屑。再检查要涂重胶的木板,如有轻微弯曲,选取拱起面作画面上胶。
平铺布在板面上,用刷在板面与布面均匀涂胶。然后有杆把湿布挑起,再在板面均匀涂胶一遍,一手以杆挑布,一手拿干刷沿板边缓缓的落布,随落随擦,务必使接触板面的布贴实板面,不能有气泡,不能有任何杂质毛线存于板上或板与布之间。布贴服板面后,再用干刷或粗布团或木块,顺势平擦布面,使布更贴服于板,同时挤去多余的胶。板面裱布完成后要封裱四边,顺势转折布贴边,转折处以整齐少凸起为佳。
裱布完成后,在布面四边,板底平涂胶一遍,为防止木板变曲,用力均匀。最后在图钉尖上晾干。需两昼夜。
干后,可用砂纸轻轻打磨板面。
4、涂白底
分四次,薄涂十二层,用刷涂,每层刷方向不同,两层如十字,四层如米字,交叉涂胶层,每层纹路方向不同,有利层层结合。
涂白底程序:先以第一只小准备1:8胶水。如前法隔水加热,胶溶开即可,按比例将一份大白粉,混合热胶中调匀。
调匀方法:可用汤匙沿锅壁压开粉的粗团块,使粉均匀溶入胶中,或用筛网缓缓将粉筛开入胶。在被加热胶用热水保温,不可加热,继续加热便会出现小气泡,干后成小空点。最好能预算用量混合的粉,多余涂料,难以再用,只能抛弃。
四次含胶比例不同,第一、二、三层:胶水比例为1:8,胶粉比例为1:1。(1份含有水和胶总和相同量的粉)
第一层涂成,隔20分钟待干。即涂第二层,再隔20分钟后涂第三层。三层完成后需3小时待干。
第四、五、六层:胶水比例为1:10,胶粉比例为1:1。
第四层,隔20分钟后涂第五层,再隔20分钟后涂第六层。三层完成后需隔夜待干。每层间隔20分钟待干,九层完成后需隔3小时。
第十、十一、十二层:胶水比例为1:12,胶粉比例为1:1。
最后三层,可用刷平涂后,再用刮刀顺势抹平刷痕及整平面板。
每层间隔20分钟待干,十二层完成后,隔两昼夜。(制板需用1周时间)
5、磨光
在磨光之前,将木炭粉或颜色粉均匀涂到完成后的白色底板上,把整个板面涂满不留一点白色。再用砂纸包上木块均匀打主要原磨,把涂满黑色或有颜色粉的地方全部打完,直到全部呈白色的板面。最后将粉末用布擦净,然后用手掌轻轻来回擦揉达到像大理石板面一样光润。制底要严格按照步骤程序。底子好坏直接影响作画效果,没有很好的底子,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拉是英语 Tempera 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搅拌”,后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也常单用于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中国有“蛋培拉”“坦培拉”等多种译音。也有根据使用媒介译作“蛋清胶粉画”“蛋清画”“蛋白画”“蛋彩画”等。丹培拉并非只使用蛋液,也使用其它材料做媒介,所以音译较为恰当。
通常人们以画家使用的颜料来鉴别各类画种,以颜料中所含的粘合剂(媒介)来为颜料命名,即色粉与油结合是油画颜料;色粉与阿拉伯胶结合是水彩颜料;色粉与植物胶或骨胶结合是中国画颜料;色粉与蜡结合是蜡笔或彩色铅笔;色粉与鸡蛋等乳液结合就是坦培拉颜料。
人造颜料是用化学方法制造的,与天然矿物颜料不同。有些极佳的颜料如翠绿、钴蓝等,就属于这种人造颜料。许多画家拒绝使用化学方法制作的颜料,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画中一切令人讨厌的变化都是由于使用了这种人造颜料引起的,其实这是毫无根据的。这种认为是因为古代大师们并没有用用过任何化学颜料,因此他们的画才能保存得那么好,完全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古代大师们常用铅白、拿浦黄、朱砂、铜颜料和硫化染料等化学颜料。古代大师的许多画之所以具有极大耐久性,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画是以高超的手艺和正确的技法画出来的。检验颜料的方法是对颜料进行化学分析的可能性在于各种颜料对酸或碱的反应不同。但由于制造商家都各自为降低成本的保密制造工艺,使我们无法对颜料进行分析。对各种颜料的检验是否耐光、耐久,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用胶水与颜料粉混合,薄薄地涂于不会变黄的白纸上,待干后把纸的一半盖上,露出一半放在阳光下晾晒,看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变化,便会找出可靠的颜料。
在用媒介调磨颜料粉时,会出现水溶颜料和油溶颜料,一般矿物颜料与水容易溶合,而有机颜料与油溶合。在与水溶时色粉会浮在水的表面,这时用水量,颜料粉多量,慢慢研磨,待完全溶入后再加水。在与油不溶时,颜料会出现颗粒难以研磨,这时先用水溶合后加媒介研磨。不论水溶、油溶颜料,最好把粉先放进调色盒中用水浸泡后与媒介研磨为佳。
传统丹培拉颜色,是拜占庭艺术家用天然颜料构筑他们的色系:(1)矿物质颜料,如赭黄、土绿、天青石。(2)动物颜料,胭脂红和胭脂红漆(这两种颜料中都含有从胭脂虫身上提取的成分)。(3)植物颜料,茜草玫瑰红(取自茜草的根部)。有些过去使用的颜料如今已不可得,因为它们是用其他方法制造的,或者确实太昂贵了。我们今天却拥有极为丰富的新颜料(人造颜料),如镉、钴、浓绿、锌白和钛白。这些颜料调制丹培拉绘画用色时非常有用,但应从慎使用。还有许多其他颜色,我们不愿在此涉及,因为它们太艳了,无法在传统丹掊拉绘画中使用。也有一些颜料是半透明或透明的,如:锌白是透明色,因此用它不会影响任何与它调到一起的颜色的存在。铅白一直是最常用的白颜料,它是半透明色,铅白有毒,使用时多加细心。颜色的生命也有长短之别,有永久性的、半永久性的及非永久性的。非永久性颜色对圣像画毫无用处,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多加注意。
有些颜料吸水容易迅速溶解,但有些则缓慢并在未完全浸透前呈沙泣状。我们在作画之前,对颜料的需求是不断的,因此所有颜料都事先用蒸馏水研磨好,这是一件耗时间的辛苦工作。把研磨好的颜料面团放入密封容器里保存,待以后用时再加入蛋黄乳液。这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这样研磨的颜料的优点是可以用于各种不同乳液比例,而且要在装有颜料的容器中加适量的水,保持颜料不会变干。假如颜料将要变干的话,也容易用调色刀搅成可使用状态,然后再与乳液混合使用。
丹培拉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一种乳液结合剂,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含有油和水两种成分,多使用蛋黄或全蛋为乳化剂,然后打入适量的亚麻仁油和树脂油。在乳液中,油分子稳定地分散于水中,两者结合可以得到一种强有力的乳浊液,将这种乳浊液调和色粉加水稀释描绘于画面,数秒钟后就能变干,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膜、变硬,坚韧牢固不再为水所溶。欧洲古代画家发现并运用了乳液的亲油亲水性,发明了坦培拉绘画。除鸡蛋坦培拉外,还有水胶坦培垃、干酪素丹培拉等。
丹培拉颜料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适于精细描绘。丹培拉绘画有绸缎般的悦目光泽,自然、柔和是其特色。由于颜料能速干,画家们在绘制过程中无须等待,可连续作画,缺点是不能像水彩那样晕染产生“水味和湿气”。坦培拉绘画稳定、牢固,最能保持颜料的鲜艳度,寿命比其它画种(包括油画)长。
用鸡蛋调色作画可追溯到古希腊和中世纪,属丹培拉的雏形。据说13世纪佛罗伦萨画家契马布埃首创坦培拉技法,其弟子乔托加以完善,后来此技法盛行于意大利、尼德兰和法兰德斯等国家和地区。油画的形成发展,使它一度受到冷落,当代艺术家在研究古典绘画作品时重新发现了它的艺术价值,而且开始探索坦培拉绘画更广泛的表现空间。
丹培拉的乳液配制与绘画方法:
丹培拉绘画的媒介剂——乳液分天然乳胶和人工合成乳液两大类。欧洲传统丹培拉绘画使用鸡蛋丹培拉乳液,现代画家也使用干酪素乳液和甲基纤维素乳液。其配制方法如下:
(1)鸡蛋丹培拉乳液
①水性蛋黄丹培拉乳液:一个蛋黄加入等量或二分之一的清水,再滴入几滴白醋,使其乳化并防腐。
②油性蛋黄丹培拉乳液;(1∶2)达玛上光油与亚麻仁油按2∶1混合后,取两小勺混合剂加入一个蛋黄,再滴入几滴白醋。
③全蛋丹培拉乳液:即蛋清、蛋黄一起替代蛋黄使用,可以根据画家需要按上述两种方法配制水性或油性全蛋坦培拉乳液。全蛋丹培拉乳液的另一配制方法:一个全蛋、半份(1∶2)达玛上光油、半份亚麻仁油和一份清水。
(2)干酪素乳液
取50克干酪素放入盛有125毫升清水的电热锅中加热至沸腾,再加入15~20克碱式碳酸铵(先用温水溶化),不断搅拌,使干酪素充分溶解后,再兑入125毫升清水制成胶液,加 1%的铅白用以防腐。该胶液作为水性乳液可以直接用来调色作画,也可以加入适量的达玛上光油和亚麻仁油使用。
(3)甲基纤维素乳液
取甲基纤维素31克,兑入2.2升清水,搅拌溶解后即可使用。直接用于绘画时,最好混入半份或等量乳胶。一份甲基纤维素加半份达玛上光油、半份亚麻仁油和一份水即可配成油性甲基纤维素乳液。
坦培拉绘画的方法:
(1)多采用木板等硬支承材料,在底板上贴一层纱布或其它布料。
(2)白垩底子或石膏底子。不使用油质底子。
(3)用丹培拉乳液调和色粉作画。
(4)在与画幅等大的素描纸上画出严谨、工整的素描搞,再拷贝到画底上,喷上稀薄的矾水后便可着色。
在作画过程中,丹培拉乳液最好随用随制,因为此乳液时间过长会变质或出现油水分离现象。调色时根据着色需要蘸水稀释。第一步,以水彩画方式用平头笔铺大体色,接着用小号毛笔以浑厚的小笔触逐步施色塑造。由于坦培拉颜料的半透明性,大面积施色不易涂匀,故采用罩色与小线条排列的技法作细致描绘。敷色原则是由浅及深、先薄后厚。坦培拉的绘画特色:能精细描写物象,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色彩的鲜艳度,而且干得快(落笔后几秒钟即干),可反复多层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