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我内化的性别歧视
我,性别女,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为没有为争取女性权益做什么。上高中时,就被同学定性了:一个老庄派,我害怕矛盾冲突斗争,遇到打压像鸵鸟把头埋起来,视而不见的那种人。印象里,很久之前,我甚至认为自己没遇到过性别歧视。
写这个反思,是因为这一年多以来,我为弱者、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与人争。也因为经常看网络上的女权主义言论,惊觉自我内化的性别歧视。
我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在学业上受到的性别歧视很少。初中时,甚至还有一个数学好的美名,高中分科,也没人跟我说女生理科不行的话。然而之所以学习成绩好,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取悦父母,在父母面前证明作为女孩的价值。母亲曾说,当我出生的时候,父亲说,怎么又是一个女的。她也一直不高兴,还是一个生了五个女儿的舅奶奶来看望,鼓励说生女儿又怎么样。记忆里的舅奶奶高大,她的五个女儿都在家招女婿,家业兴旺。
师范大学毕业找工作,那是上个世纪末,招聘时已经有一些大城市的学校说欢迎男生了,理由是女老师多,但只敢说欢迎男生应聘,男生优先字样好像都没看到过。但五年之后,招聘的学校口风变成了男生优先,筛选简历男生直接通过,面试只要不是上不了讲台的,都要。但是招聘的学校也还没有明目张胆地限制男女招聘比例的。对这些,我从来没有觉得不对,反而觉得合理。
恋爱同居是内化了的性别歧视的集中体现期。男友有一个美女老婆的梦。我竟为自己不是美女而替他遗憾,觉得对不起他。也跟他说,如果他要跟我分手,要跟我结婚再离婚,因为这样不用跟下一任解释为什么不是处女。同居的时候,我的同学还说,哎呀,你们湖北女孩太替男人考虑了。男友先毕业,他出钱,我出力,租了男友公司附近的房子,而我上学上班都要一个多小时。这是典型的从夫居啊,但那时我觉得他上班方便,我上学跑跑没关系。上班后,有同事说怎么你住这么远呢,我心里不舒服,想搬家,不了了之。
结婚后,也很自觉地每年过年去夫家,其他时间回娘家,并不是对方的要求,甚至他的亲戚都说,你们哪年计划回娘家过年。我还合理化了原因:回夫家春节票好买。
后来,做了社工,由于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行业性质和工资低的原因,社工行业女多男少。男生升职机会更大。当时的我觉得很合理,男生少,因此被优待再正常不过啊。我曾在一个社工工作小组呆过,小组二男三女,组长是男生,有一个女生经常批评组长,甚至表现出嫌弃。当时不理解这个女孩,有时候还觉得她有点过分。现在才明白,当年女生与男生工作年限一样,女生不仅相关经验更丰富而且还有更多荣誉,她如何能服男生呢。而男生工作确有不足,男生做这个组长,恐怕是有性别红利在里面的。
如果没有女权主义的意识,女人是不会觉得在性别歧视的。曾经跟男生一起以女博士是第三种人为梗说笑,也公开说理科女因为人少脾气大,惹不起,还认为女人更情绪化。但也有质疑,记得某男编的东方文学里介绍阿拉伯文学,说阿拉伯人怎么样,女人与各色物品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怎么样。当时看得很不舒服,阿拉伯人只有男人,女人不是人啊。但也没往深处想。在长期的男人话语权叙事里,女人从来都是物品啊。
学心理学后,看了很多美国心理学教科书,教科书往往会罗列各学派的观点,女性主义(忌讳说女权)是其中一种学派,我还奇怪,为什么每次都要说女性主义怎么认为呢?因为以往的是男性主义啊!在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强调他说的上帝不特指男性上帝,也让我一惊一醒。性别歧视,不仅仅在男人的大脑里,也在女人的大脑里,而要改变,需要有明确的意识,需要像心理学教科书一样,展示女权主义观念是什么样的。
-
蛋布丁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0 16: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