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三日,数次踩雷,但我依然想再去广州
最是一年春好处,何处不胜格子间?农历三月已到,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打工人的心也早已随着莺儿飞到了格子间外的广阔天地。虽然很想去江南逛逛,但是考虑到时间紧张(只有三天)、经费问题以及小伙伴的兴趣,最终选择了广州顺德一线,准备来一场吃吃吃的饕餮之旅。
事实证明,这三天确实一路在吃,但吃的多是糕点小吃,几乎没有一顿正餐,而且我们俩都是眼大肚小一吃就饱的类型,想要尝试的又太多,实在是不好点菜。至于味道嘛,总结下来就是大城市不如小乡镇好吃,网红店不如路边摊好吃,千里迢迢找吃的不如老老实实在家里好吃……
一路的行程安排很轻松,第一天9:15落地广州白云机场,直奔海珠广场附近的酒店放行李,中午在北京路步行街的点都德解决,下午去白云山爬山消食,晚上和临时有事只能分头出发的小伙伴汇合;第二天一早坐城际列车到达顺德,吃过早茶后回酒店小憩片刻,接着步行到清晖园逛逛,在旁边的华盖路步行街开启逛吃之旅,下午6点感觉吃得差不多了,直接回酒店躺尸;第三天慢悠悠起床,换一家酒店吃早茶,下午回广州飞回盆地~
广州城的住宿特意选在了海珠广场附近,一是因为身处老城区,临近北京路步行街,附近吃的玩的较多,二是因为小蛮腰附近住宿太贵,我和小伙伴对于珠江夜景也没有太多兴趣。
第一顿点都德。点了招牌的虾饺黄,一个时令的蔬菜春卷和一个椰汁味的布丁。味道无功无过吧,没有太大的惊艳,成都的点都德排队太凶我没去过,无法对比。


吃完3道点都德的点心,肚子撑得不行,赶紧拍马直奔白云山。
一个普通的周末,没想到游客也这么多,云台花园处的上山索道排队用去一个小时。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徒步或者坐观光车上山。
本来对白云山并没有太大的期待,因为它海拔不高,而且就坐落在广州城区之内,来之前料想它应该就是个市民公园。没想到景区占地面积很大,我坐索道到了半山腰,步行到最高点摩星岭,转悠了一会儿再步行下山。一直到下午5点半,累得半死还没有走出景区,无奈之下坐了一截观光车到景区大门。
这天天气很好,太阳的温度正好,不晒不热,上山的坡度也不大,很适合休闲和锻炼身体。一路听着广东话,拿着相机随手拍一拍,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我很享受那天下午的宁静。满目苍翠,悠然独行。






广州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城市。5年前来广州实习,呆了将近2个月,但99%的时间都局限在办公室,即使外出也是工作加身,没有时间吃早茶,更没有时间到处逛逛。当时印象最深的是老城区街道两边一排排的骑楼,还有郊区拔地而起郁郁葱葱的大树。记得当时要去距离市区车程一个多小时的仓库,路上我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树影,树干笔直而洁白,在南国的阳光下锃亮锃亮,树叶茂密鲜亮,精精神神的。我印象中这样高而直的树在盆地并不多见,在这里却稀松平常。只有湿润潮热的祖国之南,才能生长出这般昂扬鲜活的植物,它们是我心目中对于广州最深的标签。
坐地铁离开白云山,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石室圣心大教堂。建于晚晴时期,据说是模仿巴黎圣母院修建的,结果到了现场才发现,疫情原因大教堂不开放,一把铁锁拦住了无数游客失望的目光。许多和我一样的游客只能匆匆拍照打卡,在大门外远距离看一个正面,无法欣赏教堂内部的雕花玻璃和侧面的精美浮雕。
晚上接到小伙伴,一起去吃了陶陶居酒家和北京路的双皮奶。额,全部踩雷,照片都不想拍。
第二天为了吃早茶,坐8点半的车到了顺德,住在清晖园附近。在大众点评上挑了一家评价还不错的酒楼吃早茶,价格只有广州的一半。


下午去逛了逛清晖园。这算是我的私心了,小伙伴对园林并不感兴趣,但我很喜欢古建筑。宫殿、园林、石窟、佛像,虽然看不懂,但我就是喜欢慢慢地看,边看边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些残缺的砖石断瓦,穿过漫长的岁月,自带历史的神秘与美感。






逛了园子,又该吃吃吃了。一路吃的大概是这些:民信老铺的糖水,牛肉肠粉,凉拌鱼皮,龟苓膏,欢姐伦教糕。华盖路上有家很有名的牛杂店,但我和小伙伴都不喜欢牛杂,并没有去吃。民信老铺的味道还不错,其他的都一般,没有惊艳。尤其是那个龟苓膏,我点了最贵的一种,号称会颠覆我对龟苓膏的想象,结果和大学食堂夏天卖的2块钱一碗的龟苓膏好像没太大区别?


第三天去了顺德人家酒楼吃早茶,我觉得比点都德好吃。但是每样菜品的分量太多,两个女生点了3种糕点1碗粥,根本吃不完,如果能出糕点拼盘就好了。
剩下的就没有什么值得记述的了。早茶完回酒店躺了一会儿就退房、回广州赶飞机。这趟旅行以休闲为主题并一以贯之,其实并不是我以往旅行的风格。但能偷得这浮生三日闲,和小伙伴闲逛慢游,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离开原本的生活,就是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