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学习笔记
奥勒留是斯多葛学派的最后一位哲人,也是罗马帝国八十年太平的最后维稳人,身为总司令(Imperator)继任后常年带兵打仗,这本《沉思录》正是在马背上陆续写出来的。我选用的译本是梁实秋的,另有一种红皮的本子,稍微看了一下译笔,不及梁氏十一。
体例上大抵漫翻散记,不成体系而编序号在每条前,内容主要是对文本的发挥,和对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批判。
001.卷一第十节:不挑剔别人的错误(文法,读音和用词上的)并且要委婉而不伤人地指出来。一是打断别人的话很不礼貌,且有炫学的成分;二是通过巧妙地重复,来指出错误,虽然或许还有点炫学的嫌疑,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能指正那人,不使他在其他场合犯同样的错误。
002.第一卷记了许多从师友得到的教训,整体提倡严肃而和蔼的人格,力辟骄奢,而讲求不为外界事物(痛苦或快乐)所动摇的快乐和从容,甚至包括孩子的夭折(卷一第八节)。
003.卷二第一节有两个观点,一是人因为不能分辨善恶而为恶,我们应该原谅那人(卷一有“假若那人有悔改的心,我们要半路迎上去”)。二是人生来为了合作,厌恶和反感是违背自然的。第一条没什么问题,但从第二条能看出,奥勒留提倡的自然是一种绝对冷静的道德,比起儒家说的仁要为冷面目。见恶,一个有良心的人不能没有厌恶和反感,压制这样的厌恶反感,在儒家里叫做不直,是放心之始由,奥勒留说要“不生恶的念头”,但可惜他没能更透地看过那层。压制了心情,人就会变得虚伪,即便是为了高尚的“自然”而压制,人也将非人。
004.奥勒留主张果断,是“随时下决定”、“不举棋不定”,此处所讲大概是不为感性(私欲)而放弃理性(自然)。因为他说“谋而后定,定而不移。”此外我很难想到果断是一种什么美德。
005.我发觉这样一个事实,抱怨是一种低劣的德性。奥勒留说不抱怨,又说“不要再怨恨现世的命运,并且恐惧未来的命运。”抱怨本质是寻求认同,不仅无用,且会叫人上瘾。从品德来考虑,常抱怨的人在拒绝现实,不仅是懒惰,且是无智。懒在改造当下的生活,无智在纠结于过去和担忧未来,不能活在当下。奥勒留说“没有人能妨碍你,令你在言行上不与自然协调。”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不患人不知我,患我不知人”,请试佐之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