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餐都一个味儿?武汉媒体探秘加工厂:科学家在做饭



一直以来 网络流传着一份神秘的全球飞机餐排行榜名单里详细记录着各国各大航司航线的餐点及口味 全球网友从色香味分量多个方面进行打分排名小面包和咖喱饭奋力厮杀力证自己绝不是最后一名 (▼左右横向滑动查看▼)
全球飞机餐battle。


吊诡的是中国虽作为美食大国却在排行榜里并不占优势 但如果现在告诉你东航、国航、法航、全日空等40余家国内、外航企的餐点其实出自同一家工厂 你还尝得出它们的口味差异吗
在无菌操作间全副武装的
不止是科学家,还有厨师





4月20日中午长江日报记者走进刚刚建成投用的东航武汉公司在天河机场新建的武汉航食厂房 东航武汉公司航食厂房。 厂房面积约45亩相当于9个普通足球场的大小总投资1.3亿元除了配餐楼还有办公楼、海关监管仓库等是该公司天河机场基建项目建设的内容之一 车间明亮宽敞,内部呈一个回字形分了仓库、加工间、热厨房冷厨房、餐具存放间等作业间在走廊上通过透明玻璃可观察到每个作业间的情况 不同的环节师傅们的穿着稍有不同但都是全副武装统一穿着白色罩衣和高筒套鞋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包裹得非常严实肉类加工车间的师傅还加戴了防护面罩和围腰 这环境、这架势看起来像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哪像在做饭,分明是“科学家”在搞发明 东航武汉公司航食厂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食品加工。
控温精确到1℃
处女座看了拍案叫绝




来到工厂内部长江日报记者首先见到的是传送区师傅们正把打包做好的食物放入冷藏柜 旁边是米饭制作间“从米饭的清洗到蒸煮全都是机器自动化实现出锅后还有金属探测的检查。”武汉东航空港食品有限公司餐食制作部经理介绍 东航武汉公司航食厂肉类加工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肉品处理。 据介绍所有环节须都要遵守消毒浓度时间切配时间、烹饪温度等规范有专人签字及监督复核所有食品入库后都会贴颜色标签刀具的数量、使用人和使用时间也会记录 为防止细菌滋生车间严格室温、餐表面温度冷藏库、冷冻库等的温度控制并高于民航规范的要求餐食冷却时4小时内温度要降到10℃或以下2小时内从10℃到5℃ 处女座看了都会拍案叫绝高标准管控举措只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厨师长亲自试味
好味道不怕挑剔舌头

餐食制作部经理介绍
航空配餐最重要的是安全,原材料的选用非常严格,注重绿色环保营养。多以无骨无刺的鱼肉、鸡肉、牛肉为主,并且会根据配餐需要,提前8—24小时下单进货。



已做好的冷餐。 每批次产品都严格按配方生产由厨师长试味确保餐食品质的一致性 看来为了人们能在高空吃到一顿饭工厂还真是做了不少努力
航食界大咖发言:
“没想到吧?都是我做的!”




“疫情前,我们日均配餐量16000余份餐食制作及配送的客户包括东航、国航、法航、全日空等40余家国内外航企日均航班保障架次145架市场份额占比达60% 随着航空市场的回暖目前我们的配餐量已达到同期85%。”餐食制作部经理介绍 没想到榜单上名列前茅的法航、全日空和国内部分航企的餐食其实都是一个母亲的崽味道差异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明显哦 ▼▼▼▼链接▼▼▼▼ 为什么飞机上的甜点尝起来不够甜? 飞机上的低压和噪音会影响人们的味觉敏感度就拿甜、咸、酸、苦这几种味觉感受来讲

研究发现在80-85分贝机舱噪音干扰下人们对咸、苦和酸的判断能力不太会被减弱而对甜味的反应则明显迟钝 因此为了保证同样的口感厨师往往会选择改良甜品的配方

▼▼▼▼ 飞机上的甜点更小却更实在? 飞机上甜点的大小往往会改变在飞机上没有什么活动量食物就不能为肠胃增添负担

正常餐厅的一份甜点在100克到120克之间对于中国旅客来说享用40克左右较为合适 在高空中人们的味觉退化了便转而会更关注食物的质地某些蛋糕则会增加一点蛋糕坯的厚度提升咀嚼感 对于慕斯类点心 厨师往往选择提高乳脂含量使它吃起来更硬一些




虽然分量变小但内容更实在这样一想倒也不亏

这两年民航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减少交叉感染最大化的简化了航空餐饮配置大多数航班选择发放便携的纸袋餐和小瓶矿泉水你觉得这种举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