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古镇:”文化脊梁”真不是那么好当。
来到宜宾 站在合江门边,看着长江向东流去, 金沙江与岷江在此汇流,我站的地方,正是长江的起点。

最早知道宜宾这个地方,是2002年左右,在QQ上认识一位漂亮女网友,喜欢得很,她说她是成都的,聊了一年多我去了成都,她才跟我说她其实是宜宾的。
我一看,成都到宜宾坐车要五个小时,忽然就不爱了,啊!我可真是渣男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从宜宾市区坐公交车到郊区的李庄,大部份时候,公路是延着长江开行,温暖的风,有些春游的快乐。

长江缓缓向东流, 自古,四川就靠着长江与世界连系, 源源不绝地往外输送物资与人才,
大部分时刻,四川总能快活地不问世事,过着自己安逸的小日子。 但历史某些时候, 大批下江人会沿江逆流而上, 那正是世局大变, 东西纽带般的长江,关键时期总能变救命索。
李庄现在就是个大工地,正要努力发展观光;连通长江边笔直的石砖大道首先修好了,尽头有四个大字: 文化脊梁

李庄东岳庙,本是祭祀东岳大帝,即泰山神; 建筑前有碑”同济工学院旧址”, 落款”学生 苏兆南 霍藻润”, 一人在台北,另一人在英国。

也许是某天, 两位一生经历乱离四散的同窗, 在他们事业有成后,相约回到李庄这个小镇, 重修了这处,在大树下回忆了他们的青春, 感叹后来人生。
上海的同济大学建立于1907年,本来只有医科,1912年成立工科,这所德国人建立的典型工科学校;在战乱前的黄金年代,为中国培养大批军工人才。
正因是军工人才培养重镇,同济大学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钉,从一‧二八到七‧七事变中,校区多遭战火的破坏,直到1937年,对日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同济师生展开颠沛流离的万里南迁。
从上海,到金华,到赣州,广西八步,越南河内,又回到昆明,贵阳,最后落脚李庄。
三年多的时间, 一边学习,一边流浪,还要一路招生。

我都能想象,当初这里的人,一开始肯定不那么欢迎他们来到,这帮人逃到哪被炸到哪,不久前在昆明才被炸死几位学生,如果来到李庄,肯定引来战火。
另一来,李庄这么个风气保守的小村子,忽然涌进那么多思想激进新潮的年轻人,文化差异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冲突。
多方权衡后,李庄当地以乡绅罗南陔为首,决定大局为重,回覆十六字电文: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简单几个字,不知背多大压力: 也许物价要上涨,可能赔上村民的性命,要考虑得太多太多...
这么个偏安一偶,地图上找不到的小镇,就这么走进历史。
小小的李庄收留了落难而来的各个文化机构,从原本三千人口,增加了一万人;同济工学院在东岳庙、医学院在祖师殿、校本部在禹王宫....

李庄乡亲父老让出了家族的宗祠会馆, 搬走各个寺庙的神像佛龛供学校使用; 乡绅们也让出了自己的宅院, 好的住处让给教授与研究人员,自己搬郊外... 这座世外小镇,用自己的方式护卫了民族文化传承。

李庄本来没通电,为了报达李庄,同济大学工学院用德国引进的直流机发电,比县城南溪更早10年完成全镇照明和机器打米;医学院根治了流行于川南,被认为无药可医的的麻脚瘟。李庄实现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教育系统

清幽的张家祠是国立中央博物馆筹备处旧址,当年存放了大批故宫文物

抗战爆发,南京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北平故宫博物院,分为北、中、南三路,陆续将国宝西迁,辗转数千里,运抵大后方。
北路文物,从南京浦口火车站装车,辗转徐州、郑州、宝鸡,翻越艰难的秦岭蜀道,历经两年,到达峨眉山下
南路文物,是1935年赴伦敦参加”中国艺术国际博览会”的精品,如吴道子《钟馗打鬼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书画真迹,迁移时间长达十年,辗转汉口、长沙、贵阳、安顺,最后到了四川巴县
中路文物,主要是瓷器,因怕颠簸而走水路,从南京、武昌、长沙、再到重庆、昆明,后又因昆明危急,再次向四川转移,最后3000箱文物抵达李庄

李庄附近的栗峰山庄,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辗转多地来到李庄,下设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四组。

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燕大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10余家高等学府齐聚小镇李庄,因为这些”文化难民”的来到,在这座地图上没有的山乡僻野中建起一座现代学术之城。
李庄与全球学术机构交流一直没因战争停止, 有这么个说法,在当时,從国外写信, 只要在信封写上”中国 李庄 某某收”就一定能寄到。
1939年,梁思成的营造学社因依靠史语所的图书资料,也来到李庄,暂住在月亮湾的农舍中

才到李庄不久,林徽因肺病诱发,卧床不起; 学术补助已断绝,研究经费日渐枯竭, 梁思成一家,及营造学社同仁,不得不自己养鸡种菜。 梁思成学会了为林徽因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学蒸馒头、煮饭、腌咸菜、用橘皮做果酱。
家中实在没钱时,梁思成就到宜宾去当衣物, 把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当铺....
费正清曾去李庄拜访梁氏夫妇,在他的《对华回忆录》写到:
“1942 年11 月,面对生活在困顿中的梁思成夫妇,面对罹患痨病的林徽音,我慨然提出请他们夫妇去美国生活,并愿资助林徽音在美国治病和工作。”
但梁思成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即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费氏感叹:“我已经明白了,你的事业在中国,你的根也在中国,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是不能移栽的植物。”
费正清《对华回忆录》

1944年,山西沦陷七年后,梁思成强忍着颈椎病疼痛,开始撰写那篇著名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
在”鸡犬不宁”的李庄陋室里,他写道:
我正在写这个报告的时候,豆村正是敌寇进攻台怀的据点。当我们对这名剎之存亡,对这唐代木建孤例的命运惴惧忧惶,曾经十分沉重.....”

同年,林徽因病中收到三弟林恒阵亡消息。
在一次日军空袭成都时,刚毕业的空军飞行员林恒驾机起飞,
然而,林恒连杀敌的机会都没有, 在跑道尽头就要起飞时被日机炸弹击中, 壮烈殉国。

林恒死得壮烈,但死得算有意义吗? 想必林徽因也陷入深深怀疑当中,痛苦不已。
她写下了《哭三弟桓》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即使抗战最激烈之时,李庄的学者们仍能安心做研究,成为学术的桃花源。
在这偏远小镇的艰困六年, 只好因时制宜地改变研究方向, 卻成为他们学术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写出一部部至今无法超越的学术经典:
谭旦冏赴川南川西,为旧手工业、盐业、皮革业、造纸、陶瓷....近20种传统手工业做了详尽的调查。
民俗学家李霖灿赴云南丽江,采集纳西族东巴教经书1186册,返李庄后,潜心编写《幺些象形文字字典》为东巴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博物馆家曾昭燏主持了四川彭山东汉崖墓的挖掘工作,编辑《云南苍洱考古报告》是研究云南地方史的珍贵资料。
历史学家马长寿与凌纯声,赴川康地区考察彝、藏、嘉戎、羌等民族的社会历史,收集文物标本600余件,撰写约百万字的调察报告,是中央学术机构第一次有系统地开展边疆民族资料。
甲骨文之父董作宾坚持运了四千多片甲骨文残片来到李庄,在戏台子改的破工作室,写出扛鼎之作《殷历谱》
梁思成饿到只剩47公斤,与疾病缠身的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的同仁,在艰苦环境中画出一幅幅精细的图纸,编出了《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
这些后來大名鼎鼎的学者, 大多有国外名牌大学博士学位, 本该在北平南京一流研究机构里潜心研究, 而家国命运带着他们从中心到边陲, 这座从没听说过的小镇。
从中原的中国,汉族的中国, 来到少人关注的中国。 从李庄出发,到西南西北各处旅行, 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因为他们来到, ”中国”的文化意义被大大扩充

即使是国家民族的至暗时刻 有将士在前线为了民族存续浴血愤战 在后方工人努力增产支援前线物资 科学家研究着更好的火药大砲 教师认真教育下一代民族的精神 商人努力赚钱,大力捐献 即使是被认为偏安一偶的学者,都继续着他们的研究,整理国故。
他们都有同样的目标: 不让民族火种熄灭
有许多的照片,纪录下当时同济学子的生活:有课堂学习的照片、体育课中打球、一同吃饭、同学欢笑,还有女同学温婉端庄的合照,从容简洁,朴素而精神。

在那相机还稀奇的时候,物资又缺乏,有人如此奢侈地利用底片,拍战火阴影下的青春,我们才得知那时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有张照片令我夜不能寐, 拍摄者望着船只慢慢远去, 按下快门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呢?

也许船上与岸上同学正在高挥双手欢呼送别, 他们是否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呢? 这艘船上远去的同学,后来有多少人回来呢?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 有人弃文从理 有人弃理从文 有人投笔从戎 他们都没错,都对国家有信念
德日气质的同济与英美气质的中研院在此相会 傅斯年拿出珍贵馆藏为同济助阵, 史語所咬牙拨出经费资助梁思成, 同济教授学子钻入史語所浩瀚书海, 无论文理,出了学术成果,与有荣焉, 优秀的人,不管文理科,一定互相欣赏敬重, 文科,理科,都在为国家做贡献。
直到抗战胜利后,一箱箱的文物,器材与人员,随着滚滚长江再次东去。
回首这六年的日日夜夜, 这些学者心中充满感慨感恩, 他们在栗峰山庄立碑感念李庄的接待。

本所因国难播越,由首都而长沙、而桂林、而昆明,辗转入川,适兹乐土,尔来五年矣。海宇沉沦,生民荼毒,同人等犹幸而有托,不废研求。虽曰国家厚恩,然而使宾至如归,从容乐居.....今值国土重光,东迈在迩。言念别离,永怀缱绻.....
碑额由董作宾题”山高水长”,碑上刻有傅斯年、凌纯声、董作宾、李济、梁思成、梁思永......等53人的姓名,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大半个学术领域的精英。
李庄的历史书写,仿佛就停格在了1946年。
他们的人生,从此天南地北。 有人去了台湾,有人去美国,有人留在大陆。
而担起”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罗南陔与众乡绅,在改朝换代之际,一天内全都丢了性命。
李庄中学校的运动场就在长江边,同学们正在上体育课开心地跑步,真是个和平的时代。

当年大批同济学生、故宫文物、学术大师们从这上岸,离开;也是乡绅们生命尽头之处。
和平盛世,处处都抢着自称有文化,”文化”显得多么廉价。
然而在乱世,”文化”却成了千钧重担,人人避之不急,甚至会成为罪状。
抗战时期大后方有四个文化中心: 重庆、成都、昆明、李庄, 前三处都是大城市, 只有李庄是座远离现代文明的小镇。
这担子压在大城市头上,也许不那么沉重; 然而,一座只有三千人的小镇, 一肩挑起这重任, 负上了代价。
“文化脊梁”真不是那么好当。

B級旅遊系列: ◎长沙洗脚店内卷严重,最好吃的牛肉粉、炒手、卤味....竟然都在洗脚店里 ◎看自贡灯会看得怀疑人生,不愧宇宙第一灯会 ◎在汕头体验人生第一次算命,大师说我命里多桃花??? ◎今年我去不成东北,去了三亞,妹想到还是像去东北 ◎义乌商贸城,拜物教圣城迷幻之旅!! ◎零下三十度逛东北早市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搭客货滚装船从日本回上海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拿90年前的杭州旅游手册重游杭州,会发生些什么事 ◎我去了全国最具正能量的村庄,感动哭了 ◎上海最美丽的老朋友们,缘份让我们相聚闵行梵谛冈 ◎艋舺情色散步 ◎长沙万家丽广场三天两夜硬核美学之旅 ◎横道河等雪 ◎一个台湾人的春运返乡之旅 ◎天津三日 ◎垦丁生活琐事 ◎ 去苏州買酒 热烈庆祝重庆B级旅游自己可以开个系列了: ◎重庆九街:一次爱国迷幻养生之旅 ◎轻轨穿楼算什么!重庆市中心大楼地下室藏著千年古墓 ◎重庆魔楼红鼎国际六天五夜奇幻遊记 ◎重庆旧货市场魔幻遊記 ◎从解放碑到朝天门,我哭著走了四小时
想看更多内容可以直接加我公号lxztaiwan

家禽腿部保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阜阳:被刻板印象毁掉的宝藏城市 (195人喜欢)
- 在泰国的海边小镇躺平一个月,竟然开始有点理解老白男了。 (1136人喜欢)
- 昆明的春天实在有夠離譜 (1478人喜欢)
- 带着太宰治的书去他老家溜一圈后,更理解他了(4) (91人喜欢)
- 带着太宰治的书去他老家溜一圈后,更理解他了(3) (10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