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简《礼经》篇次臆测小札
《礼经》篇次的问题极为复杂,大戴本与刘向本的篇次很明确,但小戴本与武威汉简本却反映了极为特殊的变动面貌。贾公彦疏所引《三礼目录》的小戴篇次有歧说,这一歧说未必是讹误,更可能是小戴篇次在流传中的调整或变动。首先,按照士冠疏引《三礼目录》,小戴篇次为:
冠、昏、相见、乡饮、乡射、燕、大射、士虞、丧服、特牲、少牢、有司、士丧、既夕、聘、公食、觐。
排列的问题很明显,士丧、既夕、士虞这三篇时间上相延续的礼,竟然分隔两处。因此士虞礼疏引《三礼目录》云“小戴第十五”,便有将士虞接在士丧、既夕之后的打算,这未必是实有其篇次,更可能是想当然尔的误引。至于士丧疏引《三礼目录》云“小戴第八”,也与士冠疏不合,但它的意图也很明显,若以士丧第八、既夕第九,后接特牲、少牢、有司,便符合所谓“丧祭”的顺序,而把士虞和丧服安排到原本士丧、既夕的位置,是因为士虞已经由凶而变吉,便可与特牲、少牢、有司便归为祭类。这样套用邵懿辰那套讲法,《礼运》“冠婚丧祭射御朝聘”,改为“冠婚丧祭乡射朝聘”,便是大戴也即熹平石经的篇次顺序。而稍微颠倒为“冠婚乡射丧祭朝聘”则成了我们上述以士丧为第八的小戴篇次。这个篇次比士冠疏所引的篇次稍稍合理一点。
武威汉简《礼经》显然和小戴篇次较为接近,尤其近似于上述以士丧为第八的篇次模式,且更佳。它有一种可能是在乡饮、乡射之后,接士丧、既夕、服传、士虞,士虞后接特牲、少牢、有司。这样既使得士丧、既夕、士虞以及配套的丧服四篇可以相连,还可以用士虞这一由凶变吉之礼下接祭礼。而到特牲为止,士一级的“冠婚乡射丧祭”就结束了,而祭礼还有少牢、有司,则是大夫礼,其后接燕、大射、聘、公食、觐则又成了大夫、诸侯礼的“(丧)祭乡射朝聘”。
由此可见武威汉简《礼经》整体上是分士与大夫、诸侯尊卑之等,士礼按“冠婚乡射丧祭”排列,大夫、诸侯礼又按“丧祭乡射朝聘”排列。
另一点需要考虑的是,武威汉简中服传与丧服别行,而王充《论衡》谓河内女子得逸礼,宣帝使《礼经》益此一篇,很可能即服传。因而可能篇次顺序要稍作修改为士丧第七(合并既夕)、丧服第八、服传第九、士虞第十,这样排列。荀悦《汉纪》说“高堂生所传士礼十八篇”,应该也是十七篇加上服传一篇。郑玄所见到的本子是丧服经传合编的,则又恢复到十七篇。
综上,大戴与刘向的篇次非常稳定,而小戴这一系则体现出一种变动不定的情形来。贾疏所引《三礼目录》展现出三种可能的篇次,武威汉简又展现出两种可能的新篇次。我个人倒觉得虽然武威汉简《礼经》的篇次与小戴相近,但它或许反映了高堂生所传士礼的更古的面貌。首先它确实以士礼开头,渐进为大夫、诸侯礼,尊卑次序井然。再则严守冠婚、乡射、丧祭、朝聘的礼类,还使之与士、大夫、诸侯的尊卑次序相协调,应该说是汉代《礼经》篇次中最佳的。
玄都校經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豫园黄石大假山的年代谜团 (15人喜欢)
- 《作为人造物的“山中”》(deepseek版)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