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向东,月向西,日本大正时期童谣选译
向东去
原作 北原白秋
甜老虎 译
向东去,
夜转明,
清朗的亮,
亮得清朗。
孩子们西行,
日倾没,
倏忽落
如白茅花呵,
倏忽落
若朝北去,
北斗光,
烁烁闪,
像银勺呵,
闪烁烁。
往南行,
云绵绵,
“呼簌”着
海豚一般呵,
“呼簌”着。
晒葫芦
甜老虎 译
晾葫芦,晒葫芦
葫芦挂起来等着晒干
这片天,那片天
晒干的葫芦白白的
晾葫芦,晒葫芦
葫芦挂起来等着晒干
那道绳,这道绳
晒干的葫芦长长的
晾葫芦,晒葫芦
葫芦挂起来等着晒干
哗哗响,响沙沙
葫芦悠来又荡去
晾葫芦,晒葫芦
葫芦挂起来等着晒干
是谁呀,是谁呀
绕得葫芦打转转
晾葫芦,晒葫芦
葫芦挂起来等着晒干
马车来,马车往
葫芦葫芦真显眼
晾葫芦,晒葫芦
葫芦挂起来等着晒干
爸爸啊,妈妈啊
晾干的葫芦白白的
不动太郎
北原白秋
甜老虎 译
不动太郎起得晚
钟响了不抬眼
鸡叫了听不见
不动太郎没家产
马路尽头一站
呆立地头街边
不动太郎是懒汉
肚皮空了也躺
蚊子来了也不翻
不动太郎没财产
净顾着仰头看天
他把樱花看
步履不停爷爷
北原白秋
甜老虎 译
月朝东、
日向西、
小山丘上
爷爷步履不停
红头巾、
竹手杖
提篮里盛满了
百合花
步履不停爷爷
走个不停
高大的他有着
长长的身影
山丘连绵不绝
草叶起伏不定
走下山脚去
又在山巅攀登
月向东、
日向西、
步履不停爷爷
走个不停。
蔷薇
西条八十
甜老虎 译
船上
遗忘的蔷薇
谁捡起
船上
遗落的有
盲人一枚
铁匠一名
鹦鹉一羽
船上
赤红的蔷薇
盲人捡起
目之所及
青空遍野
金丝雀
西条八十
甜老虎 译
把忘记歌声的金丝雀,埋在后山吧?
不行,不行,(我)做不到。
把忘记歌声的金丝雀,掩埋在后门草丛吧?
不行,不行,(我)做不到。
忘记歌声的金丝雀,用柳条抽打它吗?
不行,不行,那太可怜了。
忘记歌声的金丝雀,
乘坐象牙船,银色的橹,
漂在月夜之海,
唱起了遗忘的歌。
影子戏
新美南吉
甜老虎 译
影子戏啦~点上灯, ——寂寂的母亲和孩子 相对坐~手合上, ——狐狸和小鸟就出来了 风儿吹~炉火鸣, ——月色都躲藏的时刻 影子戏啊~窄小的墙 ——寂寂的母亲和孩子。
秋阳
新美南吉
甜老虎译
秋阳喜欢
自己一个人呆着
谁都不在
小屋矗立
窗户大开
秋阳就这么
暖暖地
站在
椅子的
后面
云
新美南吉
甜老虎译
长颈鹿的云
有长长的长脖子
长颈鹿的身体
在 生活里
斑驳无痕
天空中的长颈鹿
将头
在蔷薇色的
云层中
埋得更深
姑鸟果灯笼
野口雨情
甜老虎译
家里的灯笼
姑鸟果一样的灯笼
田地里照着
邻居的灯笼
姑鸟果一般的灯笼
田地里亮着
田地的灯笼
好似姑鸟果的灯笼
在夜晚晃着
七个孩子
野口雨情
甜老虎译
乌鸦为什么啼叫啊
因为乌鸦在山里呀
可爱的七个
七个小乌鸦
可爱的可爱的
小乌鸦叫着
可爱的可爱的
不停啼叫着
它们山里的鸟巢啊
不妨去看看吧
圆圆瞪着眼睛的
多么好的小乌鸦
一条小路
与田準一
甜老虎译
草丛间出现的一条小路
雀儿匆忙不停地飞过
谁也不来走的一条小路
下午蜻蜓影子也寂寞
灰尘飘荡的一条小路
傍晚急雨就要滴落
通往哪里的一条小路呢
正午一个人独自走过
三叶草
竹久梦二
甜老虎译
找到四片叶子的三叶草
就会得到幸福
昨天也是去了野外
在草丛里四处寻找
什么时候能找到幸福呢
今天我也一样空手而归啊
月海中漂荡的童谣
在日本,童谣指的是特意为儿童而作的诗歌,即我们所说的“童诗”。
它的语句澄明清澈,诗中的景物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韵味和美感。提起童谣,就不得不说一说日本大正时期的“御伽噺”儿童文学创新运动。
岩谷小波倡导的“御伽噺”,是一次由民间故事向儿童人本位意识的改造,这一运动集结了一大批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作家,创作作者不乏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教育家,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部分,童谣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1912—1926年,一战结束后的日本受当时的自由主义影响,民主化席卷日本,种种革新的思潮也影响了日本的儿童文学。当时日本的“文部省唱歌”,也就是日本小学生音乐课,提供给孩子们的歌曲成人化严重,没有童趣。“童谣”这一新概念就是那个时期由夏目漱石的弟子铃木八重吉衍提出来的。
铃木八重吉发起了“为了世上的小朋友们创作真有艺术价值的纯丽童话和童谣”, 并创办了影响至今的儿童刊物《赤鸟》。大正六年(1917年),《赤鸟》创刊,集结了日本文学界的各类大作家,汇集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有力地推动了童谣童话以及童画的发展,发表场面蔚为壮观。
这一时期,以北原白秋为首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童谣”,发表在《赤鸟》刊物上。
北原白秋的童谣强调童心,诗歌的童心主义在《晒葫芦》和《不动太郎》中表露无疑,其中,《不动太郎》读起来朗朗上口,强调以口传童谣的精神为内在根基的“歌谣性”。朗朗上口的不动太郎憨态可掬,地头田间的雕塑懒洋洋地只顾着欣赏樱花,别的什么都不管,读一遍就可以传唱,童心盎然。
西条八十创作童谣始于1918年。在这一年,西条八十接受铃木三重吉的建议,为《红鸟》创作童谣。最初的童谣《忘却的蔷薇》发表在10月号上。12月号上发表《金丝雀》。《金丝雀》由作曲家成田为三谱曲,成为近代童谣的代表作之一,在全国流行。与北原白秋一样,西条八十也是大正时期的童谣代表诗人。西条八十在《赤鸟》上发表了《金丝雀》,由成田为三谱曲,象牙的船,银色的浆,被日本儿童传唱。诗歌中,“象牙的船,银色的桨”代表一种童真的永恒,不能再开口唱歌的金丝雀像急促短暂的童年,童心一旦损坏不可修补,却永远可以在月夜之海漂荡。
野口雨情是大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童谣作家之一。与新美南吉细碎的美感有所不同,野口雨情的童诗感情质朴,自称为泥土诗人的他创作的童谣清净纯粹,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景色以及心情。其中,《七个孩子》成为北茨城市矶原站的发车音乐,当乌鸦为什么啼叫的旋律响起,列车缓缓开动,铭刻一个时代的歌声使人难以忘怀,据说,这一旋律还出现在动漫《名侦探柯南》里,导演安排了在黑暗组织头目的语音信箱按键音内响起《七个孩子》的旋律的桥段。
大家对新美南吉的童话并不陌生,小狐狸买手套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新美南吉的童谣有一种独特的碎片感,譬如《秋阳》这一首,新美南吉用一种只言片语式的叙述来描写童年,里面有童心的澄澈,也有幼年时那种面对自己虚空般的孤独。《影子戏》里,独自守着灯前的母亲和孩子,利用烛火对着墙壁玩着寂寞又温情的游戏,幼儿视角的淡淡寂寥和童心的明澈都出现在这首诗中,一下子唤起了我们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短短的十四年过去了,大正式区的童谣运动诞生了大量的作家,和异常丰富的童谣作品。“御伽噺”这一儿童文学的风潮促进了日本儿童文学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童谣童话以及童画的发展,使大正时期的童谣成为一座儿童文学界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