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野花也有春天
这个春天,看过北海的桃花,去智化寺看梨花,偶遇丁香花和海棠,在单位附近看到玉兰花、榆叶梅,家门口的小公园可以看到李树花、二月兰、黄刺玫,还有随处可见的迎春花。那么多娇艳美丽的花朵争相开放,来赶赴春天这场盛宴,姹紫千红花团锦簇让人目不暇给。可惜都来去匆匆,稍不留神便错过了花期,智化寺的梨花、法源寺的丁香,都只能明年再约

春天的使者

榆叶梅

以量取胜的二月兰

被我误认作樱花的紫叶李

黄刺玫
春天的盛宴不缺主角,更不缺不甚起眼的配角,那些大多数人不知道名字的杂草、野花,默默无闻地长在路边、墙角、河畔。虽然人们在用相机、手机聚焦桃花、樱花、海棠时,可能根本看不到脚下的小草小花,但并不妨碍它们每年春天如期赴约、自在生长。

斑种草--小巧可爱的蓝色星星

蒲公英--虽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依然容易被忽略

乍一看以为是丁香的红瑞木
波

播娘蒿

紫花地丁(并不确定)

中华苦荬菜(也不确定)

忍冬

忍冬
这些花草并不都是无名之辈,有的名字一直都知道只是很少看到,比如忍冬。有的经常在路边见到,却从来不知道名字,还有些就是连名字都闻所未闻。
“只要认真观察,再不起眼、再无趣的植物都蕴蓄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杂草记》的作者试图展现一花一草的独特与美丽,探索微小生命的坚韧与不凡。繁花落尽春欲暮,曾经千娇百媚,一日归入尘土,容易让人生出好景不常在的惋惜和岁月匆匆的沧桑感,反倒是这些角落里的小生命,突然在某个时间出现在眼前,让人心生惊喜和喜悦。
五一终于回了趟家,见到了一年多没见的家人。南方与北方的气候不同,植物也大不相同,在南方容易成活的栀子花、桂花、山茶花在北京就很少见。南方湿润,今年尤其多雨,路边的小草挂满了水珠,格外清新、水灵

这种醡浆草在南方随处可见,小巧可爱。小时候会放到嘴里嚼一下,舌头尝到一点点酸味再吐出来。

巴东过路黄

白车轴草

小蓬草
五一期间难得的放晴了几天,小草们也终于可以晒一晒久违的阳光了

六倍利
又叫山梗菜,不过还是翠蝶花这个名字更贴切,太像一只只蓝色蝴蝶了。看了百度百科,是只分布在南方各省哦

萼距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