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記——“解”字說
解, 甲骨文從「角」從「牛」 , 會以雙手剖解牛角之意 。下面的金文可以看出是一個人在用刀對付一頭牛和他碩大的角,帶著強烈的肅殺氣味。

「解」字似乎從牛本身誕生。《莊子·養生主》 中的名篇庖丁解牛這樣說: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用利刃分割牛的胴體,不像是殺戮的後續,倒像是一場華麗輝煌的音樂會,身著燕尾服的指揮炫技似的表演。
談起「解」字,人們似乎往往首先會想到解脫,是某種桎梏樊籠之後的回歸或突破。其實,這個意象大抵也是從殺伐的解牛之中演化而來。唐人陸龜蒙的《別離曲》: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仗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疾解腕。所思在功名,離別何足歎。
「解腕」這個表述輕鬆灑脫,絕無「壯士斷腕」一般的北莊嚴肅,可這樣的自在之後卻仿佛有著大恐怖。到底是解脫了,還是痛苦的決斷?古龍所撰武俠小說,寫到一種兵器叫做「離別鉤」,
因为这柄钩,无论钩住什么都会造成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手,你的手就要和腕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脚,你的脚就要和腿离别。
離別如斯,大致也取了「解」字神韻。
不過,「解」究竟是自謙還是他人附會,似乎很難有一個確切地解釋。全祖望《梅花嶺記》之中寫:
嗚呼!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 。
「兵解」實為道教的概念,意為「以兵器解脫」(實則死於刀兵),相較於「解腕」還更近一步:整個肉身都是多餘的累贅了。修道求仙之人不知是否全信,全祖望這裡,已近乎悲鳴了。
「解脫」一意大抵的確與斬斷分割相類似。常有人用“一團亂麻”來比喻困難的處境或蕪雜的心緒,而這也能在希臘神話之中找到驚人的投射。
弗裡幾亞的王戈爾狄俄斯在獻給宙斯的牛車上打了一個繩結,沒有繩頭,無始無終。相傳解開這個結的人便可以做亞細亞的王。亞歷山大大帝見到這個結之後,拿出劍將其劈作兩半。有趣的是,當晚即下起了雷雨,而軍中預言家 亚里斯坦德 宣稱這是宙斯的眷顧體現。
要解開它,惟一的方法就是用劍劈開,這似乎很合宙斯向來的品性,天空與雷電之神,「眾神之王」。
從前相當迷戀「解民倒懸」這個意象,最早似乎是孟子提的: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公孫醜上》
總是和光榮的革命、救世主與自我犧牲聯繫,又有些雨露春風的溫柔。而今想來,卻多了些雨露上的雷霆與暴戾。
清谈Minttu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去年给今年的信-圣诞合辑 (1人喜欢)
- 24124露西亚节前夕咖啡漫游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