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已经成了一个形容词,而且好似是个贬义词。经常在这儿那儿看到有人说:这很马基雅维利; 你说话就很马基雅维利。他的《君主论》,传闻饱受争议。
据说,在一个群里,最容易引战的话题有那么几个:正至,中医,国学,还有女全。《君主论》呢,就占了第一条。所以引发争议,也很正常。——为了避审,我决定大量使用错别字和拼音,并且尽量避免涉及敏感词汇。
在我揣摩马基雅维利这本书的时候,时不时会让我联想到《教父》这个电影。为什么呢?
因为听说这两者都不怎么招女生喜欢。因为二者都是大谈特谈政、权、财、军、暴力、杀戮的内容。不过教父好赖还有些爱情桥段穿插在故事中,最起码演员的脸还挺好看。
大学毕业前,我也一直不喜欢关于ZZ和经济这两方面的东西。记得当年有次外语课,自由讨论中谈到了军备和China-America的关系,大家各持己见,气氛比较热烈。有个女生特闲散冷淡慢条斯理地飘了一句:我对正至毫无兴趣。外教是个加国胖大叔,慈爱地对她说:Good girl!小姑娘不必关心这些事。我想这代表了当年的主流观念,不仅仅是中年大叔,还有中年大妈,还有我们自己的同龄人,都是这么想的。
我们一谈到ZZ这个词,瞬间联想到的就是大选,官僚,权谋,政宣,霸权,战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不会想到岁月静好之类的好事。其实这个词的内涵非常广泛,无所不包。往大了说,生活中无处不在都有它。
回到《君主论》,之所以具有争议性,原因之一我以为可能是马基雅维利,像他自己开篇就提到的那样,不喜欢用华词丽藻来修饰自己的观点,他过于直接了当了。别人都看破不说破,而马基雅维利专捞干货说,非要把大家都遮着盖着心知肚明的事明晃晃地亮出来说。就像很多人不喜欢鲁迅的风格,比如我有些长辈,说:他也太尖刻了!我觉得一针见血的犀利,他们觉得太直接太刻薄了。感觉中西方传统中都比较讲究委婉含蓄,有涵养,嘲讽之余也要“口下留德”。也会把实话实说称之为“傻”,“不谙世故”。就像罗翔老师前面刚“夸奖”易立竟像苏格拉底,后面就来一句:苏格拉底死得很惨。总结一下,这类人的言论被人们归结为“冒犯式”的,不符合我们通常的处世规则,不太讨喜。
我有不止一个外教说过同一句话:ZZ家无一例外都是虚伪的。All the politicians are hypocritical.原话好像是这样的?当我们追问某老师:all? everyone?记得他以特肯定的着重语气答:Yes,everyone.
当年总觉得这太夸张绝对了吧?后来慢慢回想这句话,还真不夸张。无论历史上哪个时期,每一个留下姓名的ZZ家,都不可能不玩权谋,不玩制衡,不牺牲自己牺牲别人...心慈面软,温良恭俭让,早就在竞争中淘汰出局了。
书中就多处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正确性的问题。当今这个年代,全世界也都很回避评论民众。而书中有不少对普通民众带有讽刺和贬低的观点。这读来让人极不舒服,觉得他如此反动,相当过分。但如果我们反复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包括许多许多人,真的没有在某时某刻带着些许优越感看待他人吗?我有些犹豫了——那些非常流行的观点:买不起房因为不勤奋,不能跨阶层因为自己不努力,没条件给孩子优质的条件就不应该生,等等。在择校时群里有家长说不愿意和回迁户的孩子一个学校,总感觉他们素质要差一些。话听起来难听,但是许多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只是不说,甚至自己都回避承认有这样的想法而已。
这些就是大家习以为常到不易自察的思想观念,但是被人堂而皇之说出来,还是缺乏勇气去承认它颇为真实。很多人听到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不舒服,太不符合我们通常所接受的思想规范了。——太“马基雅维利”了!
只是《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写给君主的书,是臣给君献上的治国之策,而不是向普通群众宣传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所以不要以通常的道德观来评价他的观点,就像不要用安善良民的生活观念来评判黑帮教父的行事,说白了,一行有一行的规则。没投身那一行,就没法体会那一行的内幕。没掉下水,也不晓得那水下的凶险。
另外,作者对亚历山大六世的评述和对其子切萨雷的欣赏也是惹争议的点。他自己在书中说,君主一定要假装具有各种美德,特别是对神性的虔诚。然而他自己却毫不掩饰地举了数个例子来讲Church,Pope,国王们的种种虚伪行径,违背教义乃至基本道德标准的上位史。


书中有些观点,受时代和作者身处环境,自身立场的影响,略有些偏激。但是大多数内容,还是言之有物的,值得一读。作者还提到帝王们都应该多读读历史,我倒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多读读历史。这样不需要他来归纳出极富个人色彩的结论,清楚的史实也会告诉你结论。“历史都是相似的”,兴亡成败,自有规律。
另外,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军队是本书中作者最核心的论点。


引书中的话附一些自己的理解:
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来得快些。——人性善忘
群氓总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结果所吸引,而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当多数人能够站住脚的时候,少数人是没有活动的余地的。——乌合之众及不犯众怒?
人们是那样的单纯,并且那样地受着当前的需要所支配,因此要进行欺骗的人总是可以找到某些上当受骗的人们。——人为财死。韭菜割而复生,生生不息。
为着实现宏图大业,他们必须恳求别人,抑或是使用强迫的方法。所有武装的先知都获得胜利,而非武装的先知都失败了。当人们不再信仰的时候,就依靠武力迫使他们就范。——恳求别人的是傀儡政权,强迫别人就范的是起义,是兵变,是自己打天下的开国之君。
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因为人们受到了轻微的侵害,能够进行报复,但是对于重大的损害,他们就无能为力进行报复了。所以,我们对一个人加以侵害,应当是我们无需害怕报复的一种侵害。
一个人依靠贵族的帮助而获得君权,比依靠人民的帮助而获得君权更难于继续保持其地位。
后记:
原本完全不了解此人和此书,满减凑单买的。两三年了完全忘记了还有这么本书没读。结果翻出来看了前言第一页就看进去了,看完了,有好多感慨。可是心里又明白,没法深入说,肯定过不了审。这个话题只适合三两好友认真严肃地举事实讲道理自由辩论深度探讨。所以开了个头扔那儿很久,出门一趟回来更写不下去了。但是现在对自己有个要求:不要再有拖着拖着就拖烂尾的活,所以无论如何总要把它写完。
还有个感慨:我以为自己英语还挺凑合的,每句话好似也都明白什么意思。可是让我确切地翻成汉语,我却翻不出。有些词就找不到准确对应的汉语,如fortune,virture。就像读古文时,读来虽然毫不费力,可是如果较真问到每个字词的准确解释,却经常犯难。所以又买了一本中文版,一看人家翻译的,这个简单明白哟!哭了。
但是中文版是以意大利原文为基础,参考其他语言译本翻过来的,有些地方感觉与英文版不大合。比如有一处“secret enemy”,中文版是“公开的敌人”,就有点搞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