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笔记6
我以前一直在思考见识和知识的关系是什么,真的人需要“亲眼见过”的“认识”比仅仅想象或者知道的认识高一些么?
比如古话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底哪个更重要?到底有没有先后顺序(也即先读书还是先行)?但是又看到类似康德、或者是科幻小说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想象是可以无穷大的。
罗胖里面举到的例子是到了大城市,即使是小孩子可能见识上都会比农村的博士生要来的广大。但是我想反驳的是,可能只是见识到了不同的地方,比如你说对于动物植物的见识,那肯定不如农村土生土长的娃子。所以是不是见识广就好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是,在商业力量和科技发展的支撑下,很多东西可能没有那么必要,也不用拿很悲观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比如说有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石油可能是用不完的。这个观点其实也有把我震惊到,这和我平时认知的:“石油资源就那么多,虽然也会有新的石油沉积,但是还是没有人消耗和开采的快。”但是如果拿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把所有因素加进一个动态变化的模型去思考。比如说要开采最后一桶石油的时候,这一桶就变得巨贵从而没有人用得起。虽然有诡辩的因素,但是这也提醒了我,很多事情并不是拿算数的思维去解决的。(这其实也应该是econ101带给我最大的启发,现在看很多当时的模型,可能都不是“算数上”成立的。但是可惜的是,当时的教授并没有强调一个经济学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再比如,刘慈欣就曾经说过,可能人类其实没有必要去保护地球,因为在一个宏观宇宙的角度思考,可能人其实没有必要去清理一个“尘埃”(地球)。
以上的这些,很多我其实是持保留态度的,但是这也是我觉得逻辑思维最有趣的一点,也即它不带褒贬地提出了很多可能性并且给出了一些乍一听可能还有点道理的论据。某种程度上,一个节目能够有这些,已经足够去促使你思考一些本来不会在意的问题了。也即,本身观点没有错,错的可能是人怎么去理解和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