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读书计划
查看话题 >五一小长假 | 碎金书坊的2021年3—4月新书推荐
盼星星盼月亮,五一又要放假啦~
我们整理了一些近期出的有价值的好书,正是假期的好伴侣,来一起看看吧!
- 特别推荐
《无缘得见的年代——我的祖父母与战争创伤》
〔法〕伊凡·雅布隆卡 著
闫素伟 译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个悲惨的年代
荣获法兰西学院基佐奖参议院历史著作奖
奥古斯丁·梯叶里奖
入选2021年2月光明书榜
本书通过一对犹太人夫妇在“二战”中的悲剧人生来反思20世纪历史。这对夫妇是作者未见过面的祖父母。作者通过采访,查阅政府档案、警察局犯人记录及当代人的一些回忆文章等,勾勒了他们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他们都是普通人,除了两个孤儿、几封信和一本护照,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本书较好地克服了历史学家的冷静客观和主观情感之间的矛盾,既有事实材料分析,又有文学性描绘,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一部历史佳作。
作者简介
伊凡·雅布隆卡(Ivan Jablonka,1973— ),法国历史学家,巴黎第十三大学当代历史学教授,《思想生活》杂志创办人和主编,“思想共和国丛书”主编之一。
译者简介
闫素伟,著名翻译家,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院翻译学博士,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国语言和文学教授。
《丽泽忆往——刘家和口述史》
(中国记忆 · 学者口述史)
刘家和 口述
全根先 蒋重跃 访问整理

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回顾学术报国之路
一位博通古今、融贯中西的史学名家的学术人生
一位视学术为生命的学者独特的为人、为学、为师之道
入选《中华读书报》2021年2月好书榜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九十二年学术人生的自述,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学者口述史”中心组织采访整理成书。全书以年代为序,分“往事回忆”和“丽泽卮言”上下两篇,共十七部分,主要讲述了刘先生的家庭、求学、教学、科研活动及学术思考,辅以对家人、良师的回忆,展示了一代史学名家的人生成长之路、学术建树与学术思想,也以大历史中的个人视角,折射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
作者简介
刘家和,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
《丽泽论史集》
北京师范大学中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 编

学贯中西,体大思精
总览刘家和先生对古代中西文明的研究
刘家和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从事史学研究近70年,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深受学界敬仰。刘先生中国史与世界史兼修,中西学术皆入堂奥,在古代希腊史、古代印度史和中国先秦秦汉史、中外古代历史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史学理论等领域,皆做到精深而融会别裁,多有创新,成一家之言。北京师范大学中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精选了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相关研究论文和有分量的书评以及访谈文章25篇,结集出版。本文集的出版,将进一步深化对古代中西历史及文明的认识和研究。
《儿童心理之研究》
陈鹤琴 著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之代表作
“中国幼教经典名著”《家庭教育》之姊妹篇
本书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奠基之作”,是教育学名著《家庭教育》的姊妹篇。书中全方位聚焦儿童心理教育问题,分阶段探讨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对于婴幼儿,注重动作、语言和感知力的发育,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长子一鸣出生后的808天,是我国首例关于儿童心理的长期个案研究。对于三岁以上儿童,从游戏、好奇心、美感、思想、道德等方面,结合丰富实例与细致分析,探寻儿童的感性与智性世界。
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开创者、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开创"中国化""科学化"儿童教育研究先河,从而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清昇平署志略》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王芷章 著

戏曲史的重要著作和必读书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清代官方戏曲演出机构“昇平署”的著作。作者不仅仔细研读了北平图书馆收藏的昇平署资料文献一千余本,还广泛援引清代中晚期各种史书、档案、野史、笔记等,并亲身走访艺人,寻拓碑志,进行田野调查,综合各方面资料编写成了这本著作,从机构沿革、人员变迁、制度、地址、演出情况各个方面考订史实,系统地呈现出昇平署的面貌,并通过对昇平署的研究,总结出清代中晚期戏曲发展的规律。这本书至今仍是戏曲史研究的必读著作。
作者简介
王芷章(1903—1982),戏曲研究院研究员,我国著名的戏曲史专家,京剧史最早的研究者和史料整理者。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侯外庐 著

一部尝试将马克思学说民族化,探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经典之作
本书对中国上古时期的城市、国家、生产方式、社会阶层及关系、阶级、文明起源等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书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结合上古中国的相关史料,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路径和独特规律,很多独创意义的见解对中国史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书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开创性著述。
作者简介
侯外庐(1903—1987),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唐宋词人年谱》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夏承焘著

词学大师夏承焘的代表作
诗词研究者必读书
本书考订十二位地位重要而未有年谱或相关记载极少的唐宋词人,如韦庄、冯延巳、晏殊、晏几道、贺铸、周密、姜夔、吴文英的生平。考证范围之广、论证之密不独前所未有,在此后的词学研究中也少有能溢出此范围者。此书出版后仅一年,影响便遍及南北,远及海外。
作者简介
夏承焘(1900—1986),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 中外人物传记
《严嵩传》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丛书)
张显清著

奸臣的传记,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历史警醒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引证大量的史料,对中国历史上一位臭名昭著人物的一生做了深入细致的学术上考察和研究,还原严嵩的生平和官场的命运浮沉,揭示了权力和欲望是如何彻底改变了一个人的。本书也透析了产生严嵩的那个时代,从政治机制、经济形态深刻地剖析了严嵩这类人物出现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必然规律。
作者简介
张显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罗马皇帝尼禄》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英〕阿瑟·韦戈尔著
王以铸 译

他弑母杀妻,他也受人民爱戴
他热爱唱歌表演,他是被强制置于皇帝宝座上的艺术家
罗马皇帝尼禄在历史中是“暴君”的代名词:他弑母杀妻,烧毁罗马城……而尼禄的另一面少有人关注。
英国历史学家阿瑟·韦戈尔从古老的史书里找寻素材和线索,以严谨的学术研究,打破对尼禄的成见,力图实事求是地看待和介绍尼禄,重新描述了一个诚实真挚的,相对来说更加仁慈的、才华横溢的“新”尼禄。
作者简介
阿瑟·韦戈尔(Arthur Weigall,1880—1934),英国作家、考古学家、埃及古物学家。
译者简介
王以铸(1925—2019),知名翻译家、出版家。
- 中国文化及其研究
《楚辞选》
(名选新刊)
马茂元选注

楚辞的最经典选本
《楚辞选》由马茂元选注,共选择屈原作品24篇,其他作品3篇,基本上囊括了楚辞类的经典作品。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注释简单精当,分析部分的语言优美流畅,深入浅出,是最有可读性的楚辞类推广读物。出版五十余年影响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
马茂元(1918—1989),我国当代著名的古代文学研究者。历任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梓而有序:明代书序文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专刊之六)
王润英 著

书序背后的文学和文化的世界
明代正德以后,书籍尤其是印本书籍出现骤增趋势,且书必有序,书序文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和变化。本书首次关注明代书籍“大爆炸”与书序文之间的关联,以当时文坛盟主王世贞及其周边文人群体为中心,深入研究明代书序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功能。作者大胆引入“主体间性”“副文本”等现代理论与方法,小心求证书序文与书序文作者、书籍编著者、书籍、读者等多重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书写到传播生动呈现明代书序文文体的发展演变,同时也从文体学的独特视角诠释了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书籍文化世界。
作者简介
王润英,女,重庆人。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十六期)
唐力行主编

品味历史上的江南
本期收入了海内外江南社会史领域学者的18篇论文。
陈忠平教授《大众文化与英雄崇拜关系的网络分析》考察了龙舟节从一种地方文化转变成全球性文化的历史途径。滨岛敦俊教授对江南三角洲开发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余新忠教授通过考察辨析了以往有关昌化石历史研究中的各种观点结论。张海英教授分享了她在明清商书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丁修真教授和夏维中教授的《事件与历史:以顾、王之争为中心的考察》通过梳理明万历十四年顾宪成与王锡爵就政治时局展开的一段对话,分析顾王对话是如何从一个政治事件进入到明末历史叙述体系中的。张冰则通过研究王献之草书的接受史,考察书法与不同时代文化风尚的关系。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十七期)
唐力行主编

回望历史上的江南
本期收入了海内外江南社会史领域学者的18篇论文。戴鞍钢教授详细论述了近代上海崛起后与苏南地区在文化、科技层面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夏井春喜利用吴江档案馆馆藏资料,重新考察了1940年代的欠租问题。范佳、夏维中揭示苏州万年桥拆迁之事在妖魔化严嵩的时代是如何被附会成严嵩的贪墨事迹的。滨岛敦俊教授围绕洪武元年一件上谕阐述了历史研究中应该如何精读史料的问题。叶舟研究员《徽商家族与上海地区市镇的发展——以南翔镇徽商家谱为中心》以南翔陈氏和紫阳朱氏为例,分析徽商迁徙经商的踪迹和家族定居、占籍、置业的过程,描摹出徽商家族在地方兴起和转型的历史过程。俞莲实教授通过对1930年代《优生》杂志上潘光旦优生思想的考察,探讨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将体现白人优越主义的西方优生学内化,并重新建构为民族主义“强种”和“救国”理论的。
碎金书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转发赠书 | 吴宓师友书札 (87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中世纪文化范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93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意识与社会:1890—1930年欧洲社会思想的新取向 (109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法国新锐哲学家、思想史家夏马尤新作《反思无人机》 (84人喜欢)
- 这四种书入选“2024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