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 | 底层社会的残酷物语
1967年,上海近郊的嘉定县城东公社发现一处明代墓葬,出土了一批成化年间(1465-1487)的图书刻本,其中有一册《花关索传》。书中用词通俗,错讹不少,显然是当时民间艺人演出和说唱的底本。

这本书记载的桃园三结义故事和我们熟悉的完全不同。里面写到刘关张三人在姜子牙庙王前对天设誓,准备干一票大的,相约互相杀掉对方的妻儿,以绝后路。
关羽儿子关索死里逃生,长大成人后,跑到荆州认父,竟被拒绝,一气之下,骑上关羽丢失的胭脂马(即《三国演义》中的赤兔马),准备投靠曹丞相,要反过来攻打刘备一方的五虎上将。
可能因为《花关索传》的“重口味”,其中素材并没有收入同时期流传的宣扬忠孝节义的《三国演义》。
但可以肯定,这类说唱故事的流行,背后有许多不知名的边缘知识分子参与撰写,说唱艺人的传唱,还有无数的听众捧场喝彩。
这里的说唱,不是我们熟悉的“rap”,而是一种传统曲艺,像变文、评话、快书、大鼓、弹词之类,在古代乃至近代中国,都有极为广泛的受众。
正因为通俗,甚至有点过气,图书作品中对民间艺术,以及背后的江湖传奇、时势变化关注得并不多。
作者秋原继《茶馆之殇》之后,又推出新书《乱世靡音》,从晚清娱乐圈讲起,串联出与之纠缠不清的青帮,旁及猖獗一时的鸦片贸易和军阀混战,为我们呈现一幅波云诡谲的近代中国世相史。

这部作品有四十余万字,篇幅是其前两本书《清代旅蒙商述略》和《茶馆之殇》的总和。据作者自述,这是他“写得最艰苦的一本书”。下面先带大家浅尝一点,更多幕后故事还等待大家去探索。
江湖艺人
底层社会的残酷物语
每年的北影、中戏面试,学校门前总是排起长队,演艺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理想职业,但在1949年前,“从艺”是底层民众不得已的选择。
过去社会上有“三教九流”的说法,“三教”是指儒释道三家,“九流”可分为上、中、下九流,一共二十七种职业或身份,秋原在《乱世靡音》中一一列举出来:
上九: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庄田;
中九: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一流巫蛊二流娼,三流神汉四流梆,五流剃头六吹手,七戏八丐九卖糖。
排名越靠前的社会地位越高,而戏子仅仅排在乞丐之前,可见其多受鄙视。但这里的“戏”只是对昆曲、京剧演员的称呼,像曲艺杂耍之类的江湖艺人,甚至连“戏子”都称不上,北京话里叫“玩艺儿”,秋原给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注释——“稍有些才艺的乞丐”。
清末的北京城,铁路修到永定门和马家堡,吸引大量劳动者从事搬运等工作,往来商旅络绎不绝。附近的天桥地区成为民间艺人的集散地,他们纷纷撂地卖艺,争相吸引行人目光。
其中最有名气的艺人被人们叫作“天桥八怪”,不同时期成名的人也有所区别,清末民初总共出现过三代“天桥八怪”,第一代有“穷不怕”(相声演员朱少文),“醋溺高”(长于口技),韩麻子(单口相声艺人),盆秃子(秃头艺人),田瘸子(擅长二指禅等硬功),丑孙子(以扮怪样闻名),鼻嗡子(鼻插竹管表演小曲的艺人),常傻子(招牌是掌劈鹅卵石,兼卖大力丸)。
从他们的艺名,你可以看出,即使是民间艺人中的佼佼者,也被人取上各种难听的名号,其表演项目一般也是不入流的杂耍。
在嘈杂拥挤的天桥,活跃着数以千百计的江湖艺人,吆喝声、棍棒声、身体和石头撞击声,此起彼伏,竞争十分激烈,活像大型农贸市场。但一天下来,他们也未必能挣到几个钱,生存成为这里的第一需要。



秋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艺人们如何吸引观众眼球,这用他们的职业黑话讲叫“圆黏子”,“黏子”指观众。一个正活儿(正式节目)表演完,艺人捧着笸箩请观众打赏,嘴里必得念叨着:
各位大爷,不打赏您白瞧白看没关系啊,您可千万别走,您站在这还能给我壮个声势,给我捧个人场呢,早不走晚不走,偏等这会儿您扭头就走,我这人气就散啦……
如果你打开某些直播App,大概率会听到主播的这样的声音:欢迎来到直播间的兄弟们,请动动你们的小手点点订阅,关注主播不迷路……
这也说明古今卖艺都有相通之处,人气是艺人们打开局面的关键。为了聚集人气,艺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也容易出现博出位、炒作的事件。
江湖艺人的来源更多是社会流民,像天桥撂地艺人主要有两种,一种过去的旗人,大清亡了没法吃皇粮了,又缺乏谋生技能,大量旗人沦为赤贫,不得不走上天桥街头。
还有一类是直隶一带的镖师,铁路、海运兴起后,他们也大量失业,又有些功夫,不少人就干起了“硬气功、真能耐”的耍花把式。
这些最早的“流动人口”,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还得经受酷吏和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成为那个年代的“D端人口”。
黑社会小说《水浒传》里,宋江刺配江州路过揭阳镇,遇上病大虫薛永卖艺,因为薛没有去当地恶霸穆弘、穆春处拜码头,在二人威胁下,当地人不敢打赏。宋江不明就里,赏了五两银子,引得一场纠纷。
可见黑帮收取保护费的传统历来就有,晚清到民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地痞流氓压榨更见严重。相声大师马三立曾回忆他在南市卖艺的经历,头一天没等到观众打赏,当地混混儿就来敲竹杠,实在没钱打点,最后竟被混混们抽大嘴巴子。
当然,也有江湖艺人们求个踏实,主动地去拜码头,交保护费,或者直接加入黑帮,以换取保护伞的庇护。这也是娱乐圈总容易和黑帮牵扯不清的主要原因之一。
秋原感叹说,这才是现实中的江湖和江湖饭,至于武侠小说中义薄云天、儿女情长的桥段,大都出自文人们的杜撰。
他总结这些落魄者卖艺的典型生存特征,可以用这几句话概括:得过且过糊弄事,把式稀松傻子多;流氓耍,流氓逛,流氓演给流氓看;下海容易上岸难。
青帮秘史
盐、鸦片和租界
旧中国有四个最负盛名的卖艺胜地:北京天桥、天津南市、济南大观园、南京夫子庙,它们都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沿线,这里也是青帮的发源地。
青,是指盐枭组织里的基层成员“青皮”;帮,是指京杭大运河漕运系统里的船工水手组织“粮船帮”。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加上太平天国动乱,漕运彻底废弛。数以十万计的粮船帮水手失业,沦为有组织的盐枭青皮,青帮自此真正登上舞台。
秋原在记述青帮往事时,延续其在《清代旅蒙商述略》中的一贯写法,以极为细致的笔法详述前人容易忽视的视角。他甚至用整整几节来解释盐的制作和贩运,以体现制盐的艰辛,还有小农社会中极少见的有组织暴力集团——盐枭。正是这种分工合作密切的盐贩组织,成为后来青帮的凝结核。
他本来可以用简单一句话——“经营地下鸦片走私渠道,从事毒品贩运,是近代上海青帮的重要非法活动”——来交代青帮从盐枭到毒枭的转变,但却用写作全书三分之一的时间专门去搜集资料,写作“烟毒”“禁烟”这两节,这不过占据全书总篇幅的五分之一。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鸦片、毒品贩运和租界,几乎每个主题都能写好几部书,秋原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去穷究相关主题的史料,一一爬梳和比照,最后呈现出来还不落俗套,真是不简单。
一般人印象中的鸦片就是一种毒品,禁烟纠纷也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但历史的复杂之处在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只中国,包括英国和欧陆,鸦片也是一种止痛药,里边的吗啡有镇痛的作用。
当时的人们除了吸食鸦片成瘾为乐外,还普遍用鸦片作为治病止疼的“良药”,因此“烟土”也成为类似黄金白银一类的硬通货,在中国走私贸易和内地交易中,人们往往用鸦片来作为货币使用。
在印度等地的鸦片输入高潮过去后,内地也开始学种鸦片,洋为中用,抵制外货,后来有名的“云土”即是云南的土烟。作家艾芜曾在《红艳艳的罂粟花》中写道:“看来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种鸦片烟。外省人所赞美的云土,大概就出在这样的山区。”
青帮正在通过利用过去贩盐的网络,走私各地的鸦片,以获取高额利润。民国上海帮派林立,像以码头工人为主的斧头帮声势也壮,为什么是青帮杀出重围,坐稳上海黑社会的头一把交椅?

这就得重点说说煊赫一时的“青帮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和法租界的关系。
黄金荣(1868-1953),生于苏州,长于上海,1892年考入上海法租界老北门麦兰巡捕房当探员,因破案有功,到1917年升至督察长。在1923年的临城劫车案中,他四处牵线搭桥,对解救外侨人质有一定贡献,得到法租界当局的嘉奖。
1920年代,他与杜月笙、张啸林合伙经营三鑫公司垄断鸦片买卖,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青帮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
杜月笙(1888年-1951年),上海人,从小父母双亡,辍学后在水果店削得一手好梨。1911年,杜月笙加入八股党贩毒,受黄金荣赏识加入青帮 。
杜月笙所谓会做人是出了名的,早年除了服侍黄金荣,后来更是倾心结交各界名流,像黎元洪总统都成为其座上宾。黎的秘书长还撰了一副对联吹捧:“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称为“当代春申君”。
除了擅长笼络人心外,杜月笙还颇有经营才干,善于抓住机会扩充公司业务。
1919年初,杜月笙利用公共租界再次查禁鸦片的机会,“开出优渥条件拉拢潮汕烟土贩子,鼓动他们把土栈和烟馆转移到法租界,和二十余家潮汕土栈签署长期供货合同,此举为三鑫公司打下经营基础”。

当时的法租界,在招商引资和收税上完全拼不过公共租界,便想了开放鸦片贸易一招来增加财政收入,但不便明目张胆支持,便对三鑫公司的鸦片走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年安心收取鸦片收入的四分之一。
1925年,青帮三大亨与法租界当局达成协议,取得独家鸦片专卖权,杜月笙等人由此洗白,担任上海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后来当上了法租界公董局的华人董事,彻底混入上海的上流社会。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青帮真正的发迹史。身为法租界巡捕房华人督察长的黄金荣,利用职务之便,先是成为青帮的保护伞,再开设三鑫公司,这家鸦片走私公司成为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的白手套。而租界作为独立王国,拥有治外法权,可以帮助他们躲避官府捉拿,安心发财。
用秋原的话说,租界岂止是洋柴进的庄园,分明就是洋梁山,黄金荣简直就是及时雨转世,是在洋梁山开忠义堂的活宋江。这位活宋江引领投纳在他麾下的绿林好汉,走上一条被洋人招安的富贵之路。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和三十年代,杜月笙、黄金荣等人带着洗白的身份,丰厚的鸦片利润,投入剧院、游乐场和房地产业等合法生意,像杜月笙,还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副会长,开始热心慈善,赈济灾民,广散家财。
当然,青帮仍然保留黑帮色彩,只是不像当初执着于使用暴力手段,以更隐秘的方式渗入娱乐圈,像后来的不少电影公司都有青帮的影子,余风波及香港。
在秋原看来,这段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从未有过的事情。传统帮会的组织与活动形式过时了,利用租界从事黄赌毒行业兴起,而后又千方百计洗白,以获取合法身份。第一批现代城市黑帮诞生了,并取得了变异的能力。
关公与孔子
游民的选择
在娱乐圈和黑帮,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他们大部分都特别敬奉关公。
过去戏班如果要上演《走麦城》,都必须先向关帝上香,演出时香火也不能断,谢幕时唯独扮演关公的演员无需向观众施礼——哪有武圣大帝向凡夫俗子行礼的道理,甚至连关羽的道具青龙偃月刀都要小心放置。
而无论青帮还是洪门、袍哥等其他帮派,都把关公供奉为忠义千秋的代表,在关公前歃血为盟,作为兄弟义气的见证。
然而,正在这种极端强调,反而反映出“戏子无情,混子无义”的现实。因为在一个生存高压的环境里,艺人和帮会成员总是处在快速变动中,信任是极其稀缺的奢侈品。
在游民的观念中,关公代表的是江湖,恣意闯荡,建功立业,而孔子代表的是庙堂,读书做官,封妻荫子。
正如闻一多所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
只是,有的人从关公走到孔子,有的人从孔子走到关公。
本文作者:读库编辑 · 樊超群
(除新书图片外其他均源自网络)
▲
-
源氏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2 13:35:37
-
挚爱西雅图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6 19:37:25
-
小王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5 21:58:42
-
豆友218707496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4 10:00:38
-
alway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3 20:43:22
-
徐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3 08:33:47
-
璞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2 11:02:56
-
umbfox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9 03:41:51
-
mirro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8 18:38:06
-
你算哪块小饼干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8 08:56:16
-
小花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5 08:12:40
-
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18:10:41
-
Stev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3 10:09:33
-
mansen2011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1 07:53:58
-
树梢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0 11:13:38
-
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8 22:53:13
-
硅谷擒龍叔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7 23:38:15
-
銀河豔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7 10:13:42
-
全能侦探社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7 00:48:54
-
政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5 01:42:56
-
惊涛卷千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4 19:54:47
-
123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4 00:37:15
-
Morty-137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4 00:35:09
-
盘😈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4 00:16:40
-
矛盾的阿Q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09:07:03
-
卡拉迪亚在远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07:56:49
-
Lydia_贝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06:43:08
-
姬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01:59:21
-
laz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01:30:10
-
wen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00:39:4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00:22:21
-
Payb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9 22:30:19
-
海带紫菜昆布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9 09:07:44
-
x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19:41:35
-
Max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12:47:27
-
快让开我要炸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12:39:43
-
能吃到火烧云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12:28:18
-
B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12:02:2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11:14:13
-
可爱又迷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09:07:39
-
香蕉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07:07:27
-
并非夏去秋才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00:08:53
-
土豆有读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21:04:30
-
一路同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9:53:05
-
see likelyhood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9:12:03
-
牧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5:20:51
-
活在梦里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3:56:02
-
嘿呵哈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3:54:45
-
Bouquet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3:04:11
-
木墒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3:01:28
-
整理师佳雯⭐️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2:52:58
-
WWW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2:43:49
-
WalleWin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2:36:55
-
Yok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2:35:20
-
逐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2:28:52
-
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2:18:07
-
shu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2:07:42
-
反射弧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1:48:32
-
L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1:43:00
-
李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1:25:56
-
烏普西侖巴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11:23:56
读库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张立宪×窦文涛:暖气没来的日子 (75人喜欢)
- 张立宪×周轶君:全世界都在下雨 (36人喜欢)
- 作战目标突然提前 (18人喜欢)
- 悄悄立下flag (24人喜欢)
- 这个春天,南通阅读基地重启 (5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