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崔国辅的诗
国辅,吴郡人,明皇时应县令举,授许昌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后坐王鉷近亲,贬晋陵郡司马。 殷璠云:“国辅诗婉变清楚,深宜讽詠,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 ——《御定全唐诗录》 *集贤,集贤殿,又名集贤书院,唐代官藏典籍之所。唐玄宗时改武则天晚年所居寝殿集仙殿为集贤殿,改东宫丽正殿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书院官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 *殷璠,进士出身,曾出仕,后归隐。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714—753)期间常建、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今本实存二百二十八首)为《河岳英灵集》。所选诗人每人各有评语。在《序》和《集论》中,批判齐梁以来“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清绮”之诗风,崇尚“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之诗作。

小长干曲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怨词二首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古意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杂曲歌辞〕丽人曲
红颜称绝代,欲并真无侣。
独有镜中人,由来自相许。
〔相和歌辞〕子夜冬歌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中流曲
归时日尚早,更欲向芳洲。
渡口水流急,回船不自由。
杂诗
逢著平乐儿,论交鞍马前。与酤一斗酒,恰用十千钱。
后余在关内,作事多迍邅。何肯相救援,徒闻宝剑篇。
〔相和歌辞〕采莲曲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相和歌辞〕襄阳曲二首
蕙草娇红萼,时光舞碧鸡。
城中美年少,相见白铜鞮。
少年襄阳地,来往襄阳城。
城中轻薄子,知妾解秦筝。
湖南曲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归。
湖里鸳鸯鸟,双双他自飞。
古意二首
玉笼薰绣裳,著罢眠洞房。
不能春风里,吹却兰麝香。
种棘遮蘼芜,畏人来采杀。
比至狂夫还,看看几花发。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
秋近万物肃,况当临水时。折花赠归客,离绪断荷丝。
谁谓江国永,故人感在兹。道存过北郭,情极望东菑。
乔木故园意,鸣蝉穷巷悲。扁舟竟何待,中路每迟迟。
宿法华寺
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此心竟谁证,回憩支公床。
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
题豫章馆
扬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
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
象晚宴且久,孤舟迥然逝。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
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
〔杂曲歌辞〕王孙游
自与王孙别,频看黄鸟飞。
应由春草误,著处不成归。
卫艳词
淇上桑叶青,青楼含白日。
比时遥望君,车马城中出。
〔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
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
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
〔相和歌辞〕对酒
行行日将夕,荒村古冢无人迹,朦胧荆棘一鸟飞。
屡唱提壶酤酒吃,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
寄言当代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渌。
〔集仙殿彩蛋〕
《旧唐书·桓彦范传》:“太子(李显)至玄武门,斩关而入,时则天在迎仙宫之集仙殿,斩(张)易之、(张)昌宗于廊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太后欲掩其迹,乃命易之、昌宗与文学之士李峤等修《三教珠英》于内殿。武三思奏昌宗乃王子晋后身。太后命昌宗衣羽衣,吹笙,乘木鹤于庭中;文士皆赋诗以美之。太后又多选美少年为奉宸内供奉……易之、昌宗竞以豪侈相胜……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延基,承嗣之子也……
…… 司礼丞高戬,太平公主之所爱也。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
……太后寝疾,居长生院,宰相不得见者累月,惟张易之、昌宗侍侧……易之、昌宗见太后疾笃,恐祸及己,引用党援,阴为之备。屡有人为飞书及榜其事于通衢,云“易之兄弟谋反”,太后皆不问……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
……癸卯……驸马都尉安阳王同皎(琅琊王氏,李显婿)诣东宫迎太子……同皎扶抱太子上马,从至玄武门,斩关而入。太后在迎仙宫,柬之等斩易之、昌宗于庑下,进至太后所寝长生殿,环绕侍卫……甲辰,制太子监国,赦天下……乙巳,太后传位于太子。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惟张易之党不原……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