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摘要和笔记(20210422)
《拉奥孔》是启蒙运动时代对前此的人生理想和文艺思想进行批判和斗争的产品,对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改革与民主改革都起了推动作用。莱辛所进行的是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条是反对与封建制度仍有密切联系的法国新古典主义以及它的德国信徒高特舍特的斗争,另一条是反对资产阶级内部的温克尔曼和苏黎世派所代表的静观的人生观和文艺理想的斗争。
在反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这条战线上,《拉奥孔》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和它的典范,拉丁悲剧,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寓意画和历史画以及斯彭斯和克路斯伯爵等人为新古典主义辩护的诗画一致说。莱辛有力的揭露了新古典主义文艺的抽象性,冷淡的效果和矫揉造作的浮华风格,提出了真实表情的重要性,并且明确的指出文学的天地比造形艺术的天地远较广阔,而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描述人物动作情节由冲突而发展的戏剧。
另一条战线起于反对新古典主义阵营的内部矛盾。在这条战线上莱辛的批判对象主要是温克尔曼的静穆理想和苏黎世派所宣扬的描绘体诗。……莱辛看出这种人生观不利于发动人民积极参加改变社会现实的斗争,才对它进行尖锐的批判,代之以重视变动发展和实践行动的人生观。
作为一部美学著作,《拉奥孔》是一个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范例,没有一般德国美学著作在概念里兜圈子的习气。他的主题是划定诗(代表一般文学)和画(代表一般造形艺术)的界限,找出一切艺术的共同规律以及各门艺术的特殊规律。他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看法,他所特别着重的是诗和画的特殊规律,亦即它们的差异,来击破诗画一致说。依他看,诗与画的差异主要有这几点:第一,就题材来说,画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则叙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画的题材局限于“可以眼见的事物”,诗的题材却没有这种局限。……第二,就媒介说,画用线条颜色之类“自然的符号”,它们是在空间并列的,适宜于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用语言的“人为的符号”,它们是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适宜于叙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作情节。第三,就接受艺术的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画所写的物体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物体是平铺并列的,所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体,借助于想象的较少;诗用语言叙述动作情节,主要诉诸听觉,但因为语言本身是观念性的,而动作情节是先后承续,不是凭感官在一霎时就可以掌握住整体的,这个整体是要由记忆和想象来构造的。第四,就艺术理想来说,画的最高法律是美,由于再现物体静态,所以不重表情,诗则以动作情节的冲突发展为对象,正反题材兼收,所以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务而重在表情和显出个性。总的说来,《拉奥孔》虽是诗画并列,而其中一切论点都在说明诗的优越性。它的总的结论是诗与画在题材,媒介,心理功能和艺术理想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不能拿画的规律应用到诗,所以新古典主义者所强调的诗画一致说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过莱辛固然突出的指出画和诗的分别,却也没有抹煞画和诗的联系。他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切艺术(包括诗和画)都是模仿的定义,同时也承认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程度上,画也可以通过物体去暗示动作情节,诗也可以通过动作情节去描绘物体。画从动作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选择足以见出前因后果,最富于暗示性,给想象以最大活动余地的那一顷刻,即动作情节发展顶点前的一顷刻。(注:莱辛是以辩证的视角辨析诗与画的区别的,诗中有画,但画不足以表达;画中有诗,但诗难以言传,只可意会。他多次提到画可用人为的符号而诗也可以把人为的符号提升为自然的符号。莱辛在讨论这些美学范畴的时候,一方面结合具体的作品实例,各类雕像和绘画等艺术作品,荷马史诗等文学作品,另一方面也结合读者的心理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图找到普遍的规律。在本书里,由于莱辛是以一种探讨的语气和用词来写的,所以关于这些文学和艺术规律的观点和看法是比较初步的、零星的,但又富于启发性。同时莱辛认为,诗与画各有独到之处,诗依然比画表现面更广阔、表现力更充分,这可能与他自己就是一名诗人和剧作家有关。我们从本书中可以看出莱辛对于诗和文献的理解较深刻,对于绘画和雕刻等造型艺术的理解较僵硬,并且限于视觉的层面。)
德国古典美学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在浪漫运动中弥漫一时的那种主观主义,连以客观唯心主义著名的黑格尔也在所不免。也许在歌德以外,莱辛是当时唯一的美学家,没有沾染到这种主观主义。他从来不过分夸张天才,情感和创造想象的重要性,明确的承认文艺反映客观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文艺的形式决定于内容和所使用的媒介。所以可以说,莱辛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和现实主义的。
由于历史发展观点的缺乏,莱辛对于文艺种类和界限的看法也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文艺种类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在变,文艺种类也就随着变。不但各门艺术彼此之间有区别,即同一门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里前后也有区别。例如荷马史诗不同于弥尔顿的史诗,希腊悲剧既不同于拉丁悲剧,也不同于莎士比亚悲剧或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莱辛所要建立的市民剧更不同于过去的一切剧种。
如果把莱辛的成就和局限摆在一个天平上去衡量,比重较大的毕竟还是他的成就。他把德国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扭转了高特舍特所形成的崇拜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风气,指出德意志民族文学发展的新方向,建立了市民剧,批判了静观的人生理想,宣扬了实践行动的人生理想,替当时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建立了思想基础。这些都是他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如果说,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之中最进步的是狄德罗,那么,德国启蒙运动领袖之中最进步的就要算莱辛。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莱辛对于后来的进步的思想家们一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