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拙行
想去中国美院学画是一直以来的宿愿,今年算是尘埃落定。
开学伊始,张老师说,4月25日有个国展,每个人都可以参加,一切皆有可能。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参加。过后老师拿来了一些素材,大家都纷纷挑出自己喜欢的,开始了一幅画的创作历程,谁也不肯拉下。接下来的日子,除了双休日的上课以外,便是兴致勃勃的创作。
因为还要上班,因为还要顾家,能挤出时间就用来完成6尺画纸的大幅创作。一个星期下来,熊猫眼和猴子腰基本练就。开始用的6尺画纸纸质比较厚,没有拷贝桌,于是换成了4尺蝉衣宣纸,暂时克服了线条不清晰的拷贝困难。但这薄款宣纸为以后的创作带来了新的隐患,这是作为一名新手始料未及的。
我选的是竹子类的植物,叶子长长,密密匝匝,竹杆和叶子的穿插和叶子各种翻转及延伸是创作的难点和重点。我喜欢修长的竹子,清清丽丽,意境简远。当我把它画成白描稿交给老师看后,老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找出被我丢了娘亲的叶根和找不到北的叶尖,有些多余的线条无法改。但,总算有点成稿的样子。
此时,我决定继续这张画,不为了参展,而是一起走个过程,体验创作一幅画的全部感觉。接下来便开始着墨打底,完了后自己调色,大手笔渲染背景底色。怕纸张褶皱,左手点着宣纸一小角,涂色摔水一番率性澎湃操作后,发现左下角手指下的那一点宣纸已经被碾得粉身碎骨,4尺大画缺了一小块,懊恼啊!悲伤之余继续残缺前行。
工笔画需要的是细功夫,铅笔草稿,白描勾线底稿,再是墨色打底,再花青一次次的分染运营,最后应该是汁绿的统染。在墨色打底后,我急急地上了花青加藤黄后的汁绿,而且用色浓,企图把多余的线条和画错处掩盖掉。意料之外的是,出错处的大手笔重墨色,竟然变得重点突出,欲盖弥彰。上课时拿给老师过目,张老师有点愠怒我不听话,再次示范我如何按部就班地画。这天学院派沙老师着重讲解了画宋画的基本规范,我明白了,成就一张宋画的清雅和功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细腻的刻画一直可以在路上。
一次次花青淡淡地分染,感觉叶子的层次感出现了,相比之前重色平涂的叶子,多次分染过的叶子更有生机和活力,充满质感。一张几乎想放弃的画,画着画着,有点画面感觉了。
学画的过程也是一个文玩,至少对于我们爱好者而言。随着画画的深入,工具的进阶是不可避免。因此,买了一个精美的装画筒,把画纸卷好放进,携带方便。上课那天早上,时间还早,从新画筒拿出尚未完成但已画了很久的画稿,想继续补笔,“嘶”的一声,画稿边上撕下了两小片,瞬间崩溃!天知道这神操作是怎么回事,画纸已明明白白地又添新伤,还有我的心伤!对面和旁边的马妃同学、心仪同学见状连忙宽慰我,没事的,裱画一下,无缝对接。这画算是又一次可以绝路逢生了。
我决定这幅作品画成后,必须去裱起来。因为,它记录了我真实的学习过程,有败笔,有修正,也有精彩,蕴藏着我许多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故事。
一裱遮百丑,技法不可细看,气息似乎有些许。“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金不是金,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这幅小画作终于成型,很生动,也很难忘。

-
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2 23: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