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两生花》画面色调的讨论
义眼的《两生花》蓝光终于到手,第一时间放入ps3中,和网友西瓜太郎的感受一样,惊艳!不知不觉把电影又看了遍,之前的修复技术和如今的扫描技术又使一部杰作涣然一新。翻看西瓜太郎之前精彩的博文介绍(另推一下这个blog,http://discontherun.blogbus.com/),有以下一段内容:
“第二个就是满眼的绿色,想必了解《两生花》的人都知道,基耶斯洛夫斯基刻意为影片设计的绿色调是不可或缺的,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呼吸,是《两生花》的脉络、气息和点睛之笔。这也是为什么CC的双碟版DVD画质不及格的原因,喜欢自己调色的CC在DVD时代毁过不少东西,比如梅尔维尔的《红圈》,但最让人难忍的就是他们的《两生花》,这么迷人的绿色硬生生被抽走了,多少条评论音轨也换不回来。还好现在有了这张人造眼的蓝光,让我可以忘掉DVD时代的纠结。”
以下是网上和西瓜太郎的探讨:
cowboy:写得很不错,今天拿到义眼的蓝光也惊叹画质。和当年看第一版dvd那种vcd画质天差地别。
不过有点值得探讨,在基氏谈基氏这本书中,大师本人提到他在片中只用了金黄色的滤光镜,金黄色是这片的唯一色调,为影片添了一层温暖。不知道是否与花絮中的描述有无矛盾了。
cowboy | 发表于2010-07-11 00:46:31
Andy Li回复cowboy说:
没有矛盾。建议你看看CC版的那段花絮。是由摄影师亲自讲述的,他确实提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他在色调上的不同意见,后来还是顺了摄影师之意保留了绿色调。
2010-07-11 03:00:19
cowboy回复Andy Li说:
恩,我看了,摄影师说:I invented a system of yellow filters,some of which i made myself.I had a tendency towards using green.Yellow-green is the colour shift.也就是我们现在artificial版本展现的影片色调。基氏并不是一个非常彻底的以我为中心的“作者”,拍片的时候还是很注重观众的感受,根据制片方的意见暖黄色(warm-yellow)可能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他一开始会否认掉摄影师的版本。不过最终电影放映是按照黄绿色来的。cc的版本画面不能说完全没有yellow-green的元素,但明显是淡化了这层色彩。
cowboy | 发表于2010-07-11 20:47:07 [回复]
Andy Li回复cowboy说:
说得很准确。
2010-07-11 21:42:10
“第二个就是满眼的绿色,想必了解《两生花》的人都知道,基耶斯洛夫斯基刻意为影片设计的绿色调是不可或缺的,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呼吸,是《两生花》的脉络、气息和点睛之笔。这也是为什么CC的双碟版DVD画质不及格的原因,喜欢自己调色的CC在DVD时代毁过不少东西,比如梅尔维尔的《红圈》,但最让人难忍的就是他们的《两生花》,这么迷人的绿色硬生生被抽走了,多少条评论音轨也换不回来。还好现在有了这张人造眼的蓝光,让我可以忘掉DVD时代的纠结。”
以下是网上和西瓜太郎的探讨:
cowboy:写得很不错,今天拿到义眼的蓝光也惊叹画质。和当年看第一版dvd那种vcd画质天差地别。
不过有点值得探讨,在基氏谈基氏这本书中,大师本人提到他在片中只用了金黄色的滤光镜,金黄色是这片的唯一色调,为影片添了一层温暖。不知道是否与花絮中的描述有无矛盾了。
cowboy | 发表于2010-07-11 00:46:31
Andy Li回复cowboy说:
没有矛盾。建议你看看CC版的那段花絮。是由摄影师亲自讲述的,他确实提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他在色调上的不同意见,后来还是顺了摄影师之意保留了绿色调。
2010-07-11 03:00:19
cowboy回复Andy Li说:
恩,我看了,摄影师说:I invented a system of yellow filters,some of which i made myself.I had a tendency towards using green.Yellow-green is the colour shift.也就是我们现在artificial版本展现的影片色调。基氏并不是一个非常彻底的以我为中心的“作者”,拍片的时候还是很注重观众的感受,根据制片方的意见暖黄色(warm-yellow)可能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他一开始会否认掉摄影师的版本。不过最终电影放映是按照黄绿色来的。cc的版本画面不能说完全没有yellow-green的元素,但明显是淡化了这层色彩。
cowboy | 发表于2010-07-11 20:47:07 [回复]
Andy Li回复cowboy说:
说得很准确。
2010-07-11 21: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