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治愈自己的「空心」症结
查看话题 >在路上,各种人7:听说你的世界没有SB,也没有爱
一直想写写彼得潘的故事,就跟特别想见见他一样。
记得跟小仙女在西双版纳星光夜市喝酒时,她聊到彼得潘,她说,哎呦,彼得潘啊,你知道他在大理的时候,天天跟那些夜市的地痞流氓在一起,整个人邋里邋遢,在人民路晃来晃去,别提多屌丝。
因为实在太过于有画面感,我马上打趣她说,可是彼得潘看起来很招女孩子喜欢啊,你跟他就没点故事吗?小仙女又突然换了个口吻,一直点头说,他啊,确实女粉丝太多,根本轮不到我。我们就不约而同一起大笑。

说来也有意思,本来我跟彼得潘是先“认识”的,因为他的原因,才认识了大宙,又因为大宙的关系,又认识了小仙女。他们几个人,
按理应该算是一个圈子的朋友,因为没有见过彼得潘,反正大宙跟小仙女都是互黑模式,比如大宙第一次跟我引荐小仙女,就说,你一定要写写她,她啊,开酒吧倒闭了,开民宿又倒闭了,以前有个特别愤青的公众号,各种大骂xxx,哈哈。而且压根不管小仙女一脸黑线,巴拉巴拉吐槽个没完。
大宙和小仙女聊到彼得潘也基本都是不同角度吐槽,一个说,彼得潘只是旅行界的小虾米,只是因为我这种“正常人类”没见识才会觉得他牛逼;一个说,屌丝到不行,在人民路一蹲,跟地痞流氓毫无分别。
说好的,有追求的学霸追求自由人生去了?不是金融新贵抛下一切去流浪吗?他文中那么多姑娘的故事,莫非都是他的妄想症?在我的想象里,彼得潘一直都是把人生活成《在路上》的那个人啊,甚至于当我后来知道他,觉得迪安本安,《再见杰克》里那个人民路浪子,随便跳上一趟《最后一班列车》,背《一把破吉他》,就可以《再也不去丽江》……
好吧,可能我这个戏精听了太多民谣了,而混民谣的都绕不开云南那犄角旮旯。

其实本来我可以跟彼得潘同行一段,本来结束西双版纳的行程,要跟他的团一起去林芝看桃花,结果,西双版纳我花超了预算,当然这不是重点,关键是我在望天树玩的太嗨,发朋友圈忘记屏蔽老妈,然后我妈一天发了大约几百条微信来训斥我,然后养娃合伙人也憋不住喊我早点回家搬砖,于是,我只能一边看着朋友圈里,彼得潘的房车边烤肉、星空下露营,雪山上奔跑的航拍视频,一边努力适应着新的格子间生活。可能就跟大宙劝我的一样,毕竟你已婚有娃,不像我们一样,好好生活吧。
养娃合伙人经常问我,你理想的生活是不是天涯海角到处流浪?济南那批损友,偶尔也会埋汰我说,你又要去哪里艳遇去?
其实,我对彼得潘的喜爱,并不是第一次。前年的时候,我还同样痴迷过另外一个旅行博主,那个名校毕业、舍弃国企铁饭碗,只身前往叙利亚的勇敢姑娘。更没有什么企图,这方面我几乎是到了心理上的中年ED期,讲真的,如果图这些,我们大山东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十分符合我肤浅审美的长腿草包,怎么讲呢,真的是过了那么一个阶段了。对于彼得潘,就是有种感觉,他偷走了我的人生的感觉——就是我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我曾经以为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人生,就是他的日常,而且他比我舍弃更多,他有多勇敢,可能就证明我这么一个人活得多窝囊吧。
虽然连面都没见过,他的故事,除了他碎碎念的文或者我们共同朋友的吐槽,只剩下微信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但是,总感觉他也是一个朋友,没准以后也会成为特别重要的一个朋友吧。就跟虽然大宙、小仙女一直互黑,也看起来不怎么懂礼貌,但是他们之间就是莫名有种很真诚的感觉。

彼得潘其实也算一个小有名气的人,作为同行,也曾经跟他聊过变现的问题,真心讲,他比我标签更明确,又是变现最容易的旅行垂类。但是这个人,怎么讲呢,连小仙女都黑不起来他,她都不得不承认,彼得潘是一个特别天真、有底线的人,很多事不是他没有能力去做,很多钱不是他赚不到,只是做人底线太高,坚持的太多,于是,就这样随性地活下去了。
我也跟他聊过爱,作为拥有天壤之别生活方式的同龄人,我感觉,所谓的女粉丝,所谓的那些异性缘,对于彼得潘而言,都很难走到开花结果的阶段。就是女孩子嘛,可能年轻时候都喜欢浪子,但是女孩子总会长大,慢慢地会想要稳定,作为一个妈妈,我认为女性一旦拥有了下一代,基本上会很难回避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如果是小仙女这样的同类人,我也分别跟她和大宙讨论过这个话题,大家都是同样自由的灵魂,都特别自我,按理两个相似的灵魂应该更容易互相理解,但是理解跟能不能搭伙过日子是两码事。怎么讲呢,就是我们普通人,一旦选择婚姻,哪怕是不爱了,或者爱变淡了,变成亲情,也会因为养育下一代的责任, 婚姻的承诺这些其他理由,走到白头偕老的那种长久夫妻。而彼得潘、大宙或者小仙女,既然为了自由舍弃那么多,应该也不能容忍不爱了以后的继续捆绑吧,毕竟他们是完全不愿意假装的那一类人啊。

最近,彼得潘又去了新疆,我跟他说,有空的话,多拍点视频。其实本来五一我也动过念头去北疆看看,但,假期对于这种深度游还是不够,而且,要回家,要陪孩子,问了未来更稳定的家庭生活,我们也应该更节省的活着了,再就是,我不太能够给自己更多独自旅行的机会,下一次,我想拖家带口去见见李娟笔下的游牧生活。
正因为如此,每次想到错过的,跟着自诩“不靠谱”的彼得潘开着房车,住帐篷看星光,在雪山上奔跑,那些为了早回来十天,为了多赚个三瓜两枣,错过的那可能是最后一次的独自撒野的旅行,可不就是在家气哭!!!
所以,写下这篇连面都没见过的,关于彼得潘的道听途说的故事。不过,我个人感觉比报道他那篇的,通篇贴满标签的专访真实多了。
毕竟,他竟然选择了不顾一切,去追求自由的生活,去远离SB的天涯海角,一个见过了星辰大海的人,怎么可能走到今天,还会对结婚生子拥有太多执念?
我想,哪怕是没有爱,他应该也能接受吧。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一直在路上的勇士,也为更多求而不得的怂货而写,不要脸去想想,起码我们拥有稳定的x生活,小仙女说,她已经两年没见过男人了……
林山王1号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伊犁行纪2:关于一场闺蜜结伴的旅行 (11人喜欢)
- 伊犁行纪1:路上到底有没有小鲜肉 (5人喜欢)
- 李娟的《春牧场》和可可托海滑雪二三事 (8人喜欢)
- 思想碎片1:关于人生限定快乐 (5人喜欢)
- 独行伊犁1:遇见一个歌单重合的人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