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读《围城》
本打算一周读完的《围城》,一个月了还没有收手。因为,实在太值得咀嚼。
已经不记得大学时候读《围城》是种什么体验了,大概只是在意故事情节吧。如今读来,实在是经典。钱钟书先生对人性敏锐的洞察,巧妙又贴切的比喻,读来实在令人捧腹又动容。
前面几章读得也很仔细,但没有按章节及时记录,读到后面觉得这么精彩的一本只写一篇已经不够表达内心富饶的收获了,才开始从第六章开始,以章为记录。
前两章写鸿渐一行人的回国路。笔墨主要集中在了男女关系上。鲍小姐有风姿没底线,苏小姐矜持自尊但好像有了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剩女意味。鸿渐有点像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不知道是不是容貌出众,总觉得这样的人设明明很难让人爱上啊,后面的各种纠葛又是为何呢?
三四章围绕鸿渐与未能真正联姻的岳丈一家和鸿渐与唐晓芙、苏文纨的关系展开。回到家的鸿渐起初住在岳丈家里,也在岳丈的银行里工作,本欲是女儿不在了自己也资助了不少学费,添个干儿子吧。可是干儿子毕竟不是亲儿子,父母不会如亲生一般一切为了他好,儿子也不如亲生一般对父母孝顺和恭敬,有了矛盾也没有血缘的维系和修护,最后在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的纠葛中两家关系最终破裂。
然后就是饮食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大戏了。辛楣爱苏,苏爱鸿渐,鸿渐爱唐,多么真实的爱情规律,这部分内容里钱老把深陷爱情中男女的心理描写的细腻又逼真,如若不看到最后,真的很难相信,因苏结识的鸿渐和辛楣竟能成为好朋友,这算是都被爱情所伤的患难之间吗?
与辛楣比起来,鸿渐似乎多一点忧郁气质,辛楣似乎更自信。
第六章 三闾大学的日子
这一章主要描写鸿渐一行人到三闾大学之后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本身的生活经历,钱先生对这段大学教授的职业生活描写的非常精准。中国学术界的腐朽(或许不太准确),校长高松年的圆滑,老师之间的明争暗斗,头衔称呼的地位象征,裙带关系的纷繁复杂,就这样一一铺陈在面前,学校里的政治暗斗真的一点不比在官场少,如今的中国体制内,也大约还是这个样字。可能这就是经典,能够揭露穿越时空的普世价值观,在个别现象中挖掘出社会和生活的一般本质,实在是太精彩。他说,只有中国的科学家可以做官,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他说,政治家聚在一起,当然是乌烟瘴气。
第七章 有男女的地方总有是非
这一章主要是两个构成部分。汪处厚夫妇为了拉帮结派为鸿渐和辛楣做媒不成,反倒汪太太和辛楣夜里散步被人指摘有什么导致辛楣离开,后鸿渐也在别人的谣言之下与孙小姐订婚,再后因一本小册子被李梅亭举报思想有问题也离开了三闾大学。
这样一想,回首来时路,即是尘埃落定也大有竹篮打水之感,也许,人生的真相即是如此吧。
这一章节淋漓尽致的展示了男女相处中那点两性的小心思,暗恋、好感、嫉妒、害羞、吃醋、撒泼,汪处厚夫妇的关系算是各取所需,汪太太与辛楣有点彼此欣赏,鸿渐与孙懿似乎芳心暗许,辛楣对范就像鸿渐对刘完全不做考虑,男男女女,到底也不过是如此,你喜欢我我不喜欢你,我喜欢你但你不喜欢我那我也不喜欢你了,我本来不喜欢你但你喜欢我我就有点喜欢你,别人都说我喜欢你我觉得我好像也有点喜欢你了,别人都说你喜欢我我就也好像有点喜欢你了,而已。至于彼此都有意的相互喜欢,大概是鸿渐和唐晓芙,可也因为苏文纨略带加工的真相,对鸿渐失了望。
两个人想真正走到一起,是何等不容易啊,而吵不散离不断的婚姻,又得是几世积攒的缘分,至于幸福美满,那大概是种美丽的传说吧。
这一章里,钱钟书先生也有几处精妙的论理,譬如,战争让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这是人性,对于不可求证的事情,自然是怎么动听怎么美化)譬如,说到年龄,有时年辈意识比阶级意识更鲜明,随你政见学说趣味如何相投,年辈的老少总替你隐隐分了界限。
第八章
这一章写鸿渐与孙订婚后及离开三闾大学的事情。临行前的潦倒,这是世俗人心态的写照,孙小姐订婚前后的变化,是每个饮食男女都会有的样子吧,她为了嫁给鸿渐煞费苦心,我真是活该单身,从来没有为了婚姻大事如此钻营。
这是道尽了人世沧桑的一章。再见的辛楣与鸿渐,鸿渐与苏文纨,都已经不一样了。辛楣好歹家世和个人能力都不差,谋了公务员的差,有了经济,有了社会地位,也有了未婚妻。已嫁为人妇的苏文纨远没有本书一开始时的温婉,文艺,她逞嘴上的一时之快报当年鸿渐欠自己的情债,对辛楣暧昧亲昵得态度暴露了女人都会有的虚荣心——希望爱过自己的人永远爱自己,情感的经历让她泼辣犀利,生活的磨炼让她开始盘算着经济,带私货挣钱,人生真的是很复杂的体系,我们都要经历,都会在经历中改变,正如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只是希望我们都不要因为生活,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模样。不得不提的是,苏文纨也是厉害的女子,开头的时候还是错过了最佳赏味期限只能待价而沽的女子,在心慕鸿渐而不得之后迅速的嫁给了倾慕自己的曹元朗。我甚至不明白为什么选的不是方鸿渐。只是,也许这才是婚姻的真相——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关系。鸿渐和孙柔嘉,辛楣和他的未婚妻,都是这样吧。这样想来,婚姻也不是那么的神秘和神圣了。钱钟书先生说,不需要炽烈的爱,不讨厌就已经够了结婚的条件了,可能这才是婚姻的真相吧。太过于相爱的两个人是结不了婚的。 这一章的鸿渐有些许多的落寞。曾经的小伙伴在几年后渐渐拉开了距离,而过的最差的竟是自己。从这一角度,我们很多人都是方鸿渐。 这一章里,柔嘉和鸿渐还爆发了第一次世纪大争吵,吵得凶好的也快,可能这也是婚姻的常态。
这一章的经典句子: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越亲密、礼节越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越深。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才算胜利。虽然厌恶这地方,临走时便有以后不能再来的怅恋,人心就是这么捉摸不定。女人应是天生的政治家,她们背后彼此诽谤,面子上这样多情,两个政敌在香槟酒会上碰杯的那一套功夫,怕也不过如此。婚姻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
第九章
有了共同的敌人之后,内部矛盾也就解决了,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钱老说,孙嘉柔绝想不到自己竟做了妯娌之间的和平使者。钱老还幽默的说她们亲热的如结义姐妹,因为亲生姐妹往往彼此嫉妒。
见到了复杂家庭关系能为柔嘉考虑的鸿渐,也算是当今的暖男了。
第九章
这一章写鸿渐和柔嘉的婚后生活。真真切切的诠释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见很多俗语并不是空穴来风,有它的依据的。
婚姻有它的好处。结了婚的鸿渐和柔嘉另立门户过起了他们的小日子,生命中有了另一个人的陪伴,日子也有了俗世的烟火气息。他们偶尔吵嘴,但不会决裂,相互埋怨又相互挂念,日子琐碎平凡,但这大概就是生活。钱老说,结了婚的人有了发泄对象,对任何人发脾气都不想对太太那样自在。柔嘉和鸿渐就像抢一条绳子,尽力各拉一头,绳子迸直欲断的时候她就凑上几步,这绳子又松软下来。这说的应该就是博弈,也像是磨合,彼此适应,彼此试探。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婚姻也会一直存续,可是——
婚姻里更多的是琐碎。初入方家的柔嘉各种不适应,复杂的家庭关系,公婆不想让女子做事的陈腐,妯娌夹枪带棒的嫉妒,好在没有住在一起避免了不少矛盾。两亲家也如所有世俗真相的那般彼此瞧不上,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值得更好的人更好的人家。结婚后的两人真的不再只是两个人,因为背后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各自的社会关系。柔嘉的姑母、鸿渐的父母是彼此的压力来源,这是家庭关系;辛楣是鸿渐的社会关系;还有唐晓芙、苏文纨这样的前女友关系,都可以成为婚姻中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婚姻在吵吵闹闹的琐碎中存续着,只是结尾留了个开放的想象空间,鸿渐和柔嘉的矛盾不单单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涉及到了朋友、家人、家暴、尊严,甚至似乎错过了最佳的和好时机,我明白这肯定是婚姻里的不可避免,可是,究竟他们的婚姻是散伙还是继续呢,钱老不再说破,因为每个读者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说到前女友,大概真的每个男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白月光,唐晓芙是那个白月光,她到最后也没有在出场应该也是作者的偏爱,没有像苏文纨变得世俗,没有像柔嘉结婚后失去了神秘的魅力。在这一点上讲,男女真的不一样,女的不太会怀念前男友,男的钟情于前女友。
婚姻,果然是长大的毕竟修炼。一个人不管年纪如何只要不结婚就还是个孩子,只有结了婚才会收到各种生活打击各种复杂关系的洗礼,才会更明白生活、更了解世界、更懂得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婚姻幸与不幸,都值得经历一圈。而且事实上,幸与不幸也是自己的能力和选择的结果,这么来看,婚姻即便可怕也不必要害怕。
钱老还借鸿渐的口道出了男性眼中婚姻的、恋爱的算是真谛吧:现在想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的那样郑重,真是幼稚。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觉你娶得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一个。男性在结婚的时候真的是理智精明的,女的会傻傻的只因为爱情。婚姻可以起源于爱情,但支撑走进婚姻的一定还得有其他。
钱老的这一章太伟大。道尽了普世的人情世故,那些历经了漫长的岁月时空一直未曾改变的真理。这该是怎样一双睿智的眼睛,才能穿越生活的重重迷雾,看得到这么多背后的真相,这就是那个被家人说“痴”的默存吗?还是那个被杨绛无限崇拜的钟书呢?
202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