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换工作完结(慕尼黑)
本来想更新原文,因为四月要更新的内容还蛮多,还是保留原文,另外重新写一篇续文好了。
找工作进行了两个半月,前天收到第一封工作邀请。四月底真的大爆发,这两天陆续收到总计四家基本确定的回信,其中一家已经把合同发出。现在遇到了人生的“奢侈问题”,到底去哪家。
因为工作内容的关系,需要记录和对比公司的规模。做财务内控,平时经手的(公司财务)数据是什么规模,在找下一家新工作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量。
第一家是做医疗设备(癌症等)的技术软件的公司,全球员工1500,年营业额3亿欧。SAP普及于所有重要的子公司。语言要求德语和英语流利。是已经发了合同的那家。非常厉害的一家公司,在我找工作的黑暗期,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首选。
第二家是法国一个(较……)贵的服装公司(普通T恤一件300欧算贵吗),品牌知名度的话,应该差不多人尽皆知。因为我不打算去,打算回掉,所以就不提名字了。所在的公司是德国总部,掌管德、瑞、奥的所有渠道和市场,包括北欧。年营业额2亿欧。用SAP和其他一众系统。语言要求德语、英语、法语(因为要跟巴黎总部交流)(其实整个集团早已被瑞士买下来了)流利。
第三家天主教下的一个社会救助组织。在欧洲极其庞大。数据未知,只知道在德国年营业额9亿欧。员工三万多,志愿者五万多,会员组织一百多万(!)。相比营业额,更多的收入来自会员和捐赠。面试时他们给我看了他们的两个季度的财务报表,需要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之类。后一项的收入是营业额的好几倍。反正就是一个非常庞大、基础稳固的单位,因为没有经济压力,内控的工作压力估计也没多少。都不缺钱,控个神马!如果入了这家,几乎和公务员一样保险。可能比公务员更保险。这家周四面谈。
第四家是一家卖汽车的网站,软件目前尚没有。投资人是前宝马高层,手上另有其他4个投资项目。只需要德语。看他们财务报表,尚没有从负值转过来。:) 也不准备去,已经回掉了。
目前来说较实际的就是在第一家和第三家之间挑选。
但我心里另有一家在等。其实我本不希望其他几家太快给我答复。
这家是德国一家汽车制造集团旗下的另一家汽车制造子集团。年营业额200多亿欧,员工八万多。估计名字我也不用提了,因为全世界没几家车厂有这个规模。本来以为投这家公司,竞争会很激烈。目前已经完成了二面。我给中层部门经理写了邮件,说我已经得到另一家工作合同,问他们什么情况。对方很快回复,说他们的招聘尚在进行,预计5月中结束,也不能提前给我准入,也不能阻断我其他工作机会。但他对之前二面印象极好,绝对会给我推荐到区老总那里三面(总共三面),这是他目前能给我的信息。
另有两家尚未给回音。
一家是瑞士的金融软件公司,总部苏黎世。年营业额七千万,员工七百(员工比我们还多一点,年营业额不及我们一半,怎么养活的??)。没有SAP,内控系统尚在建立。德语英语流利。不打算去。但为了我的统计数据,我会等他们先给我答复。
另一家做航空技术,主要服务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和欧洲航空局。非常专业,规模不大。已经被瑞典一家航空航天技术集团收购,需要向瑞典总部报告,也需要管理荷兰的英国的子公司。英语和德语流利。面试感觉非常好,友善,轻松愉快。没有SAP。也不准备去,很可惜。如果我什么工作都没找到,我会很乐意去这家。同事和老板感觉都太好了。
虽然尚未有定论,但是整个找工作的过程已经进入尾声。说一下数据吧。目前为止,因为某一个海投的阶段,收到颇多拒信。截止到收到第一个工作邀请,简历筛选阶段的拒信比约为一半。 面试通知约为四分之一。每收到一封面试通知,就有两封拒信。:) 另有四分之一至今尚未有回复。
简历阶段,拒信的平均回复时间为10个工作日,即两周。最长44工作日,最短2个工作日。
收到面试通知的那些,从发出简历开始算,经过一轮两轮三轮面试,到最终收到一个结果,平均用时21工作日。也就是一个月。我相信,这个对于找工作的同学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信息。最短12工作日,最长也是40多。
两个半月内总共面了29场。我觉得对于全职工作者来说,这是一项记录。欢迎来破。其中20场专业面试(不少公司真的要两场专业面,一场简单面,然后一场来四个人的轰炸面,比如给我发合同的那一家医疗设备软件公司)(又或者一场简单专业面,一场带Excel测试的具体面)。
面试方面,我可以说是在实战中强化训练,三语切换自如,所向披靡,流利程度远超中文(听我给我妈微信发的面试简报,磕磕巴巴,都不知道她听懂没)。老板在年初时提的,要加强德语的话题,突然被动密集练习,水平突飞猛进。我觉得日后会很欢迎PPT Presentation的工作。
最后说一下工资涨幅。
如果接受医疗软件公司的合同,税后净收入+22%,工作时长+14%。
法国的服装品牌,税后净收入+24%,工作时长+14%。
天主教的救助组织,税后净收入+22%,工作时长+11%。
巨模车厂,税后净收入+15%,工作时长+0%。
七月一日入职。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与这间如同职场的母亲般将我孕育而出的公司告别。不知道作何感想。我这个人,睡觉睡得好的很大一个身体和思维前提条件,是不会去想和担心尚未发生的事情。在做人生看似重大的决定的时候,显得潇洒和轻松。很多时候回头看,不过短视而已。也有好处,也有坏处。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22 14: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