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治愈自己的「空心」症结
查看话题 >我们的焦虑感从何而来- 随感记录
经济的高速发展,好像就是无数疲于奔命甚至不惜996的个体来维系的,集体的无意识或许在劳动力生产中是件好事,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力持续劳动以输出经济价值,而代价则是泯灭个体的内在价值和多样性,一切成功的价值衡量都是向外的。那资本如何能让作为劳动力的个体不问缘由、不求意义甚至愿意牺牲个人生活而持续工作呢?这背后的成因或许很复杂,大多看起来自主的选择背后(比如所谓地"自主选择了加班或是996"),可能很大程度来自外在的社会观念和环境的无形影响。
在劳动力市场中,中年人似乎是最稳定的劳动主力军,背负房贷车贷,上有老人下有小孩,这样高压的生活状态足以让他们动弹不得。对于流动性高甚至无所求的年轻人,一方面多给他们制造消费主义幸福的幻象,一方面持续煽动同辈压力,把那些20%精英阶层的生活向他们滚动播放,然后再加强社会的年龄焦虑,以及大龄未婚(尤其女性)的歧视,以便让大家快速进入婚姻生育,结婚促进房子和车子大型消费需求,孩子则促进持续教育产出和学区房的需求,就这样,流动的个体最终进入稳定的家庭单元,背负着几十年才能还完的贷款,怀揣着阶级跃迁的愿望,逐渐进入固化的中年状态,有些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成功愿景再转嫁给孩子,于是鸡娃应运而生,新的轮回再次开始。
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在资本运作中已经异化成有标价和产出的工业机器,人们或多或少都能在生活中体会到些许的无意义感,更别提那逐渐累计的焦虑情绪,和愈发失去了对事物的内在感知能力。「空心症结」或许就是如此而来,它并非你选择了什么,它更像是人在经历一系列外在社会规训以及劳动愈发异化后所带来的后遗症。
怎么跳脱呢,悲观来讲的确是很难的,即使能意识的到其源头,能做的也是个人层面的反抗,有些人选择丁克/不婚育来拒绝进入循环,拒绝消费主义的洗脑或者选择极简生活以降低欲望,拒绝外在竞争和内卷来寻求内心平衡,也有类似宅男/女选择沉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来寻求情感满足等等,用各种方式来协调自我与现实处境的冲突。如果阶层流动不再可能,上升的路被堵死,高价的房子和以车房为前提的婚育可能让年轻人难以喘息,或许进入如同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便会在所难免,人们最终会对成功学所煽动的努力失去信任,更愿意降低欲望和需求,用有限的钱和精力构建一个自我的乌托邦。
当然,在任何时候,选择了一条与主流不同的道路,都会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总之一旦你试图跳脱这个被资本裹挟被动运转的循环,便会有各种声音来规劝你,“不努力你的人生就完了”,"不结婚你就剩下了","不生育你面临的就是孤独终老","不鸡娃你的孩子就只能上菜场小学","996是一种福报,是你选择努力的标志",那些"善意"的规劝会一直从小到大伴随你的生命,随时等待着你在哪一步终于败下阵来,向现实妥协。
……
前两天在清理电脑上的文件,翻到了去年九月随手写的一篇小故事,虽说有些班门弄斧,但觉得和此话题有些联系,便附在下方:
一头拉了十年磨的驴子终于倒下了,它还是没能吃到悬在它面前的胡萝卜,主人将萝卜系在离它前方一米处的架子上,将这个架子放在它身上,于是它转磨的时候胡萝卜也会跟着转,就这样一圈一圈,周而复始,它追逐着那根悬在眼前的胡萝卜,想象有天吃到了该是如何幸福美妙,直到累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后来,有一只叛逃的驴子听闻这个故事,便产生好奇,从农户家寻来一根鲜嫩的胡萝卜来尝尝,吃了没两口,便吐了出来说,这玩意真不是驴吃的,还是门口那片秸秆吃起来带劲儿。
-
冷乌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01 11:12:18
Darli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人人自媒体的时代,我在小红书做博主 (16人喜欢)
- 碎碎念—关于离职和自由职业的日常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