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三国》之:刘备与吕布的恩恩怨怨
刘备——“世之枭雄”,吕布——“三国第一猛将”,二人聚而又散、和而复分,到底怎么回事?我们来捋一捋!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没有诸葛亮辅佐,一直颠沛流离、四处奔走。吕布与王允诛杀董卓后,曾在长安城风光了一阵子,但很快李傕、郭汜卷土重来,将他击败,他逃出长安,四处投靠各路诸侯。他的“三姓家奴”的名声在外,让很多人瞧不起,不愿意收留他,也有一段漂泊不定的日子。这段时间,刘备、吕布二人有很多交集。
曹操之父在徐州被害,曹操深恨徐州太守陶谦,领兵来攻。陶谦深陷曹操的包围之中,向北海的孔融与刘备求救,二人兴兵前来,解了曹操之围。后来陶谦病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刘备有了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
此时的吕布从长安城逃出来,先投袁术、后投袁绍,又投张杨,最后投张邈。在张邈处,他趁曹操出征陶谦时,领兵攻占了曹操后方的兖州、濮阳。
曹操闻讯,舍弃了徐州的陶谦,回师攻打吕布。双方在兖州、濮阳大战,终于,吕布不敌,被曹操打败。
吕布无处可去,来徐州投靠刘备,刘备收留了他,安顿他的败军屯于小沛。
曹操看吕布投奔了刘备,先施“二虎竞食”之计,秘密写书给刘备,令其杀掉吕布,刘备未从。曹操又施“驱虎吞狼”之计,假天子之名,命令刘备讨伐袁术,刘备率军离开徐州,留下张飞守城。吕布却趁机袭击徐州,张飞被打败,只得逃走。

刘备正在出征,后方的根据地却丢了,无处可去。
吕布虽然夺占了刘备的徐州,但是听了谋士陈宫的建议,写信给刘备,邀请刘备回来,称自己只是暂时替其守城而已,并无夺城之意。刘备此时正无处容身,于是回了徐州。吕布留刘备居于小沛。
至此,吕布反客为主,取代刘备,成为徐州的新主人。
袁术恼怒刘备无故攻打他,派遣纪灵攻打刘备,刘备兵少地狭,向吕布求救。吕布设计将纪灵、刘备召集在一起,“辕门射戟”,解了刘备被困之围。

但是很快,张飞抢了吕布从外地收购的马匹,吕布大怒,发兵攻打刘备。刘备不敌,从小沛逃走,投奔曹操。
好心收留吕布,吕布却夺去自己的徐州,这次又被吕布打得丢盔弃甲,刘备彻底认清了吕布的为人。他铁下心来,要联合曹操,除掉吕布。
曹操这边两败张绣、击退袁术,集中力量,准备对付袁绍。要打袁绍,先要解决吕布,以防大军出征时,吕布来侵扰自己的后方。
此刻曹操的实力最强,他统率吕布、刘备、孙策,击败妄自称帝的袁术。仍令刘备屯于小沛,实则是想暗中图谋吕布。
刘备与曹操书信往来,不慎被陈宫截获。书中商议,如何才能拿下吕布。吕布得信大怒,即刻来打刘备,刘备不敌,又被打得七零八落,沛城的家小都顾不上了,匹马逃出城去。关羽、张飞也被打散,各领残军逃到城外山上。

曹操正欲除去吕布,吕布此举正中下怀,于是起兵,先救下刘备。然后拉开阵势,与吕布展开大战。
可惜吕布阵营中出了两个叛徒——陈登、陈珪父子,二人一心投靠曹操,却留在吕布营中作为内应。他俩巧设连环计,令与曹操作战的吕布连丢徐州、小沛,只好逃到下邳,固守不出。

曹操、刘备围住下邳,吕布又优柔寡断,不采纳陈宫良计。终于,曹操水淹下邳,吕布被擒于下邳城的白门楼。他向刘备求情未果,被曹操斩杀。
纵观两人这段纠葛,终究是吕布不仁,想当初他走投无路,来投刘备,刘备好心收留他,他不思报答,反而趁人之危,夺了刘备的根据地,最后更是将刘备赶走。
当然,最后他也付出了代价,在被曹操所擒、向刘备求情时,正是刘备轻轻的一句话——“君不见丁原、董卓乎?”,使曹操下了杀吕布的决心。

其实吕布骁勇异常,战斗力爆表,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很强。但他不施仁义,部下离心离德,致使陈登、陈珪父子一心归附曹操,为曹操出力,使他在对战中连失徐州、小沛两座城池,彻底处于劣势。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吕布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反复无常、背信弃义。起初他想与袁术结为儿女亲家,已经将女儿送出。听信陈珪之言,又将女儿追回,并囚禁了袁术的使者韩胤,殊不知袁术与其结亲是要害刘备,而陈珪进言是为救刘备。这一切,心思简单的吕布全然不知,被他人操纵于股掌之上。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感觉受到愚弄的袁术率兵来攻。虽被吕布杀退,但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困、命在旦夕,向袁术求援时,袁术却再也不肯轻易发兵来救,而是让吕布先送女儿过去与其子成婚。曹操的重兵把守之下,吕布虽勇,怎能突围?于是吕布终于在部下的反叛中,被曹操所擒。

吕布也很幸运,他幸运在拥有一个忠心正直的陈宫。
当年曹操献七宝刀、刺杀董卓,事不成逃命江湖,被陈宫所擒。陈宫感念于曹操的义举,毅然弃官、追随曹操而去。
但逃亡途中,曹操误杀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却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陈宫认清了曹操的真面目,弃曹操而去。
直到追随了吕布,陈宫再也没有放弃,他一心一意为吕布出谋划策。事实证明,陈宫足智多谋,足以对抗曹操大军!奈何吕布刚愎自用,不纳忠言。终于在自己覆灭的同时,也拉上了壮志未酬的陈宫。陈宫的忠义,使就连被他大骂的曹操,在送他就刑的时候,也不禁“泣而送之”!

吕布反复无常、背信弃义,陈宫信念坚定,甚至在失败被俘时,都不屑于屈膝投降、苟且偷生,而是慷概就死,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