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里的某一刻》某篇文章的小记(3)
这本小书已经读到一半了,仿佛作者记录令人快乐的点点滴滴,其目的不仅仅是分享快乐。
越读下去,就越感觉文字的风格很合我的口味——灵动而又细腻,文字之中还带着孤独与疼痛。可能是缘于类似的经历,对书中的文字,没有感觉到是无病呻吟,而是带病的勉力微笑,可以说这本书写进了我的内心。
阿春分享那些开心的点点滴滴,在我看来,也有追忆过去的快乐时光,并借助记忆来扯平当下的苦闷。只是我和她不同的是,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同时这些年换地方上学工作,好不容易建立的联系,说断就断了。我没有那么多的朋友,没得那么多的可选分享项。我的内心最深处的那些东西,被我严严实实锁了起来。这部分东西,差不多就是长期处在竞争与压力之下的产物,在我看来是黑暗不堪的。谁没事会看我的黑暗内心呢?爹妈看了会心疼,而我不愿意让他们心疼;好友或许不感兴趣,多半是因为他们的经历和我类似,他们没啥事,而我有事情,终归说不太好吧?并且好友们普遍比较忙,为什么给他们讲没有兴趣的东西呢?给可能的恋人呢?那就更别提了,压力都不小,没必要为此再添加负担;并且留下欢乐都还来不及,留这个干啥?可能一同生病的病友群,可以说一些吧?但我不希望给同病相怜的病友带来新的负担(这不是以前的诉苦大会,诉完苦就甩开包袱了,病友的负担普遍比较重,包袱不会轻易掉下来)。我这个人,可能更倾向于默默地锁起内心的黑暗,尽量留给大家开心的事情吧?至于内心的黑暗,我相信时间会一点点帮我抹掉。高强度竞争与压力导致的心伤,可能也只有时间来治愈吧?并且我总得适应与它们一辈子并存,因为我的工作单位承担的就是国家重大项目,将来总会有更严酷的考验,这个适应不来,将来可不好交差呀。
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仿佛为自己在票圈里发的一些无厘头状态找到了一些理由,那就是尽量留住一些快乐的瞬间,留住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为将来……一旦有那么一天我需要大量的快乐冲散内心的焦虑以及压抑时,我能拿得出来。这是我一个人的折腾,不希望别人因此而受到折腾(专业大夫例外)。
感谢阿春能在自己很困难的时候,依旧能用细腻而又灵动的文笔记录下属于她自己的快乐,这份快乐正在,也会在将来帮助到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