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童》:如此时尚又感人的红色音乐剧,第一次见
文/桃妖不是妖
如何将近现代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当代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大概是很多艺术家苦苦思索的问题。最近,有幸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观看了红色题材音乐剧《新华报童》,看之前以为会是一出震撼的爱国主题话剧,但看过之后却发现,《新华报童》没有这么简单,主创利用现代年轻人喜欢的音乐、街舞形式,呈现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真相,看完不仅有震撼,更有欣喜跟感动。

《新华报童》的开头,是一对从轰炸中逃难出来的兄妹,江阳跟江雨。哥哥背着被炸伤腿的妹妹没日没夜的逃难不知走了多久,他们来到陪都重庆,恰巧遇到一群报童被地痞流氓欺负,从此,江阳也开启了他跟《新华日报》这份报纸深厚的缘分。

1939年的重庆,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既要时刻提防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也要小心国民党反动派的欺辱镇压。为了让全国人民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让大家了解发生在大后方的事实真相,《新华日报》变得异常迫切跟重要,而要将这些消息传送出去,一个个稚气未脱的报童,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新华报童》以知微见著的叙述方式,通过一群报童的热血激昂,反映了那个时代爱国人士的不屈跟坚强。站在舞台上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用昂扬的斗志,用澎湃的激情将《新华日报》送到重庆城的大街小巷每个角落。

你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台红色主题的舞台剧里,既有摇滚元素也有rap说唱,更有街舞律动。这是一种新奇又非常贴切的梦幻联动,rap是现代年轻人非常喜欢的音乐形式,而摇滚一直被大家称之为表达愤怒最恰当的方式。一群小报童,正是青春洋溢的大好时光,他们高声歌唱,大力跳舞,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反动派的不满和对正义的维护,有那么一瞬间,仿佛那个年代的少年跟现代的少年合体,用独属于他们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令人动容。

《新华报童》的故事发生在山城重庆,演员的台词有着深深的重庆色彩,尤其是一个叫小平头的报童。他脾气暴躁血气方刚,起初跟江阳这个外来者摩擦不断,但是在互相了解之后,他们变成了最好的朋友。在大段大段带着重庆口音的歌词里,我们听出了底层平民的艰难跟坚定,也从面嬢嬢那带着麻辣味的叫卖声里,听到了亲切,听到了烟火气。

这台音乐剧里,有大义凛然的正派乔世宁跟卓娅,也有冷酷无情的反动派李衡哲,而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正派有血有肉,他们的表演跟歌唱,总能将观众带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而反派也并非单薄呆板,反派有着他们自以为正确的信仰。。。但战局事实跟人民的呼声证明了他们信仰的狭隘跟错误。

《新华报童》这样一台时尚又感人的音乐剧,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自不必多说,同样也离不开幕后主创的努力。艺术总监甲丁、制作人兼编剧曹瑜、音乐总监何琪。。。他们用极富创意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推荐大家观看,看看那个年代少年的爱国情,看看这个时代少年的少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