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漫谈分别心

好久没有雨中漫步了。
昨天下午,出去晃荡了一圈,中途下起雨来,虽然也有所准备,但不免地也淋湿了一些,肩膀的衣物都渐渐湿透,感觉一阵阵凉,穿出去的小白鞋走着走着也变成小黑鞋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洗澡。脚闷湿了半天,带着老人们说的湿气重的疲惫,酸酸的。打开花洒,当暖呼呼的热水冲到小腿上,肩膀上,一阵阵的暖流,感觉要融化在浴室里,突然感觉今天也不虚此行。
想起高一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开通每个宿舍都能通热水,每天洗澡都要拿着桶,咣当咣当地去远在宿舍大楼一楼的角落去装水。虽然那时候我住在二楼,但大半桶热水对我这个小个子来说还是有点费劲,虽然那时候走廊对面住的是男生,也没有怜香惜玉的。虽然是南方,但冬天还是有点冷,发红的双手感觉快僵硬。然而,洗澡之前,先把双手浸到热水的那一瞬间,感觉刚才的全部劳累都烟消云散,就像水桶上面的热气,很快就和浴室的瓷砖化为一体。洗完澡,感觉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打开门,感觉自己又变回那个青春元气少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次出去游玩之前,都会先看天气。如果不是好天气,大晴天,出去的热情就减了一大半。也许是心里预设了,只有晴天的时候才能享受最好的风景,毕竟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谁不爱呢。
那天去东门逛街,和朋友感慨到,怎么好像每次来东门都是这样的阴沉沉的多云天气,我突然想到,因为好天气的时候,都去别的地方玩了,谁还来这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啊?
晴天适合出去玩,被我们当作了一种必然的美好事件。而阴天雨天出去,也自然而然地被先入为主地认为不好。
然而,阴天有阴天的风景,雨天有雨天的体验。或许,不该有太多的分别心。

这和罗朗说的相似,在《锵锵行天下》里,只有他是坐慢火车去集合地的。他觉得虽然很费时间,但只有慢慢地,才能循序渐进,感受一路上的风景变化。这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大学时去旅行,因为没钱,基本上坐的是绿皮火车,以至于第一次到武汉的时候,真正有一种我现在是在中国的中部的感觉。而工作之后出差出国了都是坐飞机,就算到达了地球的另一端,也没有那种穿越了千里万里的感觉。
他还谈到,他有时候还是会手洗衣服,虽然洗衣机的发明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但手洗也有手洗的快乐。我想起我以前住在白石洲的时候,房间太小放不下洗衣机,基本上每个星期洗一次衣服。具体的做法是,把全部的衣服都放到一个桶里,放洗衣粉弄出泡泡,然后站上去用脚踩,有一种体会到了曾经在南宁的扬美古镇看到一个当地居民,穿着袜子踩着一个大坛子的酸菜的感觉。虽然那次之后有几个月没吃酸菜,但现在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在佛陀的教义里,讲到对任何事,先不要判断,尽管去做,去过,去生活。
而今回忆起,过去确有过去的苦,但也有只属于过去的乐。用桶装热水洗澡体会到的快乐,就算今天晚上心血来潮再重演一遍,那种感觉也不再真实了。就像富翁去体验清洁工那种节目一样,再怎么感受也不可能有和他们一模一样的感受。
特定的快乐只属于特定的场景。
所谓分别心,在我的理解是任何的事情不先入为主地判断好与坏,不简单地定义一件事。因为好与坏,很多时候是相对的。
我一直喜欢晴天,喜欢蓝天白云。但当看到新闻里说到广东今年大部分都是晴天,降水量很少,很多水库储水量变少,农作物产量也减少了,才开始意识到我的快乐,对于其他人其实并不快乐。
阴天,晴天,都要坦然接受。
记得很多年前看一个日本动画片《岁月的童话》,小时候的主人公在街角遇见心仪的男孩子,被问到,你喜欢晴天还是阴天?她说她喜欢阴天,那个男孩子说,我也喜欢阴天。那时候我觉得他们俩都是怪人啊。
而现在看来,他们也许有更多和我不一样的感受。
清凉在炎热的夏天感受最甚,温暖在寒冷的冬天体会至深。
生活亦如此吧。
就像刚刚一直在纠结今天写作的话题,在几个话题中选了一个,结果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然后又开始用手写昨天的感受,没想到写着写着竟也滔滔不绝了。
有意却词穷,无意却放飞。生活的境遇,又怎么能被随意定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