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粤菜评分推荐02 “东江人家”
最近终于把事忙完了,可以出来吃点东西了,第二期选的第二家粤菜餐厅是别人推荐的,我也从来没有去过,先说这次吃的感受,其实是一家中规中矩的粤菜馆,算不上很好吃,但也不难吃。

首先需要科普两个点:
- 广东菜(粤菜)狭义上来说是传统的广府菜,但其实在广东,菜式其实是分三类的,一是传统广府菜,二是潮州菜,三是客家菜,三者各有各的特点,而现今其实是互相借鉴,各取所需吧。
- 东江其实是珠江的一个分支,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江流经河源、惠州,而这两个城市客家人居多,因此这次吃的“东江人家”理论上是客家菜。
其实我在广东吃的客家菜不算太多,个人印象中的客家菜相对来说做法比较质朴粗犷一点,讲究的是一种大快朵颐的美味,并不会做得特别精致,比如各种烧鸡、各种简单处理的河鲜、猪肉汤。此外,还讲究食材与食材之间的化学反应,比如猪肉酿苦瓜(将剁好的五花肉塞到苦瓜段中煎制)、鱼肉酿青椒(将处理好的鲮鱼肉塞进青椒再煎制)、更不用说各种酿豆腐和非常经典的梅菜扣肉了。
以下评价都是以我个人口味为准,我说好吃正宗就是好吃正宗,不好吃不正宗就是不好吃不正宗。

虽然我在北京吃粤菜的时候极少吃烧鹅烧鸭叉烧之类的东西,因为这些烧鹅肯定不会是现烧现买的,只是早上烧好了摆出来卖的,甚至是隔夜之类的。但是这一次我点了一份,因为这里有烧腊的外卖窗口,有不少人买了就走,因此这里的东西肯定不会是隔夜的、不新鲜的,再加上我是中午过去吃的,所以离烧出来的时间其实不会隔太久,所以就点了一份,烧鹅按斤卖,63一斤,不算贵。

理论上烧鹅的卖法是这样的,因为鹅比鸭要肥大,所以一直烧鹅基本上能做出四份例牌(四份的意思),而烧鹅的分法也有所讲究,首先先将鹅头砍下(有时鹅脖子也会被砍),虽然鹅头肉不算多,但是肉质独特,而且特别入味,因此鹅头基本都单卖(有些鹅的鹅头,比如著名鹅——潮汕狮头鹅就是一个鹅头跟一只鹅身差不多贵)。鹅头被砍之后,鹅的身体会从上到下砍开,一分为二,然后再拦腰斩开,鹅的上半部分(胸到肋部分)称为上庄,上庄这个部位肉比较纤瘦,皮相对来说比较多,适合下酒。鹅的下半部分(主要是鹅腿)称为下庄,下庄这个部位肉比较肥美,油脂比较多,适合食肉兽。虽然我没有特意吩咐服务员给我上庄或者下庄,但是幸运地弄了一个下庄给我,全都是肉,很满意。(个人没有理由的猜测,如果是卤味拼盘的话,可能就会默认给上庄,但点烧鹅的话就默认下庄)
个人认为一只好的烧鹅需要做到这三点
- 皮脆亮
- 肉多汁
- 鹅味与调料味道和谐融合
不算亮点的亮点:
- 这个“惠州烧鹅”,做到了一点半,一点就是肉多汁,另外半点就是味道还行,不会全是调料的味道或者鹅的骚味。
- 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性价比还行,对烧鹅感兴趣的可以考虑点一下。
不足:
- 皮真的不怎么脆(可能稍微放得有点久了),但比北京众多半点都达不到的烧鹅,好吃多了。也有可能是“惠州烧鹅”跟传统的“广式烧鹅”不一样吧。

然后就是这一道“咸鱼蒸肉饼”了,其实蒸肉饼是一道很讲究的菜,首先猪肉就不能选用纯瘦肉,因为如果用纯瘦肉蒸出来没有油脂,口感干柴,应该选用去皮五花肉,然后不能使用绞肉机将肉打碎,而要使用人工剁的方式,将肉剁出胶质为止,这样的肉不会被搅拌机打得太细成糊,而是被剁成大小不一颗粒分明的“肉饼”。除了肉饼之外,还可以加点料——喜欢吃冬菇的可以泡发一点冬菇切碎放进去,还有可以切一点鱿鱼末放进去,打一个整鸡蛋进去(芙蓉肉饼),也别有一番风味,调完味之后再加一点淀粉让肉饼成形搅拌均匀就可以进去蒸了。前面说了,客家人就很擅长做食材之间的融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亮点:
- 这一道咸鱼蒸肉饼其实做得挺好的,虽然咸鱼已经被大量的盐腌过,但是还是会有一点点鱼本身的腥气,有一个细节很讲究,就是有几段细细的姜丝把咸鱼与肉饼隔开了,使咸鱼的腥气不会漏到肉饼上,讲究。
- 还有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就是肥肉很多,而且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电动绞肉机绞出来的,肥肉颗粒分明,粒粒肥美,一口下去满口油脂。加上咸鱼的咸鲜,味觉上冲击不小。
- 总体还是推荐的。
不足:
- 可惜调味上肉饼的味道做得稍微有点不合适,有点咸了,如果没有咸鱼,这块肉饼的咸度是合适的,但是咸鱼本身的咸度也附加到这块肉饼上,使得这块肉饼略微偏咸,好听点就是好下饭,不好听就是厨师心情不好。

第一期也吃过一个啫啫生肠煲,简单说了一下这个是个啥玩意,没看的想了解的可以看一下
“啫啫”是一种广东特有的处理食材的方法,其实就是把炒好或者过完油的菜放到加热好的砂锅中,再上菜,边热边吃,一方面让食材中的水分快速蒸发,酱油等酱料遇高温产生特殊的香气,另一方面能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
其实看这个煲的边缘焦化的酱汁就知道,这个啫啫煲是真材实料的,不是简单热一热就上的那种啫啫煲,煲没有问题。但是这里面的食材,黄鳝问题太大了。黄鳝在广东是一种补血的食材,浑身是宝,吃的话会选用细长的黄鳝,肉体金黄,肉质鲜美,口感嫩滑,层次丰富。广东台山的黄鳝比较有名,黄鳝饭、啫黄鳝都很好吃。而白鳝就是另一个品种的鳝鱼了,表皮呈黑白状,体型也比黄鳝大得多,肉体呈白色,加葱姜蒜豆豉陈皮蒸制后,风味浓郁,肉质爽口鲜甜。


我感觉这个黄鳝不是黄鳝,因为从体型和肉色来说,这都不像黄鳝,作为黄鳝,它的肉色并不发黄,味道也没有黄鳝独特的味道,体型也太大了。但作为白鳝,它又太细了,根本没到能吃的体型,口感也不太对。而且这道“黄鳝”的肉质太糊了,虽然黄鳝不如白鳝爽口,但是这个口感就像这个鳝鱼被炖了两小时再去啫,反正这道菜怎么说都是一道奇怪的菜。算是踩雷了。(个人瞎推测,可能是用了价格相对便宜口感欠佳的黑鳝来替代)
还有一个“客家炒饭”,炒得挺香的,里面有碎鸡蛋,葱粒,还有应该是鸡肉粒,饭炒得粒粒分明,镬气十足,不错的,不过忘拍照了。
跟朋友两个人第一次吃这家餐厅,没点太多菜,而且这些菜我点的时候都是我自己感兴趣想吃的菜,不是什么招牌菜,可能比较片面,但跟我也没啥关系,我吃到啥就说啥了。
整体评价:三星半(五星满分)
环境:三星半(五一中午去的,要排队,不知道晚上怎样,里面环境不算太好,就一正常馆子)
服务:三星半(中规中矩)
口味:三星半(在北京的粤菜馆中,算是中上水准了)
交通:四星(离学校很近,我去很方便)
价钱:人均103(性价比挺高,反正俩人两百出头肯定能吃饱)
总结:
虽然这家餐厅的菜的口味偏客家口味,但其实有一些菜的味道还是能代表粤菜的,两个菜系在这个餐厅都有,反正对粤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尝一尝,性价比挺高的,整体菜品都不贵,感觉有点打性价比的牌子。不想排队的话,可以在外卖窗口打包点东西加加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