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改变命运
因为老家出过一位数学家,我读书那会儿,从政府到各级教育部门对奥数(我们当时叫数学培训,简称数训以区分于正常的数学课,不过说奥数大家都能看懂就是了……)也格外重视一些,所以在小学五年级结束的时候会有一次考试,选拔在奥数上成绩比较好的小孩凑成一个班集中培训,以便在各级数学竞赛中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效果其实还可以,至少当时还可以,我记得我们那届实际是在初一参加比赛的,最后集体成绩是第二名,比第一名北京队是差得有点远,然而第三名是武汉队还是湖北队,总之筛选范围比我们这种几十万人的县级市大多了。
这个中间牵扯到很多事情,有些非常狗血,但不是我们那届的就只是当八卦听听而已。我们六年级那个班,还是有那么二三十个人,后来一路考上初中高中,同班到高考结束的,大家的感情也算深厚。这两年同学的娃们也陆陆续续开始学奥数了,时不时在群里甩出一道让人头秃的小学低年级题来,大家闲聊时就免不了说起当年。
我是最近才知道,或者是以前知道但忘记了,我们班录取时,对奥数成绩的要求,女生比男生要高10分,这导致六年级班上60个人里女生只有男生的1/4;而六年级升初中的时候,从我们小学考进来的8个女生,估计不乏被那10分淘汰的;直到后来我们高中班上,女生差不多是男生的一半,其中只有5个是从六年级一直同学的;5个人里4个来自城区的小学,只有一个人是从镇上的中心小学来的。男生我没好好统计,主要是我已经记不清班里男生的名字了,估摸着有20个左右是六年级开始同班的,非城区的有5个左右?肯定不到一半就是了。
不过在奥数这件事情上,并没有感受到降10分录取的男生里有后起之秀,成绩靠前的除了一位初中时从隔壁县来的男同学,基本上就是六年级时就还不错的那些人。比较有意思的是,初中时我没明显觉得女生在各门竞赛的时候比男生弱,但到了高中,她们就不参加竞赛了。(不止是数学!)甚至有时候初试分数还不错,她们也拒绝继续去上培训课。我其实并不想和一堆男生混在一起,所以对这件事耿耿于怀,直到前几年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她们应该都承受了很多舆论谣言的压力,而我们家因为姐姐妹妹都学理工科,我本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才得以幸免?
前面说到镇上来的女同学刚好和我爷爷奶奶是一个镇,所以她的小学同学里还有我家的亲戚。她后来告诉我说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个很重要的考试,是数学老师让别的同学转告她的,而我家的亲戚甚至错过了去考试的车。她们班后来读高中的女同学并不多,考上大学的更少。当然我家那位亲戚现在过得也挺好,只是我们觉得,如果她六年级能和我们进一个班,人生会不一样。
非城区来的男同学里,多数也是乡镇中心小学的,但是有一位来自村小。据他说他们村小甚至没有分配到考试的名额,是考试前一天晚上他们乡中心小学分到名额的5个同学里有人突然发烧,说不去考了,他的校长又刚好在中心小学批卷子还是干嘛,就帮他争取了这个名额。我们觉得那位校长是他的贵人,否则虽然不至于像我们玩笑里说的念完初中就可以出去打工了,但想考上985211的希望更加渺茫。他自己天赋也不错,因为一个乡其他的孩子并没有考上,并且他之前也没有学过奥数,居然也考到了45分;只是放到现在的话,想这样从村小出头的机会,微乎其微。
我们小学正经的奥数课也只学了一年,但我们城区有一所小学据说从三年级开始学,他们学校人数只有我们小学的一半多,和我们小学一起考进六年级这个班的人数是差不多的,不过到高中的时候,还在这个班的同学好像只有两三位了,而我们小学大概还有七八个人吧,还有七八个从初中高中阶段考进来的。所以抢跑这个事儿吧……意义到底有多大还有待商榷?
当然,成绩不是评判人生的惟一标准,更何况只是奥数;我们当年的学习难度和强度也远不能和当下的孩子比,但要说奥数改变命运,放在我们身上,倒也不错。
要不然,我觉得我和小丑能同学14年的记录,是很难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