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留下的
我走进她的房间,分明是还有这个人存在过的气味。
给外婆遗体送别的时候,一双双眼睛在泪眼朦胧的同时也在四处寻找其他人的眼睛,想看对方眼里有没有泪,是发自内心的难以抑制的悲伤情绪,还是情绪仍处理不到悲伤的路口,迟迟在一个尚未搞清楚状况的情况。
我是不太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哭天抢地的情绪中,一瞬间又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一句问话而平稳对答,情绪稳定,答毕过后又能接上被打断之前的悲痛情绪。
香山公墓的火化场和遗体告别的灵堂点无不透露着临时感。两间灵堂旁边是遗物焚烧点,让人想起垃圾焚烧场。只是不过因为设置点的不同,成了光天化日下可公然焚烧棉絮物的合法场地。灵堂的横幅留了一个替换名字的位置,撕掉上一个老人的名字,换成下一个亲属进行遗体瞻仰仪式的老人的名字。灵堂有现场有人当场让你现金灵堂内摆放的陪葬物品,要随后一起烧掉的枕头、童男童女这些什物。
众人随着去往火化场,灵柩被慢慢传送进焚烧间,从眼前逐渐消失,眼前这个人便从物理意义上来说,从自己身边彻底消失了,连同她一生的经历和记忆。
亲属跪拜在火葬场窗户的走廊前,停留几秒后,转身去找等待这40分钟的火化结束的休息场地。众人在阴凉地,聊聊近况。
外婆早在7、8年前就给自己选好了土葬的墓穴。老来还乡,地址选择了外公墓穴的对岸。当时肯定是没想通过火化的形式,可这几年火化已经被广泛接受,农村的土地也不再开放给土葬,外婆在临终前是接受了遗体火化的形式,大概也是下一辈的人对于将遗体从市区运往老家乡下这段路的一个体谅。反正落叶归根,总得是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去安息。也许到我们这一代人,这样的观念便会慢慢消失了。
一行人在阴凉地休息,等着这四十分钟的结束。闲聊,沉默,手机打开阅读小说,玩一把王者,把老人咽气前的那段经历再拿出来讲一遍。
八十四岁已经算是高寿,清明节做的那场手术切除了长在肠子里的恶性肿瘤,肿瘤挤压身体内的疼痛是消失了,可随之而来的术后伤口疼痛以及无法进食的难受却一直没停过。一开始是连喝水都不让喝,再过两周之后可以少量进食,只能是非常清淡的饮食。外婆一直喜重口味,满脸的不高兴,不怎么愿意进食,只在去世前因为买的两碗有口味的粉而进食了大半碗。
人在无法自主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时候,一开始还会用语言表达来提出不满,可是当这种不满的抗议多次无效的时候,人自然而然放弃了表达。随之连生的欲望也放弃了。
从视频电话上我曾对外婆说,虽然现在很疼,但是你得有信心,你有信心了病自然而然就好了。
这是我从《别对她说》中学来的,全家人都选择不告诉家里的老人得肿瘤这件事,从美国、日本纷纷回中国北方老家去给老人祝寿办喜事儿,全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老人自己也不知道,身体不舒服是小病。后来老人又活了好多年。
人大概是不能进到病房,也不能被自己的儿女天天盯着,陪床的儿女在这个时候从不对在老人面前谈论后事的处理做任何的忌讳,哪怕是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老人不说话,只是把脸撇过去,不愿意做任何的回应。
大学的时候外公住到南院,当时他也已经骨瘦如柴了,靠着营养液维持了一段时间。某天晚自习的时候收到他去世的消息,嚎啕大哭,后来还很后悔没有抱着自己关系更好的同寝室同学,而抱了个矛盾冲突很大的姑娘释放了自己的所有悲伤情绪,可当时哪还有哪怕一秒钟的等待缓冲劲儿去做这个判断呢。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收到这个消息,我盯着表妹微信传过来的一句话,料到这句话迟早会出现,当真实发生在自己眼前的时候倒没有多大的起伏。就好像前几天听到HW给自己发过来说,最后一道录取审核没通过一样,好像已经意识到这个意外就是会出现,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就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意外而无法接受了。
表弟在这个时候把自己想要结婚的女朋友带了回来,一边是一堆老家亲戚朋友的出现,一边是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女票得好生招待,得让她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显然老弟的天平基本上全倾斜在了后者。家里的情况都是由上一辈的人操持,而我舅舅也就是表弟的父亲,已经被母亲去世和葬礼的事情全耗尽了精力。两个人各自心照不宣地顾着自己手头的这摊事儿,反而本需要去商量和沟通的环节,成了缺席的一部分。全程舅舅大概也只跟那个女孩儿大过一个招呼,再没有谈论和关心任何关于他们俩的事儿。而表弟急着把女孩儿展示在众人面前,操心着她是不是有在餐桌上吃上菜,这几天假期能不能稍微在本地转一转,见见自己想带着她见的人。原来此趟参加葬礼仪式已经在他那儿翻篇儿,当然,年轻人接下来规划的人生大事是一刻也不想耽误。
表弟看来这次倒是心急了些。
女孩儿倒是丝毫不怵场,问哪儿人,河南许昌,曹操建都此地,历史名城。讲来在大学任教的艺术学科,也倒是包豪斯贝聿铭张口就来,有一股行政机构单位的劲儿。家里条件不比表弟差,单位和学历也都保齐了,女孩儿在表弟面前也是自信的。想来艺术生不自信的通病都是在于这门学科是跟市面上赚钱的活计那些理工科或者英文讲得好的那些生计不同,不太能那么实用,但是当老师是实用的,在家长眼中便是稳定。
表弟一心要给大家证明自己要进入一段稳定的关系,要进入家庭,一刻也不能等了。
而家里两条线在这个时候交织在一起,他最想要获得肯定和决策意见的人倒是迟迟不给任何意见。
舅妈承担起了来鼓励和肯定这两对年轻人的角色。金饰和红包送了出去,算是表明了男方这边的认可和诚意。倒是俩年轻人从苏仙岭下山来饭店之前,舅妈跟我大谈了一顿,无论婚姻有再多的诉求,首先还是得双方有感情,得有爱,如果没有爱,家庭条件再怎么好,这也成不了一幢婚姻。我倒是对于以前人的经验来给下一辈经验分享这个事情看得淡了,人怎么过好一辈子的道理,怎么去挑选婚姻伴侣,说来说去就是没什么绝对的道理和准则。倒是她如此坦诚地说,得有感情基础,得争吵和磨合,算是她对选择我舅的一个白描吧。
跟表弟聊起最近刚看完EVA的TV版和老剧场版,男生全都一心想证明给父亲看,不管这个父亲到底有多称职,对自己平时关心几多,获得父亲的肯定这件事儿超越任何跟女孩儿之间的关系。
男孩逃不掉都是脆弱又懦弱的,EVA无非是在那个年代横空出世,最早选择放弃了给所有男主强行罩上钢铁直男的主角光环,把作为人的更真实的一面暴露在了人物形象中,而不再假扮一个人设。
我们一边等着补习班快要下课又迟迟不过来的小表妹,一边说道,现在再看看真嗣,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有多奇怪,无非就是他把自己的真实的一面给表露了出来,脆弱的一面表露了出来,我为什么一定要拯救世界拯救人类,我不能逃避么,为什么要把我架在一个道德的层面让我去做自己内心抗拒的事情。他这样做是更忠于自我吧。
可是忠于自我就是好的么,拥有勇气是不是比起逃避来说是一个更大的美德。
-
Rosecano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02 09:11:03
-
下一站幸福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1 01:23:21
-
disord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21:00:46
-
我要看鲸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20:48:39
-
豆友17391080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20:24:28
-
Rit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20:23:48
-
hon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20:21:02
-
冬日再現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19:33:53
-
小柒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19:29:35
-
朱缘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18:48:19
-
An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18:43:39
-
并不觉得可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18:19:12
-
Wind~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1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