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 Lowe:“TIKI-TAKA”韵律悠扬,斗牛士劲舞火辣
当普约尔的额头触及普天同庆,那剧烈的震颤让人浮想联翩:与此同时,仿佛西班牙这个国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足球理念在碰撞、交汇。一种是轻灵飘逸的 Tiki-Taka,一种是豪放狂热的斗牛士精神,犹如该国足球孪生子血脉中涌动的血液,在这一刻融合,只为演奏如此完美的进球杰作。英国一家电视台的解说用“英式进球”来形容普约尔奋不顾身的甩头攻门,他当时高高跃起接应角球,赶在德国后卫之前顶到皮球,把球砸向球门。这个进球点燃了整个西班牙,举国上下化为一片欢庆的海洋。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球,吃准了部位,力道十足,甚至近乎野蛮。对于该国足球历史而言,这个进球意义重大,他们得以首次进军世界杯决赛。只是,以这种方式进球,的确不够“西班牙”……
第二天的体育日报刊登头条,题为:“Tiki-taka旋律悠扬,红色风暴斩获进球”。
Furia Roja,意为红色风暴,是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后,一位意大利记者送给西班牙国家队的昵称。那时的西班牙队球风和现在不同,讲究力量、侵略性、喜欢长传,他们强壮、勇敢又好斗。何塞·马里亚·维拉斯特曾经这样形容当时西班牙的踢法:赛场上,球员会向队友大喊,“萨维奥,把球给我,我要灭了他们!!!”与此相反,Tiki-taka是个拟声词,大致上是一脚触球和灵活跑位的意思,用来刻画现在这支西班牙全队这种建立在控球之上的,依靠短传、脚下技术和富有创造力的踢法。
抛开对德国的那场比赛,无论西班牙国内外如何评价,他们一直坚持Tiki-taka风格,从未动摇。
西班牙人对于Tiki-taka如此痴迷,奉若神明,甚至有点像阿富汗恐怖份子信仰塔利班那样疯狂。好像对于他们来说,通过远射取得进球是蠢猪才干的事,进个角球会无比龌龊,用长传反击击溃对手则是粗俗下流的勾当。仿佛靠某个人的灵光一现,取得天才般的进球,也不可取。西班牙人更青睐那种依靠团队,用精妙的、复杂的传球配合,一点一点撕碎对手的防线。正如热身赛面对波兰的那个进球,正是tiki-taka的最佳范例。
虽然以头球攻破球门,但是,这一次斗牛士们肯定不会介意进球方式的问题,他们总算进决赛了。虽然这种“唯结果论”让批评家们鄙视,但是取胜总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另外,尽管这种进球有对于“红色风暴”而言算是和善的,他们的胜利仍然是依靠了tiki-taka带来的优势。无论如何,西班牙用胜利证明了自己。同时,普约尔离经叛道的进球并非独有,西班牙有很多未能源自复杂配合的进球:比他们愿意承认的多多了……
事实上,关于西班牙队,有一卡车的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但是,这些把西班牙的两种传统风格对立起来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让我们回顾西班牙对面巴拉圭的进球的过程,那是个漂亮的入球,流畅的配合,一脚触球;对洪都拉斯的第二粒进球也足够干净利索。然而,对阵洪都拉斯,比利亚完全凭借个人能力打入一球;面对智利,一脚长传找到了边路的托雷斯(他速度快、力量足,不过这也是他不太适应西班牙队的原因之一),而后比利亚利用这个机会形成进球。加上普约尔打入德国队的头球,西班牙的进球风格各异。(对瑞士,他们没能进球。)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08年欧洲杯,当时的西班牙已经被神化了,被奉为tiki-taka的典范。人们惊叹于西班牙在半决赛中完胜俄罗斯的神奇表演,却淡忘了比赛的过程:大脚解围—比利亚打入第一球,与本届杯赛他打入智利的进球不谋而合。打瑞典,一个球来自于角球,另一个是来自92分钟时,漫无目的的大脚。碰意大利,靠了点球。决赛中,托雷斯接到直传进球,他的速度和力量真棒!
谈及进攻,tiki-taka并不总是灵丹妙药,不能确保带来进球、完成伟大的比赛。就本届世界杯而言,西班牙有3场比赛是1:0。8场比赛,7场有进球。不管决赛踢成什么样,西班牙参与过的杯赛中,总让人觉得他们缺了点什么。与此同时,在英格兰,甚至有人讨论西班牙是否踢得有点让人乏味。也许,当“红色风暴”不能被人理解,他们的艺术足球和天赋被庸人所践踏的时候,他们真该一怒之下把那帮不懂审美的人揍上一顿。
这种球风和进球之间的矛盾,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足球传统,这种价值理念同时建立在技术和拼争精神之上;其次是因为西班牙太过强大,他们的对手几乎总是要龟缩防守的;同时,他们喜欢控制皮球。如果说西班牙的比赛富有戏剧性、好似神话故事一般,那就是因为他们控制住了比赛,他们是比赛的主宰。超乎想象的进球让我们为之惊呼;对手们也很难猜到下面要发生什么。这样的控制力,除了西班牙,很少有球队能做到。
尽管有桑普拉斯和费德勒这样的天才,网球在西班牙还是不受欢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此二人赢得过于轻松,他们的比赛毫无悬念,对手连他们的衣角都碰不到,总被压着打。人们总是抱怨西班牙队难以踢出经典的比赛,到头来只是因为他们的对手难以匹敌罢了。
但是,要赢球实际上并不容易。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给球队提要求,却并无切身体验:对手畏惧西班牙的天赋,屯兵后场,压缩空间,让开放型打法的球队没有喘气的机会。或者,预感到没有取胜的机会,西班牙的对手被迫采用防御姿态,同时更加富有侵略性。和西班牙踢球,很难取胜;和他们打仗,倒是还有些机会。正如莫里尼奥所说:“如果你有辆法拉利,而我只有辆日本车,我取胜的唯一机会就是往你的油箱里放点糖。”
哈维对此也有相同的观点。在西班牙《国家报》一次精彩的专访中,他谈到:“我不知道大家怎样想?难道要我们每场比赛都赢个3:0?每当听到这些,我都觉得必可思议。难道你没有意识到这多么困难吗?每只球队都不傻,我们是欧洲冠军,他们的压迫式逼抢就像群狼一般,他们一米空间都不想给我们。我们现在传球越来越快,踢得越来越棒,我们就能控制球权,创造空间。世界杯期间,我传完球,经常觉得‘嘿嘿,这球传的不错’,但是只见某个角度杀出一人,球就被断了……“
哈维所言有些夸张,虽然很困难,他的控球和节奏感是所有球员中最好的。毕竟,哈维是所有球员里传出和完成传球数量最多的:614次传球、530次成功。他的两名队友紧随其后:阿隆索的486次传球、429次成功,布斯克斯的446次传球、421次成功。
确实,现在的西班牙没有像以往那样创造那么多的机会,同样,他们也有过一到两次危急时刻。但是,很大程度上,他们也确实没必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这种对比源自于一种对于Tiki-taka的误解,其实,Tiki-taka不是一种进攻战术,至少不仅仅是;他也可以是一种防守型战术,它只是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防守型战术那样而已。
如果有人认为西班牙的4名后卫比较弱,那就大错特错了。拉莫斯、皮克、普约尔和卡普德维拉远比人们口中所说的更为出色,他们只是很少出风头罢了。谈起后防4人似有不妥,应该说是防守11人、进攻10人,因为西班牙的防守是从控制皮球做起。
简而言之:脚下没球,你就没办法攻击西班牙。如果让他们控制比赛,你就没有办法给他们制造麻烦。当你抢下皮球,急着想立刻做点什么,这实际上有损于创造力的发挥。克洛泽说:“抢球抢的够累,当我们最终抢到皮球时,我们已经精疲力竭了,很难有所作为。”西班牙的控球时间比德国人多出50%,他们进行了160脚以上的传递;德国人均多跑了1.2英里。世界杯上,没有任何球队,拥有比西班牙更多的控球权。
总有些人念叨着“效率”,好像效率和艺术足球根本不沾边;实用主义者甚至觉得应该往后场一站,大脚往前开球就行了。好像“在球门前面停辆大巴”就是一流防守球队的标签,可是,这样做真的明智吗?难道不是西班牙的防守更为成功吗?毕竟,西班牙本届世界只丢了 2个球。他们团结一心,如同一个战壕中战斗的兄弟。这是怎样一个战壕呢?西班牙队会保证每个人都在正确的位置上,让拿球的人总有出球路线,尽量不要失去球权。如果说把球踢出好远比较安全,那么控制住皮球则更加安全。
西班牙人看起来坚持着他们的足球美学,同时不失高效。为什么不呢?“实用主义者会怎么做?”在西班牙,谈及这个问题让人觉得有些恶心;若是有人提及实用主义,那也仅仅限于进球,绝对不会把实用主义和球风、防守、球队组织联系起来。实用主义足球提倡站位紧凑、组织严密、积极跑位,不花哨、从不冒险。但是,从西班牙的足球哲学来看,简单的把球踢远,是最危险的事情。对西班牙而言,他们自己的踢法就最为实用,主打tiki-taka,便能踢出最为实用的足球。同时,配合进取心、速度和力量。西班牙是少有的,用控球进行防守的球队。
西班牙式的实用足球取得了成功,成绩说明了一切。3年前,西班牙队开始以控球作为自己球队的灵魂,坚持至今,从未放弃。现在,西班牙已成欧洲冠军,周日,他们又将史上第一次踏进世界杯决赛的赛场。我想,提及实用足球,西班牙已然独步天下。
第二天的体育日报刊登头条,题为:“Tiki-taka旋律悠扬,红色风暴斩获进球”。
Furia Roja,意为红色风暴,是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后,一位意大利记者送给西班牙国家队的昵称。那时的西班牙队球风和现在不同,讲究力量、侵略性、喜欢长传,他们强壮、勇敢又好斗。何塞·马里亚·维拉斯特曾经这样形容当时西班牙的踢法:赛场上,球员会向队友大喊,“萨维奥,把球给我,我要灭了他们!!!”与此相反,Tiki-taka是个拟声词,大致上是一脚触球和灵活跑位的意思,用来刻画现在这支西班牙全队这种建立在控球之上的,依靠短传、脚下技术和富有创造力的踢法。
抛开对德国的那场比赛,无论西班牙国内外如何评价,他们一直坚持Tiki-taka风格,从未动摇。
西班牙人对于Tiki-taka如此痴迷,奉若神明,甚至有点像阿富汗恐怖份子信仰塔利班那样疯狂。好像对于他们来说,通过远射取得进球是蠢猪才干的事,进个角球会无比龌龊,用长传反击击溃对手则是粗俗下流的勾当。仿佛靠某个人的灵光一现,取得天才般的进球,也不可取。西班牙人更青睐那种依靠团队,用精妙的、复杂的传球配合,一点一点撕碎对手的防线。正如热身赛面对波兰的那个进球,正是tiki-taka的最佳范例。
虽然以头球攻破球门,但是,这一次斗牛士们肯定不会介意进球方式的问题,他们总算进决赛了。虽然这种“唯结果论”让批评家们鄙视,但是取胜总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另外,尽管这种进球有对于“红色风暴”而言算是和善的,他们的胜利仍然是依靠了tiki-taka带来的优势。无论如何,西班牙用胜利证明了自己。同时,普约尔离经叛道的进球并非独有,西班牙有很多未能源自复杂配合的进球:比他们愿意承认的多多了……
事实上,关于西班牙队,有一卡车的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但是,这些把西班牙的两种传统风格对立起来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让我们回顾西班牙对面巴拉圭的进球的过程,那是个漂亮的入球,流畅的配合,一脚触球;对洪都拉斯的第二粒进球也足够干净利索。然而,对阵洪都拉斯,比利亚完全凭借个人能力打入一球;面对智利,一脚长传找到了边路的托雷斯(他速度快、力量足,不过这也是他不太适应西班牙队的原因之一),而后比利亚利用这个机会形成进球。加上普约尔打入德国队的头球,西班牙的进球风格各异。(对瑞士,他们没能进球。)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08年欧洲杯,当时的西班牙已经被神化了,被奉为tiki-taka的典范。人们惊叹于西班牙在半决赛中完胜俄罗斯的神奇表演,却淡忘了比赛的过程:大脚解围—比利亚打入第一球,与本届杯赛他打入智利的进球不谋而合。打瑞典,一个球来自于角球,另一个是来自92分钟时,漫无目的的大脚。碰意大利,靠了点球。决赛中,托雷斯接到直传进球,他的速度和力量真棒!
谈及进攻,tiki-taka并不总是灵丹妙药,不能确保带来进球、完成伟大的比赛。就本届世界杯而言,西班牙有3场比赛是1:0。8场比赛,7场有进球。不管决赛踢成什么样,西班牙参与过的杯赛中,总让人觉得他们缺了点什么。与此同时,在英格兰,甚至有人讨论西班牙是否踢得有点让人乏味。也许,当“红色风暴”不能被人理解,他们的艺术足球和天赋被庸人所践踏的时候,他们真该一怒之下把那帮不懂审美的人揍上一顿。
这种球风和进球之间的矛盾,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足球传统,这种价值理念同时建立在技术和拼争精神之上;其次是因为西班牙太过强大,他们的对手几乎总是要龟缩防守的;同时,他们喜欢控制皮球。如果说西班牙的比赛富有戏剧性、好似神话故事一般,那就是因为他们控制住了比赛,他们是比赛的主宰。超乎想象的进球让我们为之惊呼;对手们也很难猜到下面要发生什么。这样的控制力,除了西班牙,很少有球队能做到。
尽管有桑普拉斯和费德勒这样的天才,网球在西班牙还是不受欢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此二人赢得过于轻松,他们的比赛毫无悬念,对手连他们的衣角都碰不到,总被压着打。人们总是抱怨西班牙队难以踢出经典的比赛,到头来只是因为他们的对手难以匹敌罢了。
但是,要赢球实际上并不容易。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给球队提要求,却并无切身体验:对手畏惧西班牙的天赋,屯兵后场,压缩空间,让开放型打法的球队没有喘气的机会。或者,预感到没有取胜的机会,西班牙的对手被迫采用防御姿态,同时更加富有侵略性。和西班牙踢球,很难取胜;和他们打仗,倒是还有些机会。正如莫里尼奥所说:“如果你有辆法拉利,而我只有辆日本车,我取胜的唯一机会就是往你的油箱里放点糖。”
哈维对此也有相同的观点。在西班牙《国家报》一次精彩的专访中,他谈到:“我不知道大家怎样想?难道要我们每场比赛都赢个3:0?每当听到这些,我都觉得必可思议。难道你没有意识到这多么困难吗?每只球队都不傻,我们是欧洲冠军,他们的压迫式逼抢就像群狼一般,他们一米空间都不想给我们。我们现在传球越来越快,踢得越来越棒,我们就能控制球权,创造空间。世界杯期间,我传完球,经常觉得‘嘿嘿,这球传的不错’,但是只见某个角度杀出一人,球就被断了……“
哈维所言有些夸张,虽然很困难,他的控球和节奏感是所有球员中最好的。毕竟,哈维是所有球员里传出和完成传球数量最多的:614次传球、530次成功。他的两名队友紧随其后:阿隆索的486次传球、429次成功,布斯克斯的446次传球、421次成功。
确实,现在的西班牙没有像以往那样创造那么多的机会,同样,他们也有过一到两次危急时刻。但是,很大程度上,他们也确实没必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这种对比源自于一种对于Tiki-taka的误解,其实,Tiki-taka不是一种进攻战术,至少不仅仅是;他也可以是一种防守型战术,它只是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防守型战术那样而已。
如果有人认为西班牙的4名后卫比较弱,那就大错特错了。拉莫斯、皮克、普约尔和卡普德维拉远比人们口中所说的更为出色,他们只是很少出风头罢了。谈起后防4人似有不妥,应该说是防守11人、进攻10人,因为西班牙的防守是从控制皮球做起。
简而言之:脚下没球,你就没办法攻击西班牙。如果让他们控制比赛,你就没有办法给他们制造麻烦。当你抢下皮球,急着想立刻做点什么,这实际上有损于创造力的发挥。克洛泽说:“抢球抢的够累,当我们最终抢到皮球时,我们已经精疲力竭了,很难有所作为。”西班牙的控球时间比德国人多出50%,他们进行了160脚以上的传递;德国人均多跑了1.2英里。世界杯上,没有任何球队,拥有比西班牙更多的控球权。
总有些人念叨着“效率”,好像效率和艺术足球根本不沾边;实用主义者甚至觉得应该往后场一站,大脚往前开球就行了。好像“在球门前面停辆大巴”就是一流防守球队的标签,可是,这样做真的明智吗?难道不是西班牙的防守更为成功吗?毕竟,西班牙本届世界只丢了 2个球。他们团结一心,如同一个战壕中战斗的兄弟。这是怎样一个战壕呢?西班牙队会保证每个人都在正确的位置上,让拿球的人总有出球路线,尽量不要失去球权。如果说把球踢出好远比较安全,那么控制住皮球则更加安全。
西班牙人看起来坚持着他们的足球美学,同时不失高效。为什么不呢?“实用主义者会怎么做?”在西班牙,谈及这个问题让人觉得有些恶心;若是有人提及实用主义,那也仅仅限于进球,绝对不会把实用主义和球风、防守、球队组织联系起来。实用主义足球提倡站位紧凑、组织严密、积极跑位,不花哨、从不冒险。但是,从西班牙的足球哲学来看,简单的把球踢远,是最危险的事情。对西班牙而言,他们自己的踢法就最为实用,主打tiki-taka,便能踢出最为实用的足球。同时,配合进取心、速度和力量。西班牙是少有的,用控球进行防守的球队。
西班牙式的实用足球取得了成功,成绩说明了一切。3年前,西班牙队开始以控球作为自己球队的灵魂,坚持至今,从未放弃。现在,西班牙已成欧洲冠军,周日,他们又将史上第一次踏进世界杯决赛的赛场。我想,提及实用足球,西班牙已然独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