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遭遇攻击时,该“退缩”还是“反击”?
有一位同学说:“冯老师经常教导我们,所有的痛苦和不满意是我的思想制造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什么都要找自己的原因,而别人总是没有错的,所以当我生气或者别人不满的时候,我就会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不应该向别人发脾气,不应该在别人身上发泄,可是我身边的同学仿佛不知道我的感受,也很像是觉得我没有脾气,所以他们就欺软怕硬,经常在我身上开玩笑,搞得我很难受,很没有面子。”
看了某心理咨询师在抖音上发布的《小心你身边的“假好人”》的视频以后,这位同学说:“让自己幡然醒悟了,以前的我就是压抑自己愤怒的人,现在敢于表达不满了,虽然有时表达略带攻击性的不满会伤害到别人,但是觉得自己活得越来越真实了,和同学相处越来越自然了,再也不会有从前伪装成好脾气被别人无限触碰底线开玩笑难受了。”
对于这个同学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去理解呢?
首先,“我所有的痛苦和不满意是我的思想制造出来的”这句话是从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创建的情绪ABC理论中演化出来的,我们从中要认识和领悟到我们痛苦的根源其实是来自于我们的认知。
这位同学有些问题还没有意识到,比如“搞得我很难受,很没有面子。”“当我生气或者别人不满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仿佛不知道我的感受”,这些都是造成情绪的思想,自己却没有发现,如果把这些去掉了,结果自然不一样。
要跟大家强调的是,修心的重点在于内心,改变自己是实现内心的平静,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并不是我们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或者压抑自己的情绪以达到修心所描述的外在平静,这不是真正的成长,这是成长的误区。
其次,对这位同学来说,敢于表达自我的不满本身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彻底。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敢往一个方向前进,也就是攻击的方向。当我们表达愤怒,有些人也许会因为你的愤怒不敢再欺负你,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会因为你的愤怒而变本加厉。那你又该怎么办呢?所以你还需要在行为上能“退缩”,“退缩”的过程中,你还能宁静,你才能做到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你需要接受“没面子”、“别人欺负我”等思想。

再者,即使是“反击”,也是平静的才好,因为冲动是魔鬼,当愤怒占据我们的大脑时,就已经失去的理智,也许你能获得短暂的心理舒适,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愤怒的行为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现实社会中,很多的激情犯罪就是因为愤怒。
最后,通过修心,消除自己的情绪以后,并不表示我们不能对外争取合法权益。我们依然可以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回应对方的无理或者采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既可以和对方和平相处,也不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这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此时已经愤怒了,首先接纳自己的愤怒,愤怒就愤怒了,不自责不内疚,当下即安,也是成长。然后再去寻找自己内心愤怒的原因,找到它,通过练习消化它,那么在未来的人生中,你愤怒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去觉知自己心里的一思一念,然后通过练习的方法让自己的内心达到平静。

成长更进一步的话,当有了情绪,但还没有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打坐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去觉知自己的思想。找到了思想不去压制它,你就又成长了一步,此时的你,在为人处事上就会变得更加合理,更受欢迎,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这位同学说:“现在敢于表达不满了,虽然有时表达略带攻击性的不满会伤害到别人,但是觉得自己活得越来越真实了。”看似真实,但是这不是真实的自己,因为你没有遇到更为刁钻的人。你的这个经验只是暂时的合理,也就是佛学讲的不究竟。
孔子修心五十五年后才敢随心所欲,因为此时他的心才基本扫清了污垢,做回了真实的自己,而现实中很多人因为教化让自己的心蒙了尘,产生了很多的局限和偏见,如果这时候“随心所欲”,是会招来诸多坎坷的。
有需要修心的朋友,或者在心理上有困惑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jenniee88),大家一起成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