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黄德海、张定浩力荐,这本书写尽一代人的怕与爱

有人说,中国的影视作品,已经太久没有书写过“普通人”了。都市言情剧里光鲜亮丽的甲乙丙丁,人均中产,香车宝马的生活让人困惑:更大众更真切的生活,已经从文艺领域消失了吗?
当然,我们也有《山海情》,也有《装台》,也有许许多多反映勤劳生活的影视佳作。那么,在文学领域呢?我们也有足够多和足够优秀的作品,来回应一代人的困境,一代人的怕与爱吗?
或者,在纷繁的网文等消遣读物之外,你不应该错过这个名字——尹学芸。
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文学作品开始,尹学芸的创作生涯已有三十余年。在普通读者的印象中,直到2018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之前,尹学芸似乎“永远是默默无闻”地写作而不问其他。
尹学芸曾说自己的写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母题,“一直是种率性的写作状态,从无计划,也无规划”。但是,读她的小说,即便不知道作者是谁,也能一眼辨认出她的风格、她的故事。
往返于山村与城市,刻录人心的躁动
尹学芸的小说常常书写城市与故乡的牵扯,纠结,疼痛,这是当下中国无法回避的一种情感。小说的叙述者常常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这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中也极其常见。从五四时期的启蒙者到近几十年来 “知识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一代代脱离了土地的知识分子离开乡村,融入城市,尹学芸也是其中之一。
不过,尹学芸与他们大部分人的区别在于,她并不充当启蒙者,也不以“走出山村”的精英身份来回望乡村,而是以一种平行的视角,以依然与山村难舍难分、甚至依旧可以融入山村人事的身份,来讲述曾经发生的和现在正在发生的旧山村与新城市的故事。

在这种身份下,写作者可以同时回应故乡和城市,在二者的相互观照中,中国社会以及生活在城乡角落的普通人,于几十年发展中得到了什么、遗落了什么,都得到了显现。用评论家王春林的话来说,尹学芸的写作是一种“深入独到的现实主义”写作。
在她最新的小说集《寻隐者不遇》中,尹学芸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她秉持的现实主义关怀有了新的角度——那就是人们的爱与怕。
《寻隐者不遇》收录了五个故事。钟爱记忆中的鲜活的、蓬勃的乡村,难以面对乡村的衰败、旧乡村人情的逝去,这是《喂鬼》中难以言说、言之愈痛的爱与怕;少年高大树爱着刘苹与他同病相怜的命运,成年后健康的高大树却害怕面对刘苹的残疾,刘苹嫁给高大树,忧惧他不爱她的真相昭示于天下,竟在高大树死后编织起另一个美满姻缘的故事,这是《苹果树》中错位又残酷的爱与怕;一个报恩的饭局竟然引发了无可挽回的灾祸,退休官员陶大年在面临颇有侠义之风的小保姆追问公道时的虚与委蛇,让人唏嘘不已,这是《望湖楼》中唐传奇一般分分明明的爱与怕;去某个隐秘角落里的园子寻找隐者的三个人,抱着心底的念想与隔阂各怀鬼胎、相互纠缠又最终散开,只留下庄生梦蝶般的怅惘,这是《寻隐者不遇》中诡谲朦胧的爱与怕……
而第五个故事,《比风还快》,更是低回百转,究竟这第五个故事是什么,静待你翻开这本书,细细看。
对于普通人而言,爱与怕其实为一。它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也是世事的运行逻辑和人心的躁动不息。我们甚至可以说,尹学芸笔下的爱与怕,是现实中国的另一种命名,另一种更具体而微、更能牵动普罗大众的现实主义命名。

平常生活里的褶皱
作家、评论家张定浩曾经评价尹学芸 “写尽人世种种微薄的艰难,与微薄的善良”,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尹学芸小说最精到的概括了。《寻隐者不遇》处处有作者对生活的细微诡谲的深刻理解,在这些耐心细密的故事中,潜伏着锋利之物,“像一个技艺精良的绣师遗落于枕被中的针,我们猝不及防地被它刺痛”。
尹学芸的创作不依赖于社会事件,她更喜欢聚焦平常人的人生际遇。在看似极平常极不起眼的人生际遇荡开涟漪之时,命运的吊诡与不可捉摸之处便都呈现在读者面前。看似违反常理的人物行为变得合理,而看似平常的人物轨迹,又有着深不可测的褶皱。就在看小说的人以为小说要完结的时候,作者却一个又一个峰回路转,每个峰回路转那里,都是尹学芸向纵深处挖掘世相与人心的功力。人性的幽暗处、闪光点,疏离与和解,也就都在这些小小的“合理”或“褶皱”里。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黄德海评价《寻隐者不遇》:“乍看,尹学芸小说讲了一个好故事;再看,就变成了丰富曲折的情节;细细琢磨,人物却从情节里伸展出来,做足了属于自己的一场大戏,又轻轻抚慰着起伏不定的人心。”
时间也无法撼动她的地位
《收获》主编程永新对尹学芸有着极高的评价:“尹学芸擅长入木三分镌刻基层官员和民众的复杂生态图。自《玲珑塔》始,文风从此玲珑。当一个小说家进入什么都能写、怎么写都不会写坏的境地,时间也无法撼动她的地位。”
也许从大家熟知的《李海叔叔》开始,尹学芸的创作便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无法被替代、“时间无法撼动”的状态。她依然巡游于旧乡村与新城市之间,写的仍然是基层官员、下岗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但是对当下社会诸多问题的呈现,对一个个“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人物的体察,又多了一些更深入肌理、更具普遍性和责任感的关切。

这些关切落在小说里便变成一些问题。比如,为何《望湖楼》中的喜鹊颇为坚持,要替未来公公讨回公道?她所谓的“公道”,为何不能获得那些贵人,甚至不能获得男朋友及未来公公的认可?比如,围绕苹果树编织美满故事的刘苹,到底是想要讲给自己听,还是讲给女儿听,还是讲给知道这棵苹果树的所有人听?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不堪往事,真的就可以这样被掩埋起来吗?
如果考量起这些问题,那么小说家讲的故事就不再是人生故事,而是一个个关于社会阶层和历史叙述的寓言。尹学芸小说无法撼动之处也在这里。并且尤为难得的是,她从不预设一个理念,然后在这个理念上搭建所谓的具有社会问题意识的小说。

张新颖曾评价沈从文的写作并不像他同时代的很多作家那样,从五四的诸多理论出发,而是来自家乡的那条长河、来自他伸手可触落目可及的“身边人”。尹学芸的创作也是来自身边普通人的哀乐与智慧。她从他们身上看见人世的有常与幻灭,看见可信与可怀疑的一切,读者再从她的笔下看见人性,看见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爱与怕,难堪的坚持和可贵的逾越。
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得主
尹学芸全新中篇小说集
《寻隐者不遇》
程永新、张定浩、黄德海力荐
游荡在爱与怕之间的炽热灵魂

本期编辑:黄古儿,油焖笋
近 期 征 文 活 动
首届“译林杯”悬疑推理小说大奖赛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啦。
如果你热爱悬疑推理,热爱创作,赶快来参加,给你的故事一个精彩开篇吧!

爱书之人总有点儿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果,你想成为更好的荐书人,安利你喜爱的译林图书给别人,赶快来参加“译林,打开世界的一种方式”——首届译林出版社荐书官活动吧!



译林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少儿篇) (4人喜欢)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新知·科普·艺术篇) (14人喜欢)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人文社科篇) (16人喜欢)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类型文学及其他篇) (24人喜欢)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中国文学篇)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