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回回避型恋人
网上有很多探讨回避型人格的文章,绝大多数是一些遭遇 “回避型依恋”伴侣的吐槽抱怨。 其实这里说到的回避型人格,准确来说就是“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人格和回避型依恋是两个范畴的概念。 回避型人格,是心理学上一种明显的病态人格,回避的是所有人。 “我从来没有得到过。但是我可以尝试着去模仿。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我的内在空空如也,无法给予你更多。” ‘我也想得到更多的爱,理解与关心。你给了,我又不知所措,我很害怕。现在,我们之间好像又出现了问题,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或许是我不配吧。” 刨开表层,我们深入看一看回避型依恋的人,心里到底‘缺’了什么?  在美国心理学家朗古兰德《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著作中,提到了3种依赖模式:‘适度依赖,过度依赖和障碍性疏离。其都源于早期童年发展反射的不同情感回馈所致。 回避型依恋,其实就是一种『反依赖』。 在回避型人的理念里,他习惯用“我不需要别人”来伪装自己,把自己真实的感情藏匿起来,自欺欺人。以这种方式来对抗成长中的被拒绝,被否定,得不到回馈的情感状态。 其实这一切,都由于在以往的亲子关系中,面对亲密的父母,他们却无法得到情感回应,那种被孤立疏远,消极回避感觉深深的烙在心里。 反依赖型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 渐渐的开始对身边的人失去信任; 2. 渴望距离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害怕别人入侵; 3. 采取防御性行为,花费很多精力与其他人保持好距离; 4. 彻底摆脱关系,与人隔绝。’ 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常见的心态,比如说: ‘我自己可以,我不需要任何人。’ ‘他们接近我,最后还是会离开。算了,还不如一个人。’ ‘与其相信其他人,不如一心工作。工作不会抛弃我。’ ‘与其被关系抛弃,不如我先抛弃。’  一旦,在亲密关系中你面对他的表现没有‘及时有效’的回馈,回避型的恋人就容易‘玻璃心’。 1. 在亲密关系里,他变得“小心翼翼”,或者‘敏感脆弱’。 2. 他会习惯性的逃避你们的问题与矛盾。 有了问题习惯性的回避,可以视而不见。 不知道,更不懂如何处理和面对; 3. 如果在亲密关系中,他的努力没有被给与积极的反馈,他容易彻底封锁自己。 4. 他会不自觉的和所有人(包括你)保持相应的距离。 他的自我暴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5. 他也会针对不满意的小细节进行“记录”。 一旦关系开始走下坡,他就把这些‘细节’变成一种悲观处理关系的原因。 ‘我早就感觉出来不合适,还是分手吧。’ 6. 对于信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管外在如何表现,内在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回避型的人是典型的『闷骚派』。 他会难受,通常用消极的处理方式会让他看起来‘还好‘。 针对这种心理特点,其实回避型依恋的恋人,相对来说,挽回反而会更容易一些。 当他有了想分手的想法时。我们要把握这个时机,不能彻底走向真性分手。 挽回的关键在时机,时机的关键在于对方的情绪起伏,情感牵扯和感情回馈。 这里也咨询过,关于这个很多的类似的问题,最后都和好了,其实挽回并不是很难,只要走进对方的心里就可以有很好的进展。  把握这三方面,挽回回避型不难。 1. 一定要找机会建立舒适感和安全感,不要给对方带来压力。 回避型的恋人放弃这段亲密往往是因为让他产生了不安的因素。回想你们相处中真正让他动摇的因素,例如,不断的争吵,不理解,小事导致的失望累积等。 这个时候,找个相对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好好的和他聊一聊。这种‘聊’是不加压力的一种情侣关系的分享。我们可以先从闲聊生活开始,逐渐的告诉他, ‘其实我们之间的问题和压力不应该完全由你去承担。’ 2. 积极沟通,建立起‘相互’的意识。 在沟通中,你要传达一个信息,就是‘你可以被依赖,你值得他信任。’ 这是排除关系距离感的关键。 你可以展示出‘自己愿意成为他可以相信的人,有任何问题可以一起面对。不管经历如何,你都愿意陪着他。’ 所以,你们可以从一点点的小事开始,在互动中让他培养起‘习惯性’和你分享的意识。 3. 找机会让你们关系转移一下重心,同时给予肯定。 回避型的恋人一般都是不自信的,所以在挽回中,一定要找机会肯定对方。不仅是他的特长,肯定自信心可以是做法,可以是想法和价值观等等。 比如,展示出你温柔成熟的一面,让他有一种被包容的感觉。 当他告诉了你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时,你要表现出肯定态度的同时,说一些在这个观点基础上锦上添花的看法。(侧面双重肯定)。 还可以通过肢体关系,比如适时的握住他的手,告诉他‘有你在,我不怕。 所以,想要好好珍惜你们的感情,你就要勇敢的去拥抱他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