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摘录~这本书还没看完呢!
1。科学并不是回答何为终极道德义务,不是回答生活的目的与方向何在,不是回答什么是生活的意义。
2。“一流的理论作预测,二流的理论下禁令,三流的理论进行事后的解释。”
3。“生活是正着来活,却是倒着去理解。”
事后聪明式偏见(hindsight bias)
4。“智者造箴言,愚者重复之。”
5。实验方法:样本的代表性,问题的顺序,答案选项的编制,问题的措辞
6。我写作是希望我能够用批判的思维制约直觉,用判断力提纯情感,用理解代替幻想。
——社会中的自我
1。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spotlight effect)
2。我们总是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我们假设,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很快乐,我们的面容就会清楚地表现出这种快乐并且使别人注意到。(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3。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觉得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4。我们的直觉理论似乎是:我们想要。我们得到。我们快乐。实际上,我们常常“错误地想要得到某些东西”。
5。心理免疫系统
6。双重态度系统(dual attitude system):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
7。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你在多大程度上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
8。控制点;习得性无助;自我决定
9。更多的选择可能会带来信息超载,也带来更多后悔的机会。
A对B的研究是相对较新的,但对其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实现我们的潜能的强调却是一贯的。
10.与自尊建立在如个人品质这样的内部因素的人相比,自尊主要建立在外部因素基础上的自我价值感脆弱者会经历更多的压力、愤怒、人际关系问题、吸毒酗酒以及饮食障碍。
11.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特别在主观维度上)。教育无法消除。
12.要想获得成功和出类拔萃,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起对利害的关注。
13.虚假普遍性(false consensus effect)。原因:我们的归纳性结论只是来自一个有限的样本,而这个样本显然还包括我们自己在内。
虚假独特性(false uniqueness effect)
14. 虚伪的谦逊是在假装渺小(自负者欲扬先抑的把戏),真正的谦逊会意识到自己是站在一桩多么伟大的事业面前。
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