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意这位宝藏歌唱家: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演绎《天鹅之歌》实为惊艳
2021年5月7日晚,听了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与钢琴家徐洪合作,演出舒伯特《天鹅之歌》的现场(地点:上交演艺厅),颇为震撼。
更详细的乐评稍后,先谈一个总体的印象,或者就先说结论吧:周正中是目前人们常说的宝藏歌唱家——实力远高于名气的一位,尽管他早已在国际上获得承认,也是国内声乐界不容忽视的人物,乐迷们对于他的认识却还是不够的。

考验一位歌唱家的硬指标之一,就是他对艺术歌曲的表现。综合不同方面,艺术歌曲大概是仅次于弦乐四重奏的最为吃力不讨好的体裁,同时也是最考验一位歌唱家修养的体裁。对于中国歌唱家来说,艺术歌曲这样在西方古典音乐的范围内,几乎是最考验演绎者把握语言之能力的体裁,自是难上之难。周正中的表现却带给我真正的惊喜。
演绎舒伯特《天鹅之歌》的困难,一在于挑战作品的深度,这套歌曲属于德奥艺术歌曲的冠冕之作;二在于表现原作极限的情感,舒伯特最后阶段的创作常切入人类最深刻,且灰暗的情感世界,《天鹅之歌》中的不少作品就是代表;三在于这套作品历来演绎者众,名演太多,听众容易形成欣赏定式思维。
周振中的演绎之杰出,恰恰在于面对这些困难,仅是以不变应万变——通过遵循艺术歌曲演绎的内部规律,来运用自己非凡的唱功与天赋根底。

周正中对于吐字的处理十分精当,用声节制而甚有品位。没有任何滥用力度以做渲染,或出现种种含糊以致吞字的情况发生。正相反,这位歌唱家的吐字总给人清晰、精致与恰当之感。这其中,“恰当”可说是最宝贵的。
留意欣赏艺术歌曲的演绎,或许你会发现非德奥裔的歌唱家表现德奥艺术歌曲时,有时会为了把握吐字的清晰,而特别强调元音、辅音各自的分离形态,尤其是对辅音的轮廓注意“镂刻”清楚。避免含糊,以求字音清晰、纯正固然重要,但有时也会过犹不及。
只要演绎者的修养足够,自可把握尺度。一些德奥本土大师,在这方面反而不那么强调,这是挥洒自如所致,旁人未必能学。非德奥裔特别注重咬字,当然也有充分的理由。
仅是目前,我听一些艺术歌曲的演绎,会有某种歌唱家“过度咬字”之感——的确是着力唱清楚了,但那样的镂刻,对于旋律的表现,以及对于同旋律相结合的某种“语韵”,都反而有负面影响。周正中的演绎显得卓然出众,正是以吐字精当为前提,对于文字的音乐化,做出深入的探索,而不陷入某种......或可称之为“咬牙切齿”的“清晰”之中。

虽然主要是作为歌剧演绎者活跃于欧洲舞台,周正中唱《天鹅之歌》却完全没有歌剧味,不同层面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艺术歌曲演绎的风格的规范。但在此前提之下,他对原作戏剧性的发掘,对于音色、力度范围的拓展,都是让人吃惊的。
一位歌唱家拥有迷人的声音,且能在不同的力度层次中表现自如,这固然可贵。但只有当他能够使这一切的色彩,都服务于原作以音吟诗的需要,《天鹅之歌》,这套艺术歌曲最崇高之作的演绎才会真正激动人心。5月7日晚,周正中所呈现的正是这样的演出。
歌唱家的合作者,钢琴家徐洪也出色地把握了这些作品繁重的钢琴部分。演绎真正到达平衡,分外可贵,许多精彩,稍后再回顾。

或许第一首歌曲中,双方还有些进入状态的成分,但稍后就是惊喜之旅。如果在不久的将来,该组合带来新的艺术歌曲演出,有机会欣赏就实在不应错过。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鲍罗丁四重奏访谈:听完美妙的室内乐演出,雨天回家的心情都会很好 (6人喜欢)
- 当我们谈论艺术中的“暗面”:爱乐者们演出的拉赫玛尼诺夫,为何值得关注? (5人喜欢)
- 最近三场不容错过的钢琴独奏会 (7人喜欢)
- 当夜长评:希格诺四重奏(Signum Quartett)呈现真正德国式的室内乐美学 (9人喜欢)
- 谈谈水蓝与国交的组合的上海首秀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