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龙?
今早准备食材时听的《冬吴相对论》一集中讲到中国人的“望子成龙”,然后对“龙”做了简单解释,大致是说龙本身是不存在的,是各种动物长相的优点拼接,挺有趣的事情,遂简单研究一下。
资料查找:
“龙的形象
龙的形象历来有不同说法,而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说龙的样子似披鳞的长虫,可明可暗,可大可小,亦可长可短。
至于《广雅·释螭》中则提到龙分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两角为龙,独角为蛟,无角为螭,无脚为蠋。【注:虬/qiú/】
东汉学者王符就认为,龙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驼头、蜃腹、虎掌、鹰爪、鱼鳞、蛇身,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也称作九不像),与现今流行的形象已非常接近。然而,又有一称,龙具有“虾眼”、“鹿角”、“牛鼻”、“狗嘴”、“鲶须”、“狮鬃”、“鹰爪”、“鱼鳞”、“蛇身”九种动物所组成。【注:蜃,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另有巨大文蛤、水龙等说法)。 能吐气,并形成为海市蜃楼。】”
如此看来,龙本非自然存在之物,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所谓的“望子成龙”,意指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盼,成为人中龙凤。但同时,成为龙,也就意味着这个孩子要具备各种不能技能、且每种技能都要成为这项技能的佼佼者。
古代,因为种族、尊卑所限,一部分人是自己天资卓越、阶层飞升、光宗耀祖;一部分人是在有远见、有思想的父母培养或强压下成功实现阶层飞跃、光宗耀祖;所以没有天分或者父母认命的孩子根本不会来参与“成为龙”的游戏中,一定程度上都是分母相对较小、分子也不大的发生概率;实现了想拼搏的人去拼、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本分日子的也不会太突兀。现如今,人人平等,孩子们天资都差的不是特别多,父母们的思想也接受了开化,于是全民皆开启了“成龙”模式,一路互相比拼,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一个信息没得到、一个副本没带孩子去打,打怪路上就错过了一个boss、孩子少得到了“装备”、技能少练了一项,最后不是只得了个兔眼,就是少涨了一只鹰爪,没有得到一只“龙”,如此环境,怎么可能不焦虑。
两小只逐渐长大了,需要和他们沟通一下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任务就是为他们的理想实现提供环境和必备条件;而不是一味的独自焦虑或者专心做“推土机”,从而也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