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心境的记录与分析——持续更新
写在前面:有些人喜欢整天说个不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是对于所见所闻的感受。他们常常是脑袋中所想的就直接说出来了。而我没有这种表达的需求,更多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很多想法,感受都是默念,并不会直接说出来。可能是语言表达机制那里有点不一样。
1.平衡:现在的状态:不难过,但也没什么开心的。这种状态是主要的。
2.抑郁:前几天以及之前多次都出现过——内心总是时不时涌起一股悲凉之感。每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潜意识里联想到死亡,以及渺茫的未来,过去的种种失败,可怜的人世时,这种情绪就会浮现,并且时时萦绕。偶尔会流眼泪。"我"也会意识到这种心境,对这种感觉感到不解:明明没什么不高兴的事,甚至眼前是开心活泼的小孩子,心里还是难受。
3.舒心:非常舒心,开心的状态——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这种状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很少体验。前几天游鹫峰,看见辽阔的山峦,蛮开心的。
另外说明的几点:
a.不同的状态,脑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抑郁时,感觉脑中某个部位受到了抑制,不畅的感觉。不像来自皮层,大概在后脑勺靠里一点的位置。现在的状态就没有那种感觉,蛮畅通的。另外,在受到其他刺激时,大脑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恐惧:玩 我的世界 游戏,听见那种恐怖的声音和僵尸的样子,就会生出恐怖的感觉,头皮和身上都会发麻。
b.这些状态是显著和所见所想相关的:所见指被动接受到的信息,不局限于视觉信号。所想指脑子想的东西。影响最大的还是所想:如果所想的东西比较消极负面,再加上被动接受到的信息也是消极负面的,悲伤的情绪就容易出来。
心境和情绪一样吗?我很难区分这两个词所描述的含义的差别。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就是脑袋里的那个“我”是始终存在的。这种自我观念和我的“我”的感受/觉察,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有增强趋势的。自我意识是大脑的高级功能。这种意识在任何清醒的时刻都存在。在睡觉的时候,会消失。做梦的时候,仍然能够显现,但是比较弱,没有清醒时那么清醒而坚定。另外,在喝酒,严重感冒发烧时,这种自我意识会减弱。无论情绪如何,这种自我观念都不会受到影响。这可以体现在:当收到表扬时,愤怒时,难过时,都会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己要谦虚、淡定、克制、坚强等等。自我怀疑则是对“我”的怀疑。这种怀疑可以有多个方面:生命力,品德,各种能力,价值观等等。但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幻听,幻视,幻触等等,似乎和这种怀疑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