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呼市男青年的前生今世
你现在已经年近三十,期望有一个像锅盖一样的肚子盖住小腹;你装作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什么都不能让你兴奋起来;你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俗气,正是你年轻时最讨厌的那副样子。
而当年~~台球街,你什么都敢唱,哪怕自己五音不全;你什么都敢做,哪怕并不是一场冒险;你觉得什么都新鲜,对值得你热爱的东西发出由衷的赞叹。
生于八十年代初是幸福的,十几岁假装文学青年,二十几岁走向社会,三十之前照旧打拼。
在我十几岁时已经号称看过几本书,其中包括若干年后才开始流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95年就开始接触电脑,打字排版速度超过有证书的打字员,偶尔还倒腾点三寸盘,卖点小游戏.我爸老是埋怨我,一点儿正经没有。于是,我去当兵~~~~那会儿,我爸当然不知道十来年后的电子商务会如此发达,因此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80后便夭折了。
而我妈对于八零初有一个最精辟的定义:都是饿死鬼投胎。我学会的第一个单词是妈妈,第二个单词是米饭。搞得一家人很恐慌,就冲着一张嘴就要吃饭的趋势,咱家还不得破产啊。小时候家里不宽裕,虽然没饿过肚子,但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看什么都馋。记得有一次在臭水沟旁边发现一块咬了一口的奶油饼干,我来回遛了三圈,最终还是没忍住,捡起来吃了。这是我这辈子感觉最好吃的饼干,酥酥的、脆脆的,有股子浓浓的奶油味道,至今难忘。
我们儿时的食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廉价、朴实、自给自足、充满创造性。过年过节是我们最盼望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最爱听的话就是大人们调戏般的表情对你说,给你丫碎钱...
一直到现在,对于吃,我依然是一个形而下的人,认知水平一直停留在“打五斤烧酒,切十斤酱肉”的水浒时代。大鱼大肉、多搁油、料放足就挺好的,千万别有啥追求,又费钱又吃的不爽。鱼翅在我看来就是粉丝,燕窝是另一种粉丝,鲍鱼和八块钱一只的扇贝没啥区别,麻辣小龙虾跟澳洲大龙虾一个味儿。没辙,苦孩子出身啊。
上初三那会儿,我们学校边上比较高级的社交场所是校内小卖铺,卖酸奶、冰棍、汽水什么的。情窦初开的时候,曾经请姑娘去喝过五毛钱一袋的咖啡味儿牛奶。我受名著的毒害太深,总觉得对姑娘有意思就得一起喝咖啡啥的。那次比较失败,去的时候人特多,排队排了老半天,也不知道形式大于意义,拿嘴咬开一小口就递给了姑娘,憋了半天蹦出一句:赶紧喝吧,一会儿凉了。
有一段时间,我尤其对那些形而下的肉食一往情深,比如猪下水、羊杂碎、猪蹄子、羊蝎子什么的。纳闷的是吃了如此多年,我居然还是一个骨感美男营养不良的边缘形象。有经验的朋友对我的爱情前途非常担忧,姑娘们要的是安全感,来点小资浪漫更是必不可缺。于是,形象不健全的我与女性朋友的沟通场所在我的心目中定位到了西餐厅一级。
其实回忆童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它适合在别墅后院的草坪上进行,夕阳不太刺眼,手里一杯酒,远处的游泳池游弋着几个头脑简单的大波性感尤物,透着那么民风淳朴。与现实无关。(话外音,我们这一代,活泼又可爱,不管学习好与坏,抓紧时间谈恋爱。)
小时候经常会听到看到,你可以没钱,没有事业,但你至少要有一个传奇的童年。
内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甚至热爱交通工具,不管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是天上飞的。当时最热衷的娱乐活动就是让大人带着我去马路边看大汽车,要么骑着自行车压水滩。一玩半天,如痴如醉。我爸一直认为我上辈子和交通工具有关系,比如很可能是一匹马或者一顶轿子。看到心理不平衡之时,就捡起路边的小石子打水漂似的射向来往的汽车,也因此没少让抽过。。。
那个时候,我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每次上公共汽车都是大姐、大婶们骚扰的对象。有过分的还掐我的脸:“唉幺,多可爱的小宝宝,小嘴还吧嗒吧嗒说话呢。”我是想说:“你他妈捏的轻一点。”从此,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对女性宿命的仇恨。
长大以后,我想终于翻身了,应该可以骚扰一下小妹妹。她们胆子比较小,不敢反抗,顶多说:“不要嘛,轻一点。”嘿嘿,肯定无比的娇羞可爱。后来我把这个计划付诸实践,我和两个男生在一个胡同拦住了一个小妹妹,我恶狠狠地对她说:“刘晓红,你再跟老师告状,看我怎么收拾你。”然后狞笑扬长而去。第二天刘晓红带着学校的四大打女满校园追杀我,一直把我逼进了男厕所,她们在门外叫嚣:“有种你出来。”我立刻还以颜色:“有种你进来。”
我想,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按照江湖规矩来解决问题,竖起我的中指:刘晓红,有种你把我裤子扒了。
后来,我终于明白,这是一个男孩子对女孩子最初的喜爱。他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
没上过大学,去当兵了。是因为打字快,还是长的不那么让人讨厌,我调入了部队的宣传科,开始在五大三粗的汉子里以文艺青年自居,文艺青年的所有缺点我都学会了。比如,不修边幅、恃才傲物、藐视权威、不和普通群众为伍等等。和部队机关几个为数不多的进步青年结成了小团伙,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抽烟喝酒,畅谈文字、音乐和爱情,俨然魏晋名士。最后,还是一无所成,仅仅练就了机关公文的日常写作。
好景不长,我们的领导最讨厌不修边幅、恃才傲物、藐视权威,我对除直接领导外的诸多领导完全不放眼里,搞得他们特别没面子。结果被摆了一道,弹劾无数,撤销原来的编制,下放总机班,接电话。
男人在遭遇挫折打击后一般有两种选择,自暴自弃或者逆风飞扬。根据我的性格,我决定放弃这最后的抱怨,迎着风向前。开辟第二战场,我要在接电话、修线路的同时练就一名随意洒脱的二手设计师。
凭着我尚不熟练的电脑操作和品味偏低的设计水平,我练就了PS和PPT以及DIRECTOR的相关操作,在普遍喜爱农业摇滚的部队机关人员当中,风格品味脱颖而出。重新击中了部队领导的眼球。
在我的人生中,最丧心病狂的阶段,大约就是这个时候。总觉得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站在风口浪尖,身影流动在每一次的先进性代表评选,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抢屎吃都应该抢屎尖儿(锅子语)。用古龙的语法来描述就是:座领导的车,泡最美的女兵,喝公款的酒,耍军绿色的帅,入最好的DANG。
当然,这一切只是浮光掠影,咱们最终骑的是扔在马路边都没人拣的自行车,看别人泡妞儿,喝多了断片儿,耍菜刀切手,跟打字复印店比设计都自残形秽。就这,我还看不起那些热衷平淡生活的同学们,我一直把对奢侈生活的向往当作是有报负的体现。你可以不奢侈,但是一定要保持奢侈的意愿。这一年,我复员了。
到家后属于别人希望我从事的职业,都与拿钱敲门有关,但我只有两万多点,还全给家了。怀揣着仅存的一点小文艺理想和当兵前半年多的卖药经验的我,借了点小钱,只能继续动荡,飘到了杭州。好赖还找到了一份月薪2000左右的工作,第一个月付完租房款,还剩1000,给家500,一掉头在延安路的体育用品商店花200块钱买了一双旱冰鞋,以后时不时地去钓钓小龙虾,游游西湖,逛逛中国美院,南山路唱唱歌都是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那可能是我这辈子最率性的时光。
直到现在,我才觉得,其实享受生活不是花二百万买辆名车,而是你负债千元,身上只有几百元现金,却花了二百元买了一件和生活基本无关的奢侈品。
所谓成长,就是欲望不断向生活妥协的过程。而现实的我,离那种幸福却越来越远。
直到今年的某一天,我认识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她一张嘴就叫我大叔,我很受刺激。突然面对了一个现实,我几经不小了。而纵观我的同学战友,俨然都是一副典型中年人的样子,还带着他三岁的儿子。可怕啊,丫的孩子都他妈快上学了。
我现在从事的行业依旧离我的理想很远,但没钱的狼狈让我只能继续,在这里混,就必须跟时间奋力PK,永远保持平和心态、走在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儿、保持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方式。有的时候真是力不从心。
我最爱的还是和一帮小傻瓜讨论音乐、生活、爱情、杀人、三国杀、比帅耍酷的时候。夜晚回家,才会感觉生活完全没有走在正轨上,你本该像你的战友同学一样,在机关里喝茶水,青皮啤酒肚,晚上按时回家,儿子三、四岁,为了上名校和老婆到处跑门路。音乐是什么?就是睡觉前中央台的《同一首歌》,周末部门聚会的卡拉OK。就是一周一次把孩子支出去,夫妻二人狼狈短暂例行公事的暗号对接。可是,这样的生活,我不要。
好吧,每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结局,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某日,在网上,一个妙龄少女跟我打招呼:“呀,大叔啊!”
我说:“啥大叔啊,我是你大爷!”
完
而当年~~台球街,你什么都敢唱,哪怕自己五音不全;你什么都敢做,哪怕并不是一场冒险;你觉得什么都新鲜,对值得你热爱的东西发出由衷的赞叹。
生于八十年代初是幸福的,十几岁假装文学青年,二十几岁走向社会,三十之前照旧打拼。
在我十几岁时已经号称看过几本书,其中包括若干年后才开始流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95年就开始接触电脑,打字排版速度超过有证书的打字员,偶尔还倒腾点三寸盘,卖点小游戏.我爸老是埋怨我,一点儿正经没有。于是,我去当兵~~~~那会儿,我爸当然不知道十来年后的电子商务会如此发达,因此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80后便夭折了。
而我妈对于八零初有一个最精辟的定义:都是饿死鬼投胎。我学会的第一个单词是妈妈,第二个单词是米饭。搞得一家人很恐慌,就冲着一张嘴就要吃饭的趋势,咱家还不得破产啊。小时候家里不宽裕,虽然没饿过肚子,但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看什么都馋。记得有一次在臭水沟旁边发现一块咬了一口的奶油饼干,我来回遛了三圈,最终还是没忍住,捡起来吃了。这是我这辈子感觉最好吃的饼干,酥酥的、脆脆的,有股子浓浓的奶油味道,至今难忘。
我们儿时的食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廉价、朴实、自给自足、充满创造性。过年过节是我们最盼望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最爱听的话就是大人们调戏般的表情对你说,给你丫碎钱...
一直到现在,对于吃,我依然是一个形而下的人,认知水平一直停留在“打五斤烧酒,切十斤酱肉”的水浒时代。大鱼大肉、多搁油、料放足就挺好的,千万别有啥追求,又费钱又吃的不爽。鱼翅在我看来就是粉丝,燕窝是另一种粉丝,鲍鱼和八块钱一只的扇贝没啥区别,麻辣小龙虾跟澳洲大龙虾一个味儿。没辙,苦孩子出身啊。
上初三那会儿,我们学校边上比较高级的社交场所是校内小卖铺,卖酸奶、冰棍、汽水什么的。情窦初开的时候,曾经请姑娘去喝过五毛钱一袋的咖啡味儿牛奶。我受名著的毒害太深,总觉得对姑娘有意思就得一起喝咖啡啥的。那次比较失败,去的时候人特多,排队排了老半天,也不知道形式大于意义,拿嘴咬开一小口就递给了姑娘,憋了半天蹦出一句:赶紧喝吧,一会儿凉了。
有一段时间,我尤其对那些形而下的肉食一往情深,比如猪下水、羊杂碎、猪蹄子、羊蝎子什么的。纳闷的是吃了如此多年,我居然还是一个骨感美男营养不良的边缘形象。有经验的朋友对我的爱情前途非常担忧,姑娘们要的是安全感,来点小资浪漫更是必不可缺。于是,形象不健全的我与女性朋友的沟通场所在我的心目中定位到了西餐厅一级。
其实回忆童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它适合在别墅后院的草坪上进行,夕阳不太刺眼,手里一杯酒,远处的游泳池游弋着几个头脑简单的大波性感尤物,透着那么民风淳朴。与现实无关。(话外音,我们这一代,活泼又可爱,不管学习好与坏,抓紧时间谈恋爱。)
小时候经常会听到看到,你可以没钱,没有事业,但你至少要有一个传奇的童年。
内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甚至热爱交通工具,不管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是天上飞的。当时最热衷的娱乐活动就是让大人带着我去马路边看大汽车,要么骑着自行车压水滩。一玩半天,如痴如醉。我爸一直认为我上辈子和交通工具有关系,比如很可能是一匹马或者一顶轿子。看到心理不平衡之时,就捡起路边的小石子打水漂似的射向来往的汽车,也因此没少让抽过。。。
那个时候,我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每次上公共汽车都是大姐、大婶们骚扰的对象。有过分的还掐我的脸:“唉幺,多可爱的小宝宝,小嘴还吧嗒吧嗒说话呢。”我是想说:“你他妈捏的轻一点。”从此,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对女性宿命的仇恨。
长大以后,我想终于翻身了,应该可以骚扰一下小妹妹。她们胆子比较小,不敢反抗,顶多说:“不要嘛,轻一点。”嘿嘿,肯定无比的娇羞可爱。后来我把这个计划付诸实践,我和两个男生在一个胡同拦住了一个小妹妹,我恶狠狠地对她说:“刘晓红,你再跟老师告状,看我怎么收拾你。”然后狞笑扬长而去。第二天刘晓红带着学校的四大打女满校园追杀我,一直把我逼进了男厕所,她们在门外叫嚣:“有种你出来。”我立刻还以颜色:“有种你进来。”
我想,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按照江湖规矩来解决问题,竖起我的中指:刘晓红,有种你把我裤子扒了。
后来,我终于明白,这是一个男孩子对女孩子最初的喜爱。他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
没上过大学,去当兵了。是因为打字快,还是长的不那么让人讨厌,我调入了部队的宣传科,开始在五大三粗的汉子里以文艺青年自居,文艺青年的所有缺点我都学会了。比如,不修边幅、恃才傲物、藐视权威、不和普通群众为伍等等。和部队机关几个为数不多的进步青年结成了小团伙,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抽烟喝酒,畅谈文字、音乐和爱情,俨然魏晋名士。最后,还是一无所成,仅仅练就了机关公文的日常写作。
好景不长,我们的领导最讨厌不修边幅、恃才傲物、藐视权威,我对除直接领导外的诸多领导完全不放眼里,搞得他们特别没面子。结果被摆了一道,弹劾无数,撤销原来的编制,下放总机班,接电话。
男人在遭遇挫折打击后一般有两种选择,自暴自弃或者逆风飞扬。根据我的性格,我决定放弃这最后的抱怨,迎着风向前。开辟第二战场,我要在接电话、修线路的同时练就一名随意洒脱的二手设计师。
凭着我尚不熟练的电脑操作和品味偏低的设计水平,我练就了PS和PPT以及DIRECTOR的相关操作,在普遍喜爱农业摇滚的部队机关人员当中,风格品味脱颖而出。重新击中了部队领导的眼球。
在我的人生中,最丧心病狂的阶段,大约就是这个时候。总觉得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站在风口浪尖,身影流动在每一次的先进性代表评选,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抢屎吃都应该抢屎尖儿(锅子语)。用古龙的语法来描述就是:座领导的车,泡最美的女兵,喝公款的酒,耍军绿色的帅,入最好的DANG。
当然,这一切只是浮光掠影,咱们最终骑的是扔在马路边都没人拣的自行车,看别人泡妞儿,喝多了断片儿,耍菜刀切手,跟打字复印店比设计都自残形秽。就这,我还看不起那些热衷平淡生活的同学们,我一直把对奢侈生活的向往当作是有报负的体现。你可以不奢侈,但是一定要保持奢侈的意愿。这一年,我复员了。
到家后属于别人希望我从事的职业,都与拿钱敲门有关,但我只有两万多点,还全给家了。怀揣着仅存的一点小文艺理想和当兵前半年多的卖药经验的我,借了点小钱,只能继续动荡,飘到了杭州。好赖还找到了一份月薪2000左右的工作,第一个月付完租房款,还剩1000,给家500,一掉头在延安路的体育用品商店花200块钱买了一双旱冰鞋,以后时不时地去钓钓小龙虾,游游西湖,逛逛中国美院,南山路唱唱歌都是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那可能是我这辈子最率性的时光。
直到现在,我才觉得,其实享受生活不是花二百万买辆名车,而是你负债千元,身上只有几百元现金,却花了二百元买了一件和生活基本无关的奢侈品。
所谓成长,就是欲望不断向生活妥协的过程。而现实的我,离那种幸福却越来越远。
直到今年的某一天,我认识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她一张嘴就叫我大叔,我很受刺激。突然面对了一个现实,我几经不小了。而纵观我的同学战友,俨然都是一副典型中年人的样子,还带着他三岁的儿子。可怕啊,丫的孩子都他妈快上学了。
我现在从事的行业依旧离我的理想很远,但没钱的狼狈让我只能继续,在这里混,就必须跟时间奋力PK,永远保持平和心态、走在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儿、保持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方式。有的时候真是力不从心。
我最爱的还是和一帮小傻瓜讨论音乐、生活、爱情、杀人、三国杀、比帅耍酷的时候。夜晚回家,才会感觉生活完全没有走在正轨上,你本该像你的战友同学一样,在机关里喝茶水,青皮啤酒肚,晚上按时回家,儿子三、四岁,为了上名校和老婆到处跑门路。音乐是什么?就是睡觉前中央台的《同一首歌》,周末部门聚会的卡拉OK。就是一周一次把孩子支出去,夫妻二人狼狈短暂例行公事的暗号对接。可是,这样的生活,我不要。
好吧,每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结局,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某日,在网上,一个妙龄少女跟我打招呼:“呀,大叔啊!”
我说:“啥大叔啊,我是你大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