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型人格变化跟踪。
估计很多人都做过这个测试,但我个人的观点是人格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这种“16型人格测试”其实根本上是一种对人的分类描述方法。
下面是我从令和2年,年初开始记录的自己个性的变化,都是据实填写。



Q1:为什么从统计的比例中:E*T*极少?而I*T*较多?
我想有可能是外向型和逻辑型本身就有点矛盾,这两年,我的内向性逐渐减少,与之对应的是我的逻辑性下降,感受性提升。也许直观的来看就是人更温和了。
Q2:为什么NT少而ST较多
N称为直觉型,S是现实型(实证型),从我们的直观感受来说。通常N应该与感受型(F)匹配,而S应该与T(逻辑型)匹配。现实也是如此。
NT之所以少,是因为他们先是一个逻辑型的人,再是一个直觉型的人,也就是说,这类人天然就有很强的符合逻辑的直觉。他们天生逻辑思维就强。 但天然逻辑思维强的人,未必就是一个逻辑型的人,“我逻辑强,但我喜欢凭心情干事,我喜欢任性,我不喜欢思考,我喜欢随机。”这样的人也不少。所以也有很多不是NT的高智力人格。 NT这一分类,暗含了高逻辑思维的条件,所以天然人数就不多。
ST的核心是逻辑型,但是比起思维更依赖实证和经验,所以看似ST不如NT聪明,但不同个体不可以仅仅凭分类就进行比较,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也可能因为其过强的逻辑要求,而充满怀疑,所以非实证不信的这种人,也不一定就比NT要笨。反而比NT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来得合理的多。
Q3:为什么我的J和P始终在分界处徘徊
其实很少有人能够从出生到结束,永远保持着对计划的粘性。人们往往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时期,如果你在备考,你按照你的考试计划进行学习,生活。显得十分井然有序,如果此时有人拉你做这个测试,那你多半会测出J来。我在令和2年年初,正好在准备考试,每天生活按部就班,测出一个J高的结果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最近这半年已经脱离这样一种环境,时而奋发,时而软趴趴,都不奇怪,测出一个49:51的J/P也没有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