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士绅》的缘由
![]() |
前段时间,读完费孝通先生的《中国士绅》后,感慨颇多,也更加激起我对于社会学的兴趣。不过这里要说的,主要还是让我读这本书的朋友,虽是萍水相逢,而且年纪轻我7、8岁,但她却让我受益匪浅,她也可以说是我很多想法发生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性人物。
我是在香格里拉认识阿乐的。阿乐打扮像极男生,甚至一开始我以为她就是个男生。
她是成都人,在英国学习人类学,每年夏天她都从英国回来去云南和西藏进行调查研究,她要去到一些偏远的小村落里,和当地人一起生活、劳作,记录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家庭、家族、经济、信仰。
在她停留香格里拉写论文的那几个星期里,我和阿乐还有在青旅打工的小董一起打篮球、一起爬山、一起喝酒,当然,也聊到阿乐的研究。
那个时候我对于社会学以及人类学完全没有概念,尽管我也算是个不得志的愤青,但对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却是极其肤浅而且没有找到任何门道的。
那时候阿乐跟我说起费孝通的研究,说起人类学和社会学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或者相通的,说起她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的大众是关切的。她让我知道了研究人类研究社会对现今当世的作用,让我接触到了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大概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我觉得我要真正的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片土地,也开始关注建立自己的独立思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充实自己的生命。独立思想,我觉得是不盲从、不偏执、通过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思考来取得对事物的认识;思想的独立和身份的独立是必要的,不过,价值倾向我觉得应该是鲜明的。
在云南一些偏僻的山村里,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个不一样不是那些让你去拍照做留念的景象,不是那些让你拿去跟别人吹嘘的你的见识、你看到的民俗风情,或者,你留下的足迹;我真真正正的看到了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处在社会中的种种艰辛和无奈,他们的牢骚,他们的期望。看到这些东西,不由得我不去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因为我不想只是作为旁观者。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的旅行生活不是什么拿来炫耀的经历,那其实是生命的一次重生。那之前的我,留下的只是躯干和记忆。旅行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都在不经意间以各种方式影响我的人生旅程,就像前面提到的阿乐,以及这本书。
-
熊孩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13 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