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形异义 | 奶奶
普拼:nǎi nai 粤拼:nai 5 nai 6
(bot佬加注:书中原文是这个,收到豆友回复,认为读音应该是nai 6 nai 5,或者nai 4 nai 2都比较接近,bot佬亦表示认同)
异义撮要:
普通话含义:父亲的母亲; 粤语含义:丈夫的母亲
作为一个亲属称谓,普通话和粤语中的“奶奶”所指为不同的人。
粤语“奶奶”是妇女对丈夫之母亲的称呼,而普通话的“奶奶”则是用来称呼父亲的母亲,即祖母。

丈夫的母亲在普通话中称谓“婆婆”;而“婆婆”在粤语中却是指自己母亲的母亲,及普通话所称的“外祖母”或“姥姥”。
“奶”本是古时齐楚一代的方言,其义为“母”,并有多种写法,例如“孀”。《广雅·释亲》谓:“孀,母也”。《玉篇·女部》谓:“奶,齐人呼母。”《广韵·齐韵》为:“楚人呼母为奶”。元明时口语中的叠音词“奶奶”或“孀孀”,在亲属称谓中也多用以指称母亲,例如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的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多次出现女主角以“奶奶”称呼母亲。广州地区粤语原本亦以“奶”称“母”,例如清代同治年间的《广东通志》记“广州谓母曰奶”。

自己的母亲可称作“奶”或“奶奶”,那么,以同样的成为来称呼丈夫的母亲,似乎也并无不妥。因而,在宋元时期已多见以“奶奶”称呼丈夫的母亲,例如元代关汉卿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窦娥对对丈夫的母亲多称“婆婆”,但有时也称“奶奶”;第一折中,窦娥有“奶奶回来了,你吃饭么”;第四折中窦娥有“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她无夫无儿”等句,这里的“奶奶”指的都是丈夫的母亲。现代粤语用“奶奶”称呼丈夫的母亲,其源在此。而这种以“奶奶”称呼丈夫母亲的用法,不但为粤语方言所继承,一些其他方言,如上海、安徽、福建等地的方言也有同样的用法。

但是,北方方言用“奶奶”来称呼父亲的母亲又是怎么出现的呢?或者说,“奶奶”合适更近一辈,变成父亲的母亲,即祖母的称呼了呢?
“奶奶”作为年长妇女的通称或敬称,至少在宋代已很普遍。例如《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的一段描述:“你那巧姐儿的事,原该我做主的。你琏二哥糊涂,放着亲奶奶,倒托别人去了。”这里的“奶奶”是特指祖母。承清代之用法,今天的北方方言已“奶奶”称祖母,不再以“奶奶”称自己的母亲或丈夫的母亲;而粤语却仍保留元明或之前的用法,已“奶奶”称呼丈夫之母亲;父亲的母亲在粤语里则另有“阿嫲”的称呼。

《同形異義·粵普詞語對比例釋》
#防杠声明:没有说普通话和粤语哪个更好的意思# #内容未包含原文所提供之生活用例,如有兴趣建议购书查阅# #豆友灵感,老实说,bot佬也搞不清楚,这酸奶里面含有“父爱配方”到底是指父亲帮忙提供了牛奶当中的什么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