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传干货笔记 | 《传播学教程》第二章』

《传播学教程》第二章的内容考点,根据湖南师范大学的历年真题,会偏向于简答题。本次推文主要解决《传播学教程》第二章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历年真题中,本章节有出到一道论述题,留于后续的论述题解答专栏解决。
湖师大的简答题的分值为10分(部分院校为15或20分),解答的内容多少由分值的占比决定。大东在一战期间,各大考研机构给的建议是“1分写40-60字”,也就是说,10分要写400-600字(根据分值以此类推)。
我按照这个要求进入一战的考场,简答题每道都答满甚至超过字数,得到的结果却是,后面的题目来不及写。所以,根据一战考场的经验,我认为,如果字写得够快能达到“1分写40-60字”的要求,那基本已经筛下了大约一半的对手,写完即胜利。
如果写不完(写不完的状态我认为是正常的,一场考试180分钟写6000-9000字,相当于1分钟写34个字不能停笔,且要兼具思考),建议按答题纸的页数来分配写字的大小,答题的内容占据足够多的答题纸我认为是可取的。从我的考试实践到获得的分数来看,给分老师不会一个字一个字数有多少,而是内容的得分点是否写到,是否写全,是否占据足够多的答题纸。
ACTION 《传播学教程》第二章知识框架图(第三列为该小节需掌握和背诵知识点)

物体语言(出题方向:名词解释)2014年湖师大原题
解题思路:《传播学教程》这本书上没有给出“物体语言”的明确定义,我按照第二章的第一节的内容来解答。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的过程,语言便是其中之一。在动物社会中,动物通过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等信号传递信息,如蜜蜂的“8字舞”、鸟类的啼鸣等,。而在人类社会中,人类语言是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有逻辑性,它不仅能表述现在,而且能表述过去和未来,具有无限的灵活性、经济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传播活动要借助传播媒介才得以传递信息,物体语言无疑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
背诵要点:
这个考点主要考察归纳书本知识点的能力,大东的答案也不确定是否正确,毕竟文科的答案并不唯一。湖师大的考题80%以上都源自书本内容,难点会出现在名词解释可能给你一个从来没有背过的名词上,这就看考生对于书本内容的熟悉度了。
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出题方向:简答题)
解题思路:简答题答题格式是首段(开门见山,直击问题,综述观点)+主体(分结构和层次简答)+尾段(总结)。根据答题内容的字数,我认为可以就实际舍去首段或尾段。
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可以区分为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这个历史进程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首段)
(一)口语传播时代(分层次简答)
口语是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声音符号系统,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认为,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口语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至今日,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只能在近距离内传达和交流,并且声音符号的转瞬即逝,记录性差,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二)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与此同时,文字克服了声音语言的转瞬即逝,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且能将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最后,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当然,其局限性也是存在的,文字的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且成本高。
(三)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能进行批量生产的可能,同时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印刷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其本身日益成长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数字印刷技术极大提高了书刊、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的出版效率,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更活跃、广泛、重要的作用。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不仅是空间和速度上的突破,它还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的经验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的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功能为人类传播所开创的可能性的巨大的;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时代,集合了报纸、书籍、电话、广播、电视的功能,迎来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时代。背诵要点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四种媒介的特点,和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局限性。
中国印刷术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出题方向:简答题)
解题思路:分层次作答+尾段总结
(一)中国印刷术的发明推动印刷传播时代到来(分层次简答)
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公元7世纪的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1045年前后,宋代的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到了元代和明代,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印刷。印刷传播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对于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创造无疑推动了印刷传播时代的来临。
(二)中国印刷术的流传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为后来的古登堡的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提供技术原理,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影响,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印刷术发明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中国的印刷事业长期停滞在小作坊手工作业和人力劳动的水平上。所以没有得到长足且深刻的发展,但从世界印刷传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印刷术的贡献是毫无争议的。(尾段)
背诵要点
蔡伦造纸;唐代雕版印刷;毕昇胶泥活字印刷;
促进印刷传播时代到来;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
如果此问的简答是10分以上,还可以举一些示例,如在政治、教育、文化方面带来了哪些具体影响。
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出题方向:简答题)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经过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阶段,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段)
(一)教育上: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分层次简答)
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书籍的大规模出版使得举办大规模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满足了人们渴求知识的心理,从而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二)政治上:推动民众的政治参与度
古登堡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报刊的诞生和教育的普及,致使更多普通平民了解政治参与政治,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长足发展。
(三)经济上:成长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
印刷事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它本身也日益成长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古登堡印刷术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的需要,它的应用和发明在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对出版、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知识水平起到了空前的促进作用,还为推动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在那个时代无可比拟的力量。(尾段)
背诵要点
参见上一题的背诵要点。
信息社会(出题方向:名词解释)
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在经济结构上与前两者有明显的不同。信息社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第三,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第四,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思想发展史(出题方向:论述题)2013年湖师大原题
论述题留着论述题专栏解决,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