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100个人的认真对话」——科幻作家孙望路
大概六年前,我的朋友孙望路的室友互推了我们的微信号,但是我特别懒,就基本没联系过,聊过也忘了。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我在北京市科协驻场,我们给科协运营官方公众号,和科协旗下的“蝌蚪”一个办公室,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孙望路获得过蝌蚪举办的“光年奖”,这使我觉得世界真的很小,于是和孙子开始断断续续有了一些微弱的交集,孙子说好奇我的生活,认为我很注重真实的体验而他很多东西依靠想象,刚好最近听说他有两本书要出,于是决定见一面,以采访的形式。我们见面很赶,见面就吃饭,吃饭就一起吐槽职场pua,闲聊的时刻我对孙子的印象初步形成,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萌”,尤其听孙子说起二次元,有的时候听他说话我脑子已经飘了,但是因为他说话的语气还挺可爱,给我一种周围都是快活的空气的感觉。

以下是对话的正文部分:
问个笼统的问题,你对科幻小说怎么看,对于自己的作品是怎样的定位?
我觉得我的作品很难火起来,因为很现实主义,越轻风格娱乐化更容易大卖,当然有特殊例子,三体本身就是个特殊例子,本身就有点反主流,不能事后炮地去分析原因,本身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科幻也是,作为文化的一个品类,前前后后又很多起伏,从古早的怪物类型开始,到后来外星人,再后来外星人被写烂了,开始写ai,再然后看星辰大海,写外星怪物,这几年丧尸很火,主题随时代在不停改变,现在想写丧尸写ai很难写出新颖的东西,当年有一些非主流的文化本身是个刺激的文化,和主流比非常新颖,导致会突然风靡一时 ,这个跟文化的特性有一点关系,比如大刘的《三体》,它本身有种特质,和主流迥异,导致主流对它的接受度很高,反而把这种类型给定义了。但往下走,对这个小类型可能也未必是件好事。目前已经成功的科幻有一些偶然性因素,非要分析些必然性因素,就是当年都想要星辰大海,很多人仰望工程师情怀,现在中国科幻圈也喜欢说这些事情,说中国也要仰望星空,说到卫星发射我们就非常感动,所以科幻在最近几年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这个逻辑我其实是怀疑的,因为我们和国外黄金时代的兴起真的不太一样,尤其我们已经被外国的行程大海的东西已经被洗过一遍了,现在我们再重新打出一套牌,来打出他们当年的那种高度基本不可能。首先我们国家并没有到他们当年那种我其实不用太考虑生存,我们还在经历非常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大国间的竞争呀,这和他们的本质驱动力是不同的,他们的福利及劳动力市场导致他们的生存环境比我们爽太多,苏联的体系被他们排除在外,他们的内循环体系非常好,缺乏生存的压力感,追求外太空的东西是一种更接近于理想主义的东西,但我们是怀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做事情,我们在内卷,我们很多人其实就只是为了活下去,为了不滑落。我们的动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民族主义的推动力。如果我们 这个阶段度过得很好,有个很好的内外循环,可能也会发展得很好,但是短期内希望不大。
你怎么定义自己的风格和内容?
偏向现实,不会脱离时代太多。
你觉得你的作品会有一些自己个人的气质吗?
看我的文章会觉得我是个比较正经的人,正经的方法也不是很特别,我的特点比较难描述,显得个性化不是特别足,没有特别浓烈的风格,我讲的就是一些可能的事情,并没有特别奇怪的点,只是正常地把它表达出来了。科幻领域很多我这样的人,文字上确实又些乏善可陈,有些文笔,但说有多么好,的确没那么好。
最喜欢自己的作品是什么?
最喜欢《逆向图灵》,现在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跟这个名字很像的图灵相关的作品,看到图灵相似的小说我都会看下他妈的是不是抄老子的。这个里面有一套非常硬核的逻辑,它其实是基于唯物,基于马克思主义,来推断为什么以现在的一些技术不可能造出人工智能,它提出一个悖论,以后如何跳出这个悖论来制造出人工智能。
你怎么看待写作的精力,比如通俗文学俩巨头,金庸和琼瑶,作品都是大部头,人又很长寿。
如果不经历职场pua我觉得我可以,主要是生活已经被房贷锁死了,有时候觉得好久没写东西了好难受,是不是才思已经枯竭了呢,但其实不是的,比如受点什么刺激,见点什么人啊,比如说看到什么特别鬼畜的新闻啊,但都不如你直接深处一个陌生环境更直接,比如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啊,会带来一种探索感,探索感本身有一种压力成分在内,你本人是在非常积极探索这件事情,自己给自己制造了肾上腺素,相比较之下是有压力的。
当然我还喜欢做饭,所以我就胖了,只要有空买菜,我都会做饭。
外卖喜欢吃达美乐的pizza,因为有很多芝士,喜欢做焖面,家常菜,特别喜欢吃猪肉,最近猪肉便宜了又可以吃很多,还喜欢吃西瓜,爱暴饮暴食,吃到拉肚子,喜欢牛肉,牛排什么的。

你考虑读者的感受吗?
我的写作逻辑完全是从自我出发,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当然也可能有一些让读者喜欢的价值,也仅此而已。
但是做游戏策划就得考虑读者考虑项目能不能做等很多问题。这俩不是一个行业,做游戏嘛,为了恰饭嘛,为了房贷,我有什么办法。
你最初找发表平台都找的哪些?
我就参加比赛,有奖金我就刷,在网上看到什么xxx征文,最初也尝试过其他平台题材, 但慢慢稳定在科幻,毕竟这个我比较熟,对于评判标准以及读者喜欢的东西比较了解,对于本身写东西的契合度也比较高,所以就往这边投了。
是从什么时候知道自己适合写科幻的
从第一次写我就知道自己适合写科幻,分析一下自己在网文圈的境遇,遇到的问题,再对比科幻圈,基本就肯定我当时的文风包括现在,还是适合科幻,没有任何一种文体比科幻更适合我的写作。我如果去写别的,扔出来绝对很平庸。
跟你看的东西有关嘛?
是我本来的写作性格决定的,确实是科幻写作的自我感觉最好别人给的反馈也最好。
你的写作性格是什么?
不写太超越想象空间的东西,不写太超越现实的东西。
科幻本身不就是想象的嘛?
我是不扯淡,科学性很强,但不是为了科普,大多数领域都涉及,但有的实在涉不动。我的想象基本是对现实的些许魔改,但不超过现实的框架。我不追求剧情的刺激也不追求设定的宏大。比如我写的一个人对地震的预测,他误打误撞预测对了一部分,但是原理是错的。其实这个故事写一个完全现实主义的版本,它也能完全表现出这个东西。我不会写特别超出我驾驭能力的东西,比如漫威的东西,我是写不出来的,因为从基础架构上我就觉得是不成立的。
怎么走上写作之路的?
我最初接触的是新武侠,像沧月江南那种,也看过一些名著,写都市网文没走通,就写科幻,但我写科幻还是自发的,要说受谁影响还真没有。

为什么对比赛情有独钟?
比赛好刷存在感,而且钱多。
你是怎么构思一个故事的?
我是先有一个小的想法,这个想法还很粗糙,再想个故事把这个点子给包起来。我要写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什么东西世界会怎样,然后最后就写出这样的故事,故事一般滞后于点子本身,这个造成我不太能提笔就写,一般我想一个事情都想了几个月了,觉得这个点子想得差不多了,瓜熟蒂落了,再写,写的过程中看这个东西味道对不对,对的话就继续写,如果味道不太对就继续想想,我的稿子非常多,有很多叫同一个名字的费稿,和最终的版本非常不一样。有时候味道不对,我可能写不下去。
能介绍下自己的新书吗?
两本,都是个人合集,把我的中篇短篇凑一凑出了书,一篇是未来局牵头,这个里面我的获奖作品比较多还有未来局授权的比较多,书名叫《差不多的人生》,另一个叫《重燃》,另一本是新华社主编韩松牵头做的一个合集,找了四十个作者,整体合起来叫什么什么中国科幻书系,我个人那本叫《重燃》。
《差不多的人生》是因为当时他们让我写一个序,大概就写了我差不多的人生里面经历的一些事情,他们根据我这个序取的合集的名字,因为里面的东西现实主义的东西比较浓厚,跟差不多先生里面对现实的抱怨也比较接近,所以叫这个名字还算符合。
《重燃》是因为你里面有个作品叫《重燃的烧火》,那是一个南通地方很早很早之前的一个习俗,在田埂上放烧火,不知道是驱虫还是纪念当年抗倭什么的,你可以理解为在田间拿稻草放火,当年还比较有仪式感,还有人一边舞一边干嘛,现在基本已经看不到了。这个作品挺有意思,讲得是农村人口凋敝,人类和ai共存产生的一种特别的情况,这个立意的底子很好,用来写个中长篇完全没问题,但是为了5000块稿费我就把它写了,用这个名字还有另一层含义,当时我正处在一个小低谷,心情非常差,他们来找我签合约,我就有了很多创作欲望,又有了对未来的很多想法,那时候的心态就是这本书名字的由来,重燃就是你原来有一些火焰被熄灭掉了,但现在又把它重新点起来,这本书的意义其实在这里,至于它和内容的关联性吧,有一点关联但是不大,大家都是一些不太得志的小人物,小市民、小青年,或者像《上海堡垒》里面那种单相思,我这里的人物基本开不了什么挂,但积累到一定的点他们可能运气会变好,但整体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还是一些问题没被解决,但他们也能感到一些真情实感的满足,比如被家人逐渐理解,和生活和解,和我当时的一些想法有一些关系。就是突然就觉得自己又能做成很多事了,这种感觉很有没有过了。
你作品的价值观和本人一致吗?
作品里的人比我本人高尚一些,我多数作品结局还是向善的,本人更丧一点,不抽烟不喝酒,作品整体正能量,这一点经常被我前签约单位diss,因为科幻整体还是喜欢去打破现有伦理的,但我作品里却是伦理的捍卫者。
很多作者作品和本人不是一回事
就在大学,性欲最旺盛的年代,我也保持了恋爱——性的转化模式。没能发展出乱七八糟的关系,感觉对不起作家老祖宗多喝酒多抽烟多打炮的叮嘱,那三条我都不占。

有没有话痨科幻
如果纯靠对话推动剧情,除非特别有特别不然初审就被干掉了。我去当评委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个作品,里面全是对话看到一半基本上就可以毙了。因为光用对话给人的想象空间比较贫瘠,当然可能你是故意这么用,但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它的表现形式太单一了,会比别人少很多很多可以评判的维度,这样竞争力就会很差。
你写作有什么癖好吗?比如必须泡壶茶什么的
这个可以不回答吗?我属于用身体写作的那种,基本写作就意味着慢性自杀吧,熬夜是一方面,然后那个,唉男生嘛,你懂的。。。手工活,手工的刺激,你大半夜的充满想象力,自己和自己来一发是顺理成章的,第二天就会非常累,我有一天是第二天截稿,从第一天的中午或下午开始写,一直写到夜里一点,然后修改校对,到早上六点,直接去吃早饭,当时出门的时候就感觉心脏跳动不太规律,心悸,如果这种做法形成习惯,跟自杀差不多。
